郭廷英老先生的针灸特点为:
配穴少而精;
手法上不讲补泻,只讲“刺激量”;
意气合一,意到气到,得气是针灸取效的关键。
手法要点:轻针慢捻,慢针细捻1.揣穴催气2.进针得气3.慢针调气4.滞针固气5.气尽出针
十五络穴讲解
1.列缺:实则手锐掌热,虚则中脘欠㰦,小便遗数。
①太阴经气过盛;肺气虚
②小便频数;癃闭
2.通里: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
①心绞痛
②舌强不语
(郭氏舌三针:通里+廉泉+公孙)
③下颌关节炎
3.内关: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
①宽胸理气:内关+太冲
②降逆止呕
③痛经
④胃心胸:内关+公孙
4.外关:实则肘挛,虚则不收。
①肘挛不伸;肘不内收
②外散风寒,通经活络
内关透外关:
①神志病:失眠 焦虑 紧张 抑郁
②脾胃病:胃酸过多 呃逆 呕吐 疟疾
③心胸病:胸闷等
④伤科:急性腰扭伤、胸部扭伤
⑤荨麻疹、湿疹
外关透内关:
①胁肋痛、经络所及处痛
②耳病
③落枕、肩周炎
透刺操作注意:进针1寸左右,同时结合患者胖瘦。
透刺指针刺方向,绝对不要扎透了。
5.偏历: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
①龋齿
上牙龈:足阳明胃经
下牙龈:手阳明大肠经
郭氏牙痛经验穴:
胃火牙痛:内庭
阴虚牙痛:太溪
下牙齿痛:合谷
龋齿牙痛:偏历
②火闭耳聋-化脓性中耳炎:二间、偏历、丰隆、内庭(肝胆火、阳明火)
③寒性齿痛
④痹膈:风寒所致膈间气机不利
⑤癃闭:偏历+列缺(可透刺),+关元(针刺或隔姜灸)
6.支正: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小者如痂疥
①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
②扁平疣(痰湿):支正+丰隆 阴陵泉 太冲
③舌尖痛(心小肠热证)
7.飞扬: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
①过敏性疾病
②急性腰扭伤
③鼻病:飞扬+迎香
8.丰隆: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癫狂;虚则足不收,胫枯
化痰首选穴
痰阻之头痛眩晕 咳喘 癫狂 癫痫
五痿(痿躄 脉痿 筋痿 肉痿 骨痿)
足胫屈伸不利,胫部肌肉枯萎
9.光明: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
气厥(手足厥冷):光明+足临泣
筋痿、骨痿:光明+太冲+复溜/太溪
眼疾:+后溪 风池
10.公孙: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
①霍乱
②腹痛
脐两侧痛:上巨虚
脐下痛:下巨虚
脐周转圈痛:委阳
急性肠胃炎 胆囊炎 胆结石 胃痉挛:公孙+内关
③腹胀
④便秘:公孙 内关 足三里 天枢
公孙的留针时间不能短于40min
11.蠡沟: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
下焦湿热证
①阴茎亢奋挺直
②阴部瘙痒;阴部干涩
③阴囊潮湿
④女性黄带
⑤小便黄 大便黏腻
12.大钟: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癃闭,虚则腰痛。
①癃闭:关元+(肝病大钟/行间;肺病列缺)
②腰痛
腰痛郭氏针灸经验:太冲透涌泉+阳陵泉;腰椎正中痛:后溪
13.长强: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
①脊强:脊柱肌肉强急
②眩晕
③泄泻、便秘、便血
④痔疮:+承山、二百(或针孔最、商丘;或挑治大肠俞)
⑤小儿腹泻
14.尾翳: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
①腹皮痛:+阳池
②皮肤瘙痒
15.大包: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
全身性疾病,如全身痛、四肢百节纵软无力
注意:大包不可深刺,一寸针破皮后向两侧平刺。
初学者不可擅自尝试针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59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