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是身体的能量库,不通则痛、虚则邪侵
在中医眼里,气血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根本——气像发动机,推动血液流动、脏腑工作;血像营养液,滋养筋骨、皮肤、经络。如果气血不足,经络不通,筋骨失养,进而出现手脚麻木、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问题。 《黄帝内经》里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气血充足时,身体有抵抗力,外邪风、寒、湿进不来;一旦气血虚弱,外邪就会乘虚而入,堵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等症状。比如: 气血虚的人,冬天容易手脚冰凉,因为气推不动血到四肢长期气血不足,经络堵了,会出现肢体麻木、筋骨疼痛严重的话,甚至会引发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因为气血无法滋养大脑和肢体。 因为长期的气血不足还会表现遗精、失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症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中成药就是针对“气血两虚+经络不通”设计的中药方,既能补气血,又能通经络,帮身体找回平衡。
增力再生丸:补得进、通得开
应对以上因气血不足、经络不通,增力再生丸便可将虚弱的人武装起来。增力再生丸的核心功能可以概括为8个字:补气养血、舒筋活络。我们来看它的主治: 1.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说话不清 中风后,很多人会留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问题。这是因为气血已虚,再中风导致气血大量消耗,经络被堵,肢体和大脑得不到滋养。增力再生丸能补气血、通经络,慢慢改善这些症状2. 风湿痹痛:关节疼、麻木、晨僵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人,常出现关节疼痛、早上起床关节僵硬、手脚麻木的情况。这是因为气血虚,加上湿邪堵在关节里,导致不通则痛,出现筋骨疼痛的情况。所以要补气血、通经络,缓解疼痛和麻木。3. 妇科问题:月经太少、闭经 女人的月经靠气血推动,如果气血虚,月经会量少、推迟、甚至是几月不来报道或者是不辞而别,还会伴随面色苍白、心悸失眠。本方能让月经有原料、让月经能流出来,帮女人调回正常月经。4. 慢性虚弱:贫血、术后恢复 像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后虚弱、术后恢复,遗精失血的人,常出现乏力、头晕、出汗多的情况。这就需要补气血能帮身体“回血”,让这些症状慢慢消失。
以十全大补为基,加通络帮手
我们来看增力再生丸的组方由23味中药组成,可谓豪华人参、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薏苡仁、鸡血膝、钩藤、僵蚕、防风、羌活、木瓜、牛膝、乌药、杜仲、附子、肉桂、沉香、甘草、大枣。看这药方以十全大补丸为基础,再加上“通络、祛风、温阳”的药,形成补而不滞、通而不泄的配伍体系。十全大补丸大家不陌生——它是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黄芪、肉桂(增强补益),是中医气血双补的天花板。增力再生丸里保留了十全大补的核心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然后加了通络的药,让“补”和“通”结合得更好。
下面拆解23味药的作用:
1. 君药:气血双补的主力(4味) 人参:大补元气,像“身体的发动机”,能让气变得充足,推动血运行。《神农本草经》说它“补五脏,安精神”黄芪:补气升阳,像助推器,帮人参把气推到全身熟地黄:补血滋阴,像营养库,给身体补充“血”的原料当归:补血活血养血,像搬运工,把熟地黄补的血运到身体各个部位,不让血瘀在体内。 这4味药是核心团队,负责“补气血”,解决虚的问题。 2. 臣药:调和气血的“辅助”(4味) 白芍:养血柔肝,像润滑剂,能缓解气血瘀滞导致的筋骨疼痛,还能收敛气血 川芎:活血行气,像疏通剂,能把瘀的血化开,血中气药,上下通达白术:健脾益气,补中焦之气,中气不足之人,没它真不行 茯苓:利水渗湿,像清洁工,脾虚生湿,能把身体里的“湿邪”排出去,不让湿邪堵经络 这4味药是“君药的帮手”,让补气血更高效,不让补得“腻”或“滞”。 3. 佐药:通络祛风的“清道夫”(15味) 前面的药解决了“补气血”的问题,但“经络不通”还需要通。分几类: 通络药:钩藤、防风、羌活、木瓜、牛膝、僵蚕——钩藤能平肝熄风(缓解中风后的“肢体震颤”);羌活能祛风除湿;木瓜能舒筋活络,缓解手脚麻木;牛膝能引血下行,把气血引到下肢,解决“腿软”;僵蚕能化痰散结,缓解“口眼歪斜”。 温阳药:附子(制)、乌药、肉桂——附子能补火助阳;肉桂能“温通经脉”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3味补火,这把火是生命的动力之源,要点起来行气活血:沉香,行气止痛,像指挥家,能推动气机运行鸡血藤——能活血补血又能通经络健脾祛湿:薏苡仁——薏苡仁能健脾渗湿,去掉经络盘踞的湿气;这些佐药就像“清道夫”,帮着把经络里的“寒、湿、瘀”排出去,让气血能流得通。 4. 使药:调和诸药的“协调员”(2味) 大枣能补中益气,填补津液。甘草:调和诸药,像中和剂,能缓解其他药的“烈性”整个药方的逻辑很清晰:用十全大补的核心补气血,加通络药通经络、祛外邪,让补得进、通得开。增力再生丸的主治与适宜症上面都讲了,不再重复了,就简单讲一下禁忌人群:孕妇禁用、阴虚火旺者禁用、血压很高慎用本方有个好处就是不像单纯的补药,补得太腻,容易上火;也不像单纯的止痛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是“补中有通、通中有补”,帮身体找回气血充足、经络通畅的状态。
(个体差异,文中药方请在药师或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37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