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想运动,但是……
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微风不燥、阳光正好的春秋时节,又发现自己没时间,或是起不来,或是加班多,或是出差忙。
兴冲冲办了卡,买了装备,最后都在犄角旮旯里吃灰。
这是不是你每次想要开始运动时,面临的问题?
二、关于运动,我们要重新认识一下。
如果归纳一下,会发现所有问题都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所谓主观原因,就是自己关于运动项目、运动时长、运动预期的思考。
如果思考不正确、不合理,那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
请你回想一下,一提到运动,你是不是认为一定要 40 分钟以上,一定要满身大汗,一定要去健身房,一定要撸铁,一定要每天都做,一定要一个月减掉 10 斤……
关于运动的定义,狭义上来说,为实现健康、体能、技能,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身体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运动。
(一)这就意味着,散步、快走都可以作为运动项目,还包括看似轻松的站桩、太极拳等。这不仅丰富了运动项目的选择,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运动的门槛。
让毫无运动基础的小白,与加班到晚上九、十点的人,去健身房结合有氧和无氧,完成一场四十分钟的运动是不现实的。
(二)关于运动时长,能持续一定时长当然是最佳方案,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即认为时间非常短的运动完全没有效果。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哪怕是散步十分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释放血清素等神经递质,从而放松身心、缓解疲劳。更不用说走动使得髋、膝、踝关节得以活动,且避免了久坐的风险。
(三)不合理的预期也会导致一个人最终放弃运动。
这里的不合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的频率,二是运动的效果。
如果观察过健身房、瑜伽馆的会员,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办了卡后天天“打卡”的会员,会在某一天突然就“消失”了。而经常划水、摸鱼的会员,倒是能相对规律地出现一整年。
一根弦绷得太紧,势必会断。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天必须要完成运动目标,再叠加错误的运动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没有人能长时间地活在重压之下。
话说回来,要是运动效果非常显著,每天运动倒是也有可能变成令人享受的事情。只可惜,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每天都看到变化。原因很简单,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饮食、睡眠、情绪、压力等等都会影响运动效果。
如果因此绝望,就又陷入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应当用长期主义的眼光来看待运动效果,这会极大的解放自己。不要高估短期的效果,不要低估长期的作用。
三、主观因素靠主动调整,客观因素则需要提前规划。
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应酬、出差、加班,或者干脆是生病、受伤,都会打乱运动计划。如果没有提前规划好,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就化为乌有。但在突发情况发生时,你手里有 plan B,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四、这里还有一些助力器。
(一)找一个运动搭子。
运动搭子可以督促、激励我们,让运动这件事变得更有趣。
(二)自我奖励。
阶段性地奖励自己,而不是一开始就购置大量装备,更利于运动的持续。
五、总结一下。
灵活选择运动项目,可以挑轻松、简单的,也可以偶尔挑战一下自己;
乐观看待运动时长,短时间也有短时间的收获;
理性确定运动频率,强度高就不必天天练,想要天天练,就要穿插低强度运动;
合理看待运动效果,外在的变化需要时间,内在的变化又不易察觉,但量变肯定会引起质变;
认真对待突发状况,当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我们会更有信心做下去;
小技巧可以锦上添花,但最主要的动力还是需要来自自己。
如果你也是终身成长者,我们一起结个伴。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32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