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档《019 临床中药学涌吐药 1042》内容,涌吐药的病症用药核心围绕 **“排除上焦有形实邪”**(如痰涎、宿食、毒物、风痰等),针对不同病症的病机、病位及邪实性质,在治法、选药及配伍上各有明确特点。以下按具体病症逐一解析:
一、宿食毒物:专于 “涌吐实滞”,直击胃中未化之邪
核心病机
痰涎壅滞胸中、宿食停滞胃脘,或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
典型症状
胸脘痞硬、懊恼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
用药特点
1. 选药精准,直达病所:以瓜蒂、赤小豆为核心。
1. 瓜蒂味苦,善 “涌吐痰涎宿食”,是涌吐实滞的要药;
2. 赤小豆味酸平,能 “祛湿除烦满”,辅助瓜蒂增强涌吐效果,同时兼顾湿滞之证。
1. 治法单一,目标明确:纯以 “涌吐痰涎、宿食” 为法,通过直接催吐排出胃中未吸收的毒物或未入肠的宿食,避免邪毒扩散或宿食化积。
代表方
《伤寒论》瓜蒂散。
二、癫痫:“涌吐痰涎” 为主,兼顾 “清窍安神”
核心病机
痰热内扰,上蒙清窍(痰浊为标,热扰心神为本)。
典型症状
起病急骤,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继而狂乱无知、逾垣上屋、不避亲疏,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大滑数。
用药特点
1. 核心药 “涌吐治标”:以藜芦、瓜蒂为涌吐核心,直接排出壅滞胸膈的痰涎,快速解除 “痰蒙清窍” 的危急状态。
2. 辅助药 “兼顾病机”:配伍多类辅助药物,形成 “标本兼顾” 的组合:
1. 化痰药:胆星、贝母、橘红(清化热痰,减少痰浊生成);
2. 开窍药:菖蒲(开窍醒神,改善神志异常);
3. 安神药:远志、茯神、朱砂(宁心安神,缓解急躁、失眠);
4. 平肝药:防风、生铁落(平肝息风,针对 “脉弦” 所示的肝风内动之象)。
1. 治法核心不变:虽配伍复杂,但始终以 “涌吐痰涎” 为首要治法,辅助药均围绕 “除痰、醒神、安神” 服务于核心病机。
代表方
《儒门事亲》三圣散。
三、疟疾:“祛痰截疟” 为核心,结合 “理气和中”
核心病机
疟邪侵入,伏于半表半里,与痰浊互结,正邪相争。
典型症状
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哈欠乏力、继而寒栗鼓颔,后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汗出热退,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用药特点
1. 专药 “截疟”,直击疟邪:以常山为核心,其 “祛痰截疟” 功效是针对疟疾的关键 —— 既能排出半表半里的痰浊,又能直接阻断疟邪发作。
2. 配伍 “理气化痰”,调畅气机:疟疾发作与 “气机郁滞、痰浊内阻” 相关,故配:
1. 理气化痰药:草果、槟榔(辛香理气,化痰散结,助常山除痰截疟);
2. 和中理气药:厚朴、陈皮、青皮(理气和中,化湿祛痰,改善脘腹胀满等兼证);
3. 调和药:甘草(调和诸药,缓和常山的峻烈之性)。
1. 治法兼顾 “和解”:在 “祛痰截疟” 基础上,通过理气化痰药间接达到 “和解表里” 的效果,适应疟邪 “半表半里” 的病位特点。
代表方
《杨氏家藏方》截疟七宝饮。
四、中风闭证:“开关涌吐” 急救,专攻 “痰阻气道”
核心病机
痰涎壅盛,阻塞气道(急危证,以 “痰闭窍道” 为首要矛盾)。
典型症状
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烦闷、四肢不收,或倒仆不省、口角歪斜,脉滑实有力。
用药特点
1. 药对协同,“开闭 + 涌吐” 双效:以猪牙皂角与白矾配伍,二者均为急救之品:
1. 猪牙皂角辛咸,善 “通窍去闭、涤垢腻之痰浊”(偏于开窍通闭);
2. 白矾酸苦涌泄,能 “化解顽痰、开闭催吐”(偏于涌吐顽痰)。
二者合用,既快速排出阻塞气道的痰涎,又开通窍道,缓解气闭危象。
1. 治法极简,重在 “急救”:纯以 “开关涌吐” 为法,不添加多余药物,追求快速见效,适用于中风闭证的急性期。
代表方
《圣济总录》救急稀涎散。
五、喉痹:“涌吐风痰”,专攻咽喉局部阻塞
核心病机
风热痰涎壅盛,阻塞咽喉(病位局限于咽喉,邪实以 “风痰” 为主)。
典型症状
咽喉阻塞、疼痛(喉痹的核心表现)。
用药特点
1. 选药针对 “风痰 + 局部”:以胆矾、僵蚕为核心:
1. 胆矾涌吐风痰,善除咽喉局部的痰浊阻塞;
2. 僵蚕性平,能祛风化痰、散结利咽,兼顾 “风热” 之因与 “咽喉肿痛” 之标。
1. 治法专一,直击局部:以 “涌吐风痰” 为法,通过排出咽喉部的风痰浊邪,直接解除阻塞、缓解症状,病位局限,无需复杂配伍。
代表方
《济生方》二圣散。
总结:涌吐药病症用药的整体特点
1. 邪实为本,皆治 “上焦有形实邪”:所有病症均以 “痰涎、宿食、毒物、风痰” 等有形实邪停滞于胸膈、胃脘、咽喉等上焦部位为核心,涌吐法的本质是 “因势利导”,通过催吐排出邪实。
2. 治法随证变,选药有侧重:
1. 急危证(中风闭证):选峻烈开窍 + 涌吐药对,追求急救;
2. 复杂证(癫痫):核心涌吐药 + 多类辅助药,标本兼顾;
3. 局部证(喉痹):选针对性风痰药,直击局部;
4. 外感证(疟疾):截疟专药 + 理气化痰药,兼顾病位与兼证。
1. 配伍简洁,少而精当:除癫痫外,其余病症用药均以 2-3 味核心药为主,配伍紧扣病机,不冗余,体现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及 “急则治标” 的原则。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77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