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白术】【吕景山治疗脾胃病经验】苍术健脾平胃,燥湿化浊,升阳散郁,祛风湿;白术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偏于平胃燥湿;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止汗。二药伍用,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健,脾胃纳运如常,水湿得以运化。笔者体会,该对药治疗脾胃湿盛者常有捷效。
【苍术-白术】【路志正辨治腹痛经验】喜用苍术、白术,以为对药,取温中补虚,化湿升阳,有散有收。
【苍术-白术】【李佃贵应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状态】 李老在门诊上健脾药其实用的较 少, 这源于李老对该病独特的认识, 即“ 脾少真虚, 多为湿困” 。 李老几乎不用人参、党参、 熟地黄、 阿胶甘温滋补之物, 恐其味甘壅滞而助邪。 李老常用白术和苍术作为药对健脾化浊。白术, 首载于《 神农本草经》 , 为《本经》中上等之品, 被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其性味甘苦温, 专入中焦脾胃二经, 具有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之功效。治疗脾胃气虚不足而致湿浊内生可谓恰得其所。《 雷公药性赋》言其 “ 可升可降, 阳也。其用有四: 利水道有除湿之功, 强脾胃有进食之效, 佐黄芩有安胎之能, 君枳实有消痞之妙”。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白术所含的化学成分苍术酮、白术内酯Ⅰ、 Ⅱ、 Ⅲ及双白术内酯、 白术多糖可增强肌体免疫力, 提高唾液淀粉酶活性, 增强营养物质的吸收及调控胃肠道运动。 “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浊邪与痰湿之邪同类。苍术, 辛苦,温, 归脾胃二经, 功可燥湿、 健脾、祛风、散寒。主治湿浊之邪蕴阻中焦, 胃脘部胀满不舒及泄泻等脾胃肠病证。 对于脾胃寒湿较重, 舌淡苔薄白或水滑者, 李老每多用之。吴继志在 《 质问本草》中记载 “ ( 苍术) 叶茎如小蓟, 故释名山蓟, 气烈,甘温。 健脾燥湿, 发汗宽中”。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 苍术中的挥发油苍术醇可增加胃肠道的运动,并可轻微收缩胃平滑肌。李老将白术、 苍术作为基础药相须使用于各型胃癌前状态中, 以期巩固后天之本绝浊邪化生之源。
【苍术-黄柏】【梅国强治疗湿热证】苍术初以“术”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本草纲目》言:“湿痰留饮……浊沥带下,滑泄肠风。”黄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去腐等功效。苍术、黄柏二药临床上常配伍使用,以二妙散为代表,是治疗湿热下注的基础方。其中,苍术苦温以燥湿、辛香以健脾,黄柏苦寒,清热泻火以燥湿,两药相合,共奏清热燥湿、标本兼治之效。二药较早配伍使用是记载于元代医家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的苍术散,用于治疗一切湿热证。随后,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将其改为二妙散,流传至今。梅师临床辨证尤其重视患者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若患者舌质绛,舌苔中根部白厚,乃是湿热浊邪熏蒸中下二焦所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北又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故湿与热常合而为患,侵袭人体。梅师因地、因人制宜,在治疗湿热证时,常在基础方上加苍术10g、黄柏10g清热燥湿化浊,宣畅中下二焦气机,以标本兼治。。
【苍术-玄参】【吕景山治疗糖尿病】苍术,辛温升散,苦温燥湿,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升阳散郁,敛脾精、止漏浊;玄参咸寒,质润多液,色黑走肾,泻浮游之火,既能滋阴降火、泻火解毒,又能软坚散结,清利咽喉。苍术突出一个“燥”字,玄参侧出一个“润”字。用炒苍术-润玄参。。
【苍术-知母】【王新陆治疗糖尿病】苍术可健脾燥湿,杨士瀛称其“敛脾精不禁,治小便溺浊不止。”知母可泻肺、胃、肾之火,滋肺、胃、肾之阴,治疗阴虚内热之消渴证,《神农本草经》云其“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苍术虽辛燥,知母却甘润,两者相伍,展其才,制其偏,确有降低血糖之功效。
【白术-苍术】【邹燕勤教授治肾病用以健脾利湿】认为肾病患者往往伴有脾虚湿滞证, 邹教授对此采用健脾运湿法, 善用苍、白术, 二术皆为脾胃经要药, 白术苦甘而温, 守而不走, 善于补脾;苍术苦辛而温, 走而不守, 善于运脾。二者结合, 一守一走, 动静结合, 相得益彰。为防助热伤阴, 邹教授多用制苍术。。
【白术-薏苡仁】【南征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白术与薏苡仁配伍, 见于《不知医必要》, 名为“白术汤”, 具有健脾化湿之效。白术《本草汇言》载:“扶植脾胃, 散湿除痹”;薏苡仁《本草纲目》言:“能健脾益胃, 胜水除湿”。二者配伍, 健脾化湿之力甚强, 使脾健湿除, 尿酸、血脂得以及时排出。
【土茯苓-薏苡仁】【王晞星治疗大肠癌经验】土茯苓、薏苡仁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薏苡仁健脾除湿利关节,二药相合,具有解毒消痈、清利湿热的功效,王晞星多用于湿热壅盛于胃肠之证。
(长义堂对当代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文献的整理研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61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