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诸位下午好!这里是张建忠随笔。张老师最近把发文时间更改到了晚上6点,实在是白天时间太赶,看诊、开方、复诊、记录病情,还有周边的患者咨询,所以不得不更改下发文时间,希望大家理解!今天给各位读者分享一篇新系列的文章:【医案薪传】详细介绍张老师放在了文末,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跳到文末查看。好了话不多说,且看下文!▼全文3869字 阅读约12分钟 建议音频听文章篇幅较长,大家耐心读完、听完,定能受益匪浅
前言:
现在大多数中医治帕金森的思路都偏了,认为只要把风平了,震颤就能止住。这想法太浅。
那什么是根源呢?“填精才是根源”!
风是表象,精亏才是生风的本,就像地里的草,光割草不除根,过阵子还得长;治帕金森,不填精只熄风,风迟早还会冒出来。
正文:
《临证指南医案》里说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这话我跟学生讲了无数遍。
这个“动变”,不是阳气凭空作乱,是精血亏空后,阳气没了依托,才乱晃的。
你想啊,肾藏精,精生髓,髓还通着脑子——《黄帝内经》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帕金森患者的手抖、肢体僵硬、走路往前冲,看着是 “风动”,其实就是髓海空了,脑子指挥不动筋脉,筋脉没了精血滋养,才跟着“晃”。
更关键的是“精血同源”,肾藏的精能化成肝里的血,肝血又能养筋脉。
要是肾精亏了,肝血肯定也不足,筋脉就像没浇水的庄稼,干得发脆,稍微有点动静就“颤”——这就是 “水不涵木”,精亏生虚风。
很多人不懂这个理,觉得“风”是敌人,天麻、钩藤、全蝎、蜈蚣一股脑往上用,可你不想想,这些熄风药大多耗气伤阴,本来就精亏的人,这么一耗,不是雪上加霜吗?
前几年有个58岁的患者,手抖3年,当地大夫给他开了镇肝熄风汤,吃了半年,手抖轻了点,可后来连筷子都握不住,还总说“身上虚得慌,夜里盗汗”。
我看他舌头,光红,一点舌苔都没有,脉细得快摸不着,这就是精亏到极致,阴液都枯了,再用镇肝熄风汤里的赭石、牡蛎这些重镇药,只会把仅有的精血耗得更空。
我跟他说:“你这不是风没熄住,是精没补上,得先填精,再谈熄风。”
二、填精不是堆补药,得辨阴阳、分阶段,不然补了也白补
很多患者说“我也吃了补肾药,咋不管用?”
那是因为填精得“辨着补”,不是把熟地、山萸肉堆在一起就行。我治帕金森填精,有两个核心:先辨阴阳,再分阶段。
1. 辨阴阳:阴亏用龟板胶,阳弱加鹿角胶
帕金森患者精亏,要么偏阴虚,要么偏阳虚,补错了不仅没用,还会出问题。
偏阴虚的患者:常觉得口干、夜里盗汗、舌红少苔,我会用龟板胶——这药是乌龟腹甲熬的,性子凉,最能滋肾阴、填髓海;
一般10克,烊化了兑药里。有个患者盗汗严重,舌红无苔,我加了龟板胶,两周后他说“夜里不淌汗了,口干也轻了”。
偏阳虚的患者:手脚冰凉、怕冷、舌淡苔白,光用龟板胶不行,得加鹿角胶——雄鹿角熬的胶,性温,能补阳生精,一般5-8克,跟龟板胶搭配。
这俩药一阴一阳,《本草新编》说“龟鹿二胶,乃补精填髓之圣药,一阴一阳,互相为用,精得阴而滋,得阳而长”,这样补,精才能补得实。
2. 分阶段:初期重填,中期平补,后期养精
填精不能一直用大剂量,得跟着病情调:
初期(精亏重):用大剂量熟地20-30克,配龟板胶、鹿角胶,先把亏空的精“填起来”。
中期(精渐充):把熟地减到15克,加枸杞子、菟丝子平补,避免滋腻伤脾胃。
后期(精渐足):重点健脾,加党参、白术——精血得靠脾胃生,健脾就是“养精”,免得补进去的精又耗没了。
还有个细节:填精得“引精归肾”。
很多人补的精跑不到肾里,是因为没加引经药。我常用“盐炒杜仲”,《本草备要》说 “盐炒杜仲,入肾强腰”,盐能带着药劲儿往肾里走。
三、帕金森久了要靠虫药,但得配着填精药用,不然会伤正
帕金森这病,拖个十年八年太常见了。
《临证指南医案》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病时间长了,气血瘀在经络的“细枝末节”里;
普通的草木药,比如天麻、钩藤,根本钻不进去,这时候就得用虫药,蜈蚣、全蝎、僵蚕这些,性子善走窜,专能入络搜风。
《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说得好:“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
我治帕金森,要是患者病程长、僵硬厉害,肯定会加虫药。
但有个规矩:虫药必须跟填精药一起用,不然会耗气伤阴。
虫药劲儿大但耗体力,填精药就是“后勤补给”,得给“兵”供上粮草,才能打胜仗。
———————— · ————————
那么医案来了:
患者信息:62岁男性,患帕金森病12年,西药服用5到6种,剂量更是大的不得了;
主要症状:上肢震颤不停,四肢僵硬明显,但走起路来往前冲,像要栽跟头,夜里盗汗,大便干得像羊粪。
舌象 脉诊:光红无苔,舌体瘦,脉沉细还涩,这是肾精亏到根了,阴液枯了,络脉里还有瘀。
我给他开的方,就是“填精药 + 虫药”:
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龟板胶10克(烊化)、鹿角胶10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怀牛膝15克,这是左归丸的底子,专门填补肾精;再加蜈蚣2条(研末冲服)、全蝎6克、僵蚕10克,搜络里的风瘀。
很多人问我,虫药为啥要研末冲服?
因为虫药的有效成分不耐高温,煮久了就没效了,研末冲服,药力更专,还能直达络脉。
但得注意,研末要过120目筛,越细越好,不然粗颗粒会伤胃。
两周后患者复诊,跟我说“左手抖得少了,每分钟就2-3次,夜里不盗汗了,大便也润了”。
但他还是觉得肢体僵硬,转身困难,我一看舌苔,已经有薄白苔了,说明阴液慢慢补上来了,就是络脉里的瘀还没通。
在原方里加了地龙10克、穿山甲5克(先煎),加强通络的劲儿,再加15克黄芪益气行血,血得靠气推才能走,气足了,瘀才能通得快。
又过了一个月,患者再来,整个人精神多了,左手基本不抖了,就紧张的时候偶尔颤一下,能自己走路,转身也灵活了。
这时候我就把虫药减量了,蜈蚣改成1条,全蝎3克,加了党参、白术健脾,精血得靠脾胃生,健脾就是给填精打基础,免得补进去的精又耗没了。
跟着恩师学的真本事:治风先填精,精足风自平
我早年跟着恩师抄方的时候,见过恩师治一个帕金森10年的患者,那患者手抖得连杯子都拿不住,舌光如镜,脉细得像头发丝,之前吃了不少熄风药,越治越虚。
恩师看完,直接说:“这不是普通的风,是精亏到根了,水不涵木才生的风。
精不足则生风,你不填精,光熄风,就像水库干了起沙尘,你不蓄水,光用布挡,能挡得住吗?”
恩师开的方,是大剂熟地30克,配龟鹿二仙胶(龟板胶15克、鹿角胶10克),只加了1条蜈蚣。
当时有个学生问:“老师,帕金森不是风证吗?咋不用天麻、钩藤?”
恩师说:“古人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可到了帕金森这里,得改改:’治风先填精,精充风自平’。
精能化血,血能养筋,精血足了,筋脉有了滋养,虚风自然就没了。你光用血药,没精化血,血也是虚的,风还是止不住。”
果然,那患者吃了三个月药,手抖大减,半年后就能正常生活了。
从那以后,我治帕金森就认准了“填精” 这个根,再没走过 “只熄风不填精” 的歪路。
用虫药的3个门道,很多人都弄错了
虫药是治帕金森的巧劲,但用不好就会伤正,我总结了3个门道,都是这么多年摸出来的经验:
1. 辨真假:空壳虫药没用,得挑“实心”的
很多患者自己买虫药,图便宜,结果买到的是空壳蜈蚣、全蝎——蜈蚣得选体坚实、色黑亮,断面有白肉的;全蝎得选肚子鼓、没空壳的。
空壳的虫药,就像没米的稻壳,一点药效都没有。
有个患者自己买了空壳蜈蚣,吃了两个月没效果,后来换成正经的蜈蚣,才慢慢见好。
2. 研末有讲究:铜钵手工磨,别用高温
虫药研末不能用普通粉碎机,温度一高,药效就破坏了。
最好用铜钵手工研磨,虽然费时间,但能保住药效。
我跟药房的老师傅说:“磨虫药得慢,不能急,磨细了才管用。”
3. 用量别死磕:看脉辨证调整,不能长期用
虫药用量没有死规矩,得看患者的脉:脉弱的,虫药要减量,比如蜈蚣1条、全蝎3克;脉实的,能稍加,但也不能多。
舌红无苔、阴液亏的,必须配大剂滋阴药,比如龟板胶、熟地;舌苔厚腻、痰湿重的,能加重虫药,比如全蝎加到6克。
最关键的是,虫药不能长期大量用,一般用一两个月,就得减量或停一段时间。
最后:
治帕金森,其实就是跟“精”打交道——精足了,髓才能充;髓充了,脑才能健;脑健了,手抖、僵硬才能止。
很多人把劲儿都用在“熄风”上,却忘了“填精”这个根,
我治过的帕金森患者里,有12年的老病号,也有刚确诊的年轻人,只要抓住“填精”这个根,再用对虫药的巧劲,大多都能好转;
有的能自己吃饭了,有的能散步了,有的甚至能帮家里干活。
记住了:形与精相倚,精足则形固。精盛则步履稳健、肢体灵活,精虚则肢体僵弱、形神俱疲。
题外话:
1. 新系列:【医案薪传】
【医案薪传】系列文章|此系列以 “医案” 为核心载体,既收录张老师坐诊的真实诊疗记录,还原辨证开方全流程;也挖掘古医籍经典验案、名家治验,让古籍智慧对接当下临床。
虽含中医理论,却通俗易懂:穿插诊间 “药到症减” 小故事,分享 “老方新用” 感悟,无生僻术语,男女老少皆能读懂中医 “一人一方” 逻辑。
“医案薪传” 取 “薪火相传” 意,正如 “医案为薪传古智,岐黄作炬照新程”——张建忠随笔。
2. 大家多多留言,投票下期内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13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