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脾胃为生源之源,因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人吃进去东西的,进入脾胃,是进行运化的,运简单来说就是搬运,靠的是气,脾气足才有力量向上托举,清气才能上升,如果脾气不足,清气不升,营养精微上不去,脑袋没有营养,就跟荒地一样,不长谷子长满了草,不就成了草包了吗? 草包脑袋就是不聪明的意思。所以思维不敏捷,迟钝,所以有个方子叫益气聪明汤,里面用到黄芪、人参,柴胡,主要就是把气升上去。如果气不升反而下陷,就会拉肚子,甚至器官下陷,这时只用柴胡升阳就不够使了,要加上升麻。这就是补中益气汤。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气走不掉就容易生湿,所以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用了人参升清气,白术补脾燥湿,还不忘记用茯苓,渗淡利湿,如果单纯的脾气虚生湿的问题,用这个方子作为基本方,加减就可以了。 但如果胃气不降,浊气上逆得厉害,出现喛气、反酸,头晕,就要平胃,所以有个方子叫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这是湿浊厉害,白术就不够使了,换成苍术,厚朴专门开痰下气,意思就是让水向下走, 但我平时一般光用平胃散效果并不好,但加上升脾的药就好多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脾胃太极图,原来脾不升,胃就不降,脾升胃就降,从而生生不息。 气虚的进一步是阳虚,特别是现代冰箱,空调、冷饮这么多,脾阳就这么被掏空了,所以除了小孩用四君子汤特别好用外(孩子是稚阳之体,阳气充足), 我更喜欢黄元御的黄芽汤(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他将四君子汤中的白术变成干姜,白术性甘温,主要是燥湿,但如果脾阳不足,光燥太慢,不如补阳,阳能化湿, 脾土其色为黄;芽者,萌芽,是阳气萌发,所以叫黄芽汤,意思是让中焦运化功能重生的意思。 比如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吃一点东西不消化,甚至还有腹胀、腹泻,喝不得凉水,跟冬天的土地一样又冷又贫瘠,可以用黄芽汤,手足不温,下肢为重,加上附子、菟丝子、牛膝,补火暖土, 如果胃气上逆厉害,合上平胃散,如果消化不良,胃胀气滞厉害,加上木香、砂仁,如果胸胁胀痛,肝气不舒,加上桂枝、白芍、柴胡等等,仲景说知犯何逆,随证加减,就看你的功力够不够了。 以上说到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99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