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衍道人讲药下面我们再给大家讲解几个固胎保胎的药,搞清楚它们的应用,基本上这个病你就会治疗了。1、白术:《本经》记载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未见记录有安胎之效,但后世医家多有描述,比如:《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我考虑,妊娠怀孕之人,初期大部分人会出现妊娠恶阻,呕吐反酸,不思饮食,白术为中焦的要药,能够健脾除湿,湿气去,则脾气自升,清阳上达于肺,而致上焦出气如雾,熏肤,充身,泽毛,氤氲于全身。气行则津液自布,若不行则滞留某处,水液阻滞则血道不通,正如《金匮要略》中言:“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医别录》认为白术能“利腰脐间血”,“利腰脐间血”可理解为健脾祛湿,湿去则血自行。《傅青主女科》中也常常用白术治疗带下、浮肿,取健脾升阳除湿之效。所以,白术有健脾祛湿,间接的安胎作用。2、砂仁:砂仁始载于《药性论》名缩砂密。《本草图经》云:“缩砂密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扶阳医学所用到砂仁分为两种,一种为阳春砂,一种为西砂仁。①、阳春砂:《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阳春县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本品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的良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可配合白蔻仁,成为砂仁+白蔻仁的药对组合。②、西砂仁:《海药本草》云:“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诸国。多从安东道来。”这种砂仁产自越南、缅甸,位于我国西方,故曰西砂仁。这种砂仁辛散性温,香而能窜,和合五脏冲和之气,有下气归源之功,故可治疗奔豚,虚火上浮之疾病。扶阳医学需要纳下归根,引气归元,纳气归肾,填精补髓的时候,就要用到西砂仁。而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恶阻,不思饮食时,加砂仁不仅调和中焦脾胃,更能纳气归肾,故有安胎之效。常与白术配合使用。3、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本品功擅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凡肾亏腰痛,下肢痿软无力,阳痿不举,小便频数或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及寒湿腰痛等症皆可应用。尤擅补肾健腰,古有“腰痛必用杜仲”之说。扶阳医学应用杜仲,多从形与气来理解。其形掰断之后有细丝连绵不断,所以杜仲有接续经脉,使断绝的经络重新连接的功效。且杜仲走带脉,是奇经八脉的用药,妊娠怀孕之人,只要带脉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先兆流产、腰腹下坠、阴道流血、腰膝酸软的症状,加上炒杜仲,必然疗效卓著。4、黄芩:这味药,我的师父戏称其为“水性杨花”之药,因为其专清少阳之热,但是笔者在《滇南本草》中看到记载:“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初始不解其意,为什么一个药可以除“六经实火实热”?后在《伤寒论》中看到诸多组合,才逐渐理解其意。举几个例子:①、黄芩配柴胡,治疗少阳经证的热邪,例如小柴胡汤。②、黄芩配芍药,治疗伏邪转出少阳的热邪,例如黄芩汤。③、黄芩配黄连,治疗胃肠道的热邪,比如半夏泻心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等。④、黄芩配白芷,治疗伏邪转出少阳阳明发热,师父称为扶阳医学的白虎汤法。那么,黄芩在安胎方面的作用是什么呢?其眼目其实就是胎动不安,相火妄动。胎动不安,比如孕妇情绪激动,或者饮食燥火之品,导致胎动不安,黄芩可凉血安胎。也有孕妇怀孕日久,暗自思春,心想房事,导致肚子隐痛,试产非产。这时,用少量黄芩清其少阳欲火,即可心情舒泰,不思房事了。所以,妇科有“产前忌热、产后忌凉”的说法。产前有热的话,容易早产,就要用黄芩来解决。下面再举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学习:某女,36岁因其各方面原因,不能自己怀孕,所以做了人工授精,受精卵植入后,用药保胎。处方如下:炙黄芪 60g,党参 30克,白术 30克,砂仁 15g后下,炒小茴香 30g,桑寄生 30g,菟丝子 30克,阿胶 10g烊化,续断 30克,炒杜仲 30g,黄芩 20克,炙甘草 15克此法连续服用约一个月,胎元稳固,后足月产一子。注意:方中药物的特殊剂量、配伍禁忌均为专业医生处方,专业药师严格煎煮,读者切不可自行抄录服用,笔者概不负责。END……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81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