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阳不在多,而在于潜呢?就拿日常观察来说,有些人看似阳气充足,精力旺盛,可实际上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人面色潮红,看似红光满面,实则这是阳气浮越于外的表现。这类人往往怕热,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还容易烦躁失眠。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从中医理论来讲,阳气就像人体的卫士,正常情况下应该潜藏在体内,温煦脏腑,推动气血运行。若阳气不能潜藏,反而浮越于外,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这就好比炉灶里的火,如果火势太旺且外泄,不仅不能很好地烹饪食物,还可能烧毁锅具,甚至引发火灾。阳气浮越在外,脏腑得不到充足的温养,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比如,有些中老年人,经常感觉口干舌燥,夜间盗汗,腰膝酸软,还伴有头晕耳鸣。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可能并无明显异常,但从中医角度看,这就是阳气不能潜藏,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此时若一味地补阳,就像给已经熊熊燃烧的炉灶添柴,只会让火势更旺,虚火更盛,病情也会愈发严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那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中医讲究引火归元,让浮越在外的阳气回归到它该去的地方。常用的药物有肉桂、附子等,不过这里的用法很关键,要小剂量使用,起到引导阳气下行的作用,而不是大剂量补阳。同时,还可配合一些滋阴的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等,滋阴以敛阳,使阴阳达到平衡。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人也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耗伤阴血,加重阳气浮越;饮食上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以免助火生热;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引火归元,增强体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总之,阳气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能否潜藏于体内,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在调理身体时,不能盲目补阳,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切勿盲目用药。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78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