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阳的不传之秘 —— 一通,二补,三固!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手脚冰凉、精神萎靡,干啥都提不起劲,这很可能是阳虚在作祟!中医补阳有个 “不传之秘”——一通,二补,三固,今天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通” 为先,扫清补阳障碍阳虚往往伴随气血瘀滞、寒湿内阻。辩证时,这类人多有面色晦暗、肢体麻木的表现,舌象上舌质紫暗、舌苔白腻。想要补阳,得先打通气血通道,驱散寒湿。参考用药:当归四逆汤,以当归、桂枝温通血脉,细辛散寒,帮助阳气运行起来。二、“补” 为本,充实阳气根基阳气亏虚,需要针对性滋补。阳虚者常见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小便清长等症状,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淡胖、边有齿痕。此时可用金匮肾气丸,以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附子、肉桂温补肾阳,阴中求阳,充实体内阳气。三、“固” 为要,守住补入阳气补阳后若不巩固,阳气容易流失。这类人群常出现夜尿频多、滑精早泄等症状,舌象表现为舌苔薄白、舌体娇嫩。推荐右归丸,用鹿角胶、杜仲等加强温补肾阳之力,同时配伍山药、枸杞子固摄精气,让补入的阳气牢牢守住。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77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