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就大汗淋漓,睡觉汗湿枕头,手脚冰凉还怕冷?这可能是阳气“漏”了!中医讲“阳气不足,汗如雨下”,尤其50岁后,阳气渐衰,虚汗、乏力、畏寒接踵而来。今天推荐3味经典补阳药,帮你把“逃跑”的阳气补回来,告别虚汗困扰! 一、桂枝+附子:张仲景的“止汗黄金搭档”适合人群: 白天一动就出汗(尤其额头、后背),出汗后怕冷、手脚冰凉,乏力没精神。 作用原理: 桂枝:温通心阳,像“小火炉”一样暖全身,还能双向调节汗孔(发汗or止汗)。 附子:炮附子补火助阳,专治阳气“漏风”,像给身体加了一层“保温罩”。 经典方:桂枝加附子汤(用法用量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小贴士:- 阴虚上火(口干、盗汗)忌用,孕妇慎用。 – 搭配黄芪15克,补气固表,止汗效果更强。 二、肉桂+甘草:强心阳,止“心虚汗”适合人群:更年期或心阳不足者,出汗伴心慌、心悸,晚上睡不安稳。 作用原理:肉桂:入心经,专补心阳,让心脏“有力气”固摄汗液。 炙甘草:缓和小火慢炖,让补阳不燥热,还能益心气。 经典方:桂枝甘草汤,适合心阳虚导致的虚汗、心慌。 (用法用量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生活调理:艾灸关元穴、命门穴,每天15分钟,助阳气升发。 三、金匮肾气丸:补肾阳,根治“老寒汗”适合人群: 腰膝冷痛、夜尿多、下肢冰凉,肾阳虚导致的盗汗或自汗。 作用原理:熟地+山茱萸+附子:补肾填精+温阳,从根上解决“肾阳亏虚”。 茯苓+泽泻:利水不伤正,避免虚汗带走过多元气。 服用建议:成药按说明书,或配伍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固表+温肾双管齐下。 肾阳虚严重者(如阳痿、下肢浮肿),可用右归丸加强温补。 补阳3禁忌,别让药白吃! 1. 忌贪凉:少喝冰饮、避免空调直吹,否则阳气“边补边漏”。 2. 忌熬夜:23点前睡觉,子时(23-1点)是养阳黄金期。 3. 忌乱补:阴虚(口干、手脚心热)误用补阳药会火上浇油,务必先辨证。 补阳如添柴,汗止如闸关。这3味药,从心、脾、肾三脏入手,帮中老年锁住阳气,告别“水淋淋”的虚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转发给身边总喊“虚”的朋友,一起把阳气补回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55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