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天气一下子进入暴热模式。
此时阳光霸道得不行,空气中充斥着暑热气,天地间犹如一个无形的“蒸笼”,开启了24小时的湿热并存蒸煮模式。
空调是一刻都不能停歇,一会不打开就跟闷在蒸笼、火炉一样烤。
这样“极端”的天气,上下班通勤走在路上,体感上是感觉又闷又热,身体一边在疯狂出汗,一边又觉得胸闷气短,喘不上来气,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暑、打不起精神、头晕犯困。
这就是暑邪伤人的表现。
暑性升散,易使人体腠理汗孔开泄,津液发散于体表,容易让人出汗。
夏天稍微出点汗是好事,能排一排身体的寒湿。
但汗出的太多,人就容易虚,容易觉得累。
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并且气随津脱,津液被过度消耗,身体里的气也会跟着汗液一同消耗掉。
正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
很多孩子在外面玩得大汗淋漓,回来后就容易是不是小脸通红,进屋就瘫沙发上一动不动,蔫蔫的,话都懒得说?就是汗多耗气了。
所以夏天,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暑邪、补津液。
要问夏天有什么既能解酷暑之毒,又能补充耗损的津液?
豆子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豆子属于五谷,《黄帝内经》曾记载“五谷为养”,五谷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中医说:五谷者,植物之种籽也,种籽者,植物之精华也。
五谷就是植物的种子。
小小的种子,埋在土里,在冬天攒足了全部的植物精华之后等待春天破土而出,生根发芽。
夏主心,心火容易过旺,这时候就需要用肾水上济于心,使得心火不至于过亢,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状态。
中医认为种子能为萌发的生命贮备能量,是植物中能量最集中的部分,用种子的能量,可以帮我们固肾气,滋补肾水。
所以夏天吃豆,好处多多。
豆子的种类很多,而说起夏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绿豆。
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经,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的功效,是夏季消暑的圣品。
俗话说:“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绿豆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绿豆汤了,堪称是夏日饮品中的“顶流”,家里每周必煮一锅,食堂的配汤也都换成了绿豆汤。
烈日下奔波、游玩归来,一碗温热的绿豆汤下肚,暑气顿消,胃口重开,胸闷烦躁一扫而空。
但绿豆偏凉,肠胃不太好、经常拉肚子的人或怕冷的朋友,尽量少吃绿豆。正在经期中的女性,也最好别喝哦。
所以绿豆汤虽好,其寒凉之性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其实可以用绿豆搭配其他食材来做出一碗三豆饮,做法也很简单。
食材:绿豆、黄豆、黑豆各30g
做法:
①为了好煮软烂,提前把三种豆子泡2小时以上。
②将三种豆子一起倒入锅中,加水1.5L,大火烧开。
③转中小火慢慢熬煮45分钟,直到豆子煮开花。
放到能温和入口的温度,就可以喝起来了。
这个三豆饮源自“扁鹊三豆饮”,原方是赤小豆、黑豆、绿豆。
这是原版的配方,三豆饮还可以是我们上面介绍的黑豆、绿豆和黄豆。
将赤小豆替换成了黄豆。
黑豆,味甘,性平,微寒,入脾、肾经,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之功。
黑豆对绿豆的寒凉性有一定抵消。黑豆还能补肾水,水克火,让身体滋润起来,以浇灭体内的火热之气。
黄豆,性味甘平,入脾、胃、大肠经,有宽中导滞、健脾利水、解毒消肿之功。
夏天阳气在外,人的脾胃就犹如井水一般冰凉,脾胃功能本就相对较弱。
加之脾是喜燥恶湿的,夏天高温和暴雨交加,外界环境湿气重,这对于本就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更加难熬,如果吹了空调,吃了冷饮,则更是加重了虚寒的症状。
黄豆能健脾益气,气血有了来源,正气充足,就不易受到邪气侵袭,更适合现代人普遍脾胃虚弱的情况。
绿豆清解暑热毒邪,黑豆滋肾水固根本,黄豆健脾气强运化,三种豆子搭配起来煮成一碗三豆饮,可以解盛夏的湿热、消暑健脾。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再给大家介绍两个中医解暑妙方:
1、多喝大米汤
在夏天,我们还是推荐大家喝温热的大米汤。
因为大米汤有保胃气,存津液作用。
可以每天喝3L大米汤,少量多次,小口慢饮。
并且记住,不是只有口渴了才要补充水分,要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保证水量充足!
2、按揉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在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之间。微微握拳屈指,中指指尖处便是该穴。
它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刺激劳宫穴可解暑除烦、清泻心火、宁心安神,缓解夏天天气热导致心火旺盛,出现的心烦、口干、失眠等不适。
大家一起少喝冰饮,来一杯养生三豆饮,顺时养生,让这个夏天,少一分燥热烦忧,多一份从容清凉。
今日互动
你今年夏天喝绿豆汤了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31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