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扶突穴:清咽利喉,通络散结
2025
08-02

扶突穴:清咽利喉,通络散结

扶突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重要穴位,位于颈部,常用于缓解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及颈部不适等问题。掌握其定位与功效,可辅助调理呼吸系统及局部病症。

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探究一下这个穴位的功效作用吧!

【古文摘要】

《针灸大成》气舍上一寸五分,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主咳嗽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声,暴喑气哽、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失音、梅核气、呃逆。

《中国针灸学》在颈外侧部,约与喉结平高,当胸锁乳突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灵枢·本输》,称扶突穴为水穴、水泉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的经气在此处穴位吸热后上行至头、面部,并为头、面部的水湿之源,性滞重。这个穴位,能治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声带小结、声音嘶哑,尤其是对于止咳平喘更具有奇效。

【释义归经】

归属手阳明大肠经,有缓解治疗感冒、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急性咽炎等作用。

“扶”是扶持、帮助的意思;“突”的意思是“冲”。这个穴位的意思是大肠经的经气在外部热气的帮助下上行天部。故名“扶突穴”。

【作用功效】

清咽利喉,宣肺理气,通络散结,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主治病症】

▫️ 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 咳嗽、气喘、痰多 

▫️ 颈部僵硬、甲状腺肿大 

▫️ 膈肌痉挛、呃逆

【准确位置】

【具体位置】头微侧,手指置于平喉结的胸锁突肌肌腹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取穴方法】头微侧仰,先取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的廉泉穴,从廉泉穴向外4横指,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穴位配伍】 

  • 咽喉疼痛:配合谷、天突

  • 咳嗽气喘:配肺俞、膻中

  • 颈部肿痛:配天鼎、肩井

  • 临床运用:  膈肌痉挛、甲状腺肿大、咽喉炎、急性舌骨肌麻痹、低血压等。

【穴位疗法】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治疗颈部疾病。

【按摩方法】用大拇按揉扶突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防止落枕、咳嗽。(以手指指腹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扶突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颈痛、肩臂疼痛、咽痛、喉痹、呃逆。

【注意事项】上述操作恐有风险,请让专业人士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操作。

【适用人群】

咽喉不适者、慢性咳嗽患者、颈部劳损人群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