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老蒋屯儿“吉鲁合味”酱骨
2025
08-01

老蒋屯儿“吉鲁合味”酱骨

老蒋屯儿“吉鲁合味”酱骨制作工艺解析与家庭复刻指南(附中草药配方与调料用量)

老蒋屯儿酱骨以“非遗级滋补风味”为核心,其特色在于山东传统酱骨技法与东北中草药滋补的融合——既保留了鲁式酱骨的酥烂入味,又通过12味中草药的添加赋予其“药香透骨、温和滋补”的独特性。以下结合其历史渊源与工艺细节,拆解制作流程与家庭复刻方案。


一、历史与工艺核心

老蒋屯儿酱骨源自清末山东历城(今济南历城区),属鲁菜“酱骨头”分支,后随闯关东移民传入吉林白城。第五代传承人蒋海波在祖传卤方基础上,结合东北气候与食材特性,创新加入红参、黄芪、枸杞等12味中草药,并改良卤汤吊制工艺(以老鸡、老鸭慢熬24小时成“双老高汤”),使酱骨兼具“骨香浓郁、肉酥脱骨、药香回甘”的三重特点,2024年入选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核心食材与工具

  • 主骨:优选猪筒骨(腿骨)与猪脊骨(各占50%)——筒骨骨髓饱满,脊骨肉多筋膜丰富,符合“肉多骨髓满”的传统要求。

  • 老汤基底:老鸡(1.5kg)、老鸭(1kg)——需提前饲养3个月以上的走地鸡/麻鸭,肉质紧实,熬汤鲜味醇厚。

  • 中草药包(12味):红参5g、黄芪10g、枸杞8g、当归6g、党参8g、桂圆肉5g、草果3颗(拍裂)、丁香3粒、陈皮5g、山柰5g、香叶3片、花椒5g(示例配比,可根据体质微调,避免药味过浓)。

  • 工具:铸铁锅/砂锅(慢炖锁鲜)、纱布(包中草药)、高压锅(家庭可选,缩短时间)。


三、关键工艺:双老高汤吊制(24小时慢熬)

老蒋屯儿的卤汤是“吉鲁合味”的灵魂,需以老鸡+老鸭+猪筒骨为基础,慢熬24小时出“胶质与鲜味”,再融入中草药香,形成“醇厚不腻、药香透骨”的卤汁。

1. 老汤初熬(基础高汤)

  • 食材:老鸡1.5kg、老鸭1kg、猪筒骨500g、生姜100g、大葱50g、料酒100ml、清水10L(家庭可用2L)。

  • 步骤:① 老鸡、老鸭处理干净(去内脏、屁股),冷水下锅,加姜片30g、料酒50ml,大火煮沸撇净血沫,捞出用温水冲洗(保留肉嫩度)。② 猪筒骨敲碎(增加骨髓析出),与老鸡、老鸭一同放入大锅,加剩余姜片70g、大葱(切段)、料酒50ml,加足量清水(淹没食材2cm)。③ 大火煮沸后转最小火(保持微沸),加盖慢熬24小时(家庭可延长至12小时,或分两天熬制,中途不加水,仅补少量热水)。④ 熬好后过滤残渣(保留汤汁),冷却后冷藏(去浮油)或冷冻保存(老汤越陈越香,后续卤制可重复使用)。

2. 中草药预处理(去苦增香)

中草药需提前浸泡去涩,避免卤汤发苦:

  • 将12味中草药(红参、黄芪等)用温水浸泡30分钟,捞出沥干,用纱布包成“药料包”(方便后续取出,避免骨头沾药渣)。


四、酱骨卤制工艺(家庭版)

老蒋屯儿的酱骨讲究“先焯水去异,再卤制入味,慢炖酥烂”,关键是让中草药香气渗透骨髓,同时保持肉质酥软不柴。

1. 骨头预处理

  • 猪筒骨/脊骨1kg(家庭量)冷水浸泡2小时(中途换水),泡出血水;冷水下锅,加姜片20g、料酒30ml,大火煮沸撇净血沫,捞出用温水冲洗(避免肉质遇冷收缩)。

2. 卤制与炖煮

  • 食材:预处理后的骨头1kg、双老高汤(或新熬基础汤)1.5L、药料包1个、冰糖30g、生抽40ml、老抽15ml、盐10g(根据老汤咸度调整)、葱姜蒜各20g。

  • 步骤:① 锅中倒入双老高汤,加入冰糖炒出焦糖色(或直接加老抽),放入骨头、药料包、葱姜蒜,大火煮沸。② 转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家庭用砂锅/铸铁锅最佳),加盖炖煮1.5-2小时(若用高压锅,上汽后压40分钟)。③ 中途翻动骨头(每30分钟一次),确保受热均匀;若汤汁减少,可加少量热水(避免加冷水破坏胶质)。④ 炖至用筷子轻扎筒骨骨髓能轻松穿透(骨髓呈半透明状),关火焖30分钟(肉质更酥烂)。


五、灵魂调料与中草药用量(以1kg骨头为例)

类别材料用量作用说明基础调味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