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纲:动作缓如流水,呼吸深若涌泉;
意念松而不散,气机通而不竭。
起式:太一归元桩
动作:
1. 双脚平开与肩同宽,膝微屈如坐高凳。
2. 双手虚抱丹田(小腹前),掌心向内如托圆球。
3. 舌抵上颚,目垂帘(半闭),脊柱如悬丝正直。
呼吸:
· 鼻吸口呼,吸气时观想地气自足底涌泉穴上行;
· 呼气时浊气自百会穴下注入地,循环7息。
功效:安神定志,调和气血,为后续动作筑基。
第一式:云手归元
动作:
1. 左掌自丹田缓缓上托至眉高,掌心向天如采云气;
2. 右掌同步下按至胯侧,掌心向地如镇浊气;
3. 双臂如推磨划弧,左右交替共9次。
呼吸:
· 手升时吸气,手降时呼气,如云卷云舒。
意念:
· 想象双手搅动天地清气,灌入四肢百骸。
第二式:鹤舞清风
动作:
1. 单腿独立,另一腿屈膝上提至腰高;
2. 双臂平展如鹤翼,指尖轻颤如拂微风;
3. 左右交替各保持3息,共做3轮。
呼吸:
· 提腿时深吸气,保持时屏息凝神,落脚时长呼气。
功效:强肾固本,提升平衡,消散焦虑。
第三式:伏虎通脊
动作:
1. 马步沉腰,双掌虎口相对前推如抵山岳;
2. 转掌变爪回拉至肋侧,同时挺脊后仰;
3. 如猛虎扑食又收势,往复9次。
呼吸:
· 前推呼气发“哈”声,回拉吸气默念“松”。
要诀:
力从足跟起,经腰脊贯于指尖,疏解背部淤滞。
第四式:莲花吐纳
动作:
1. 散盘或至善坐,双手结定印(右掌叠左掌,拇指相触);
2. 吸气时脊柱节节上拔,肩胛如莲花绽开;
3. 呼气时全身松沉,想象浊气化黑烟自毛孔散出。
时长:
· 21轮呼吸,对应人体经脉大循环。
第五式:回春摆柳
动作:
1. 直立放松,以腰为轴左右旋转,双臂自然甩动;
2. 左转时右手拍打左肩井穴,左手背轻击命门穴;
3. 如春风摆柳,左右交替共36次。
功效:活络带脉,缓解久坐疲劳,促消化。
第六式:托天理气
动作:
1. 双掌自腹前提至胸前,翻掌上托至头顶,目随手走;
2. 足跟缓缓提起,如擎天柱立;
3. 保持3息后,足跟落地震动涌泉,双掌下按归元。
呼吸:上托吸气,保持屏息,下落呼气。
深意:拉开三焦经,调和水火,解胸闷烦躁。
第七式:灵蛇缠柱
动作:
1. 右臂上举贴耳,左掌下按至胯侧;
2. 向左侧弯如风吹竹,右肋充分拉伸;
3. 左右交替各7次,配合脊柱波浪式蠕动。
意念:
· 想象脊柱化为灵蛇,逐节苏醒活化。
第八式:抱月归丹
动作:
1. 双臂环抱虚空如揽明月,双膝微屈下沉;
2. 缓缓收拢至胸前,掌心距膻中穴三寸;
3. 如揉太极球,正反各转9圈。
呼吸:外展吸气,内收呼气,气沉丹田。
收式:混元一气
动作:
1. 双掌相叠按于脐下,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
2. 顺时针摩腹9圈,逆时针9圈,力度透入脏腑;
3. 静立调息,觉知体内气机如春水融融。
心法:
· 默诵“太和之气,周流不息”,收摄神光内照。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06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