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个方,横扫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
2025
07-25

一个方,横扫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心悸这个事儿。心悸啊,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心里老是觉得慌慌的,不舒服。这感觉就好像心里揣了只小兔子,怦怦乱跳,还不受咱们控制。

 那为啥会出现心悸呢?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原因可有不少。比如说,心虚胆怯就可能导致心悸。这通常是因为受到惊吓,或者心里老是担惊受怕,时间长了,心神就不安定了,心悸也就跟着来了。还有心脾两虚,要是咱们操心太多,劳心伤神,又不好好吃饭睡觉,气血不足了,心脏也得不到足够的滋养,也容易心悸。阴虚火旺也是个常见原因,比如老是熬夜、劳累过度,身体里的阴液不足,虚火就起来了,扰乱了心神,心悸也就出现了。心阳不振呢,就是阳气不足,心脏动力不够,也会让咱们心里不踏实。水饮凌心,就像是体内有多余的水湿之气,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工作。心血瘀阻,是因为血脉不通畅,心脏供血不好。最后还有痰火扰心,体内有痰又有火,把心神搅得不得安宁。

那这么多种不同的情况,又要怎么调理呢?

 先说心虚胆怯这种情况。就是心里老是不踏实,容易害怕,坐也坐不安,睡也睡不好,还容易做噩梦,吃饭也不香,听到点动静就害怕。舌苔薄薄白白的,脉搏又细又有点快或者有点弦。那就可以用安神定志丸镇惊定志,养心安神。这里面啊,龙齿和朱砂能镇惊宁神;茯苓、茯神、石菖蒲、远志能安神定志;人参能益气养心。需要注意孕妇慎用,

 再说说心脾两虚。要是觉得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睡觉多梦还容易忘事儿,脸色也不好,整天没精神,吃饭没胃口,肚子胀还容易拉肚子,那可能就是心脾两虚啦。舌头颜色淡红,脉搏又细又弱。这时候得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可以用归脾汤来调理。当归 10 克、龙眼肉 10 克能补养心血;黄芪 15 克、人参 10 克、白术 10 克、炙甘草 6 克能益气生血;茯神 10 克、远志 10 克、酸枣仁 10 克能宁心安神;木香 6 克能行气。注意实热内盛者不宜使用。

 要是您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手脚心发热,还容易出汗,胸闷,脸色不好,舌头淡红少津液,舌苔少或者没有,脉搏细数,这就是气阴两虚了。就需要益气养阴,养心安神,可以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 10 克、人参 10 克、大枣 10 枚能益气补心脾;干地黄 15 克、麦冬 10 克、阿胶 10 克、麻子仁 10 克能甘润滋阴,养心补血,润肺生津;生姜 6 克、桂枝 10 克、酒能通阳复脉。要是气虚厉害,就加黄芪 20 克、党参 15 克;血虚厉害,就加当归 15 克、熟地 15 克;阳虚得厉害,出冷汗,手脚冷,脉搏结代,就加附片 10 克、肉桂 6 克;阴虚厉害,就加麦冬 10 克、阿胶 10 克、玉竹 10 克;要是自汗、盗汗,就加麻黄根 10 克、浮小麦 15 克。注意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阴虚火旺导致的心悸也挺常见。症状是心里容易受惊,心烦睡不着,手脚心热,口干,晚上睡觉出汗,要是操心劳累,症状会更严重,还会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眼花。舌头红,津液少,舌苔薄黄或者少苔,脉搏细数。这得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可以用黄连阿胶汤。黄连 6 克、黄芩 10 克能清心火;阿胶 10 克、芍药 10 克能滋阴养血;鸡子黄能滋阴清热,两者兼顾。通常还会加酸枣仁 15 克、珍珠母 20 克、生牡蛎 20 克来加强安神定悸的效果。

要是肾阴亏虚,虚火妄动,有遗精腰酸的情况,就加龟板 15 克、熟地 15 克、知母 10 克、黄柏 10 克,或者服用知柏地黄丸,来滋补肾阴,清泻虚火。要是阴虚但是火热不明显,可以改用天王补心丹来滋阴养血,养心安神。要是心阴亏虚,心火偏旺,就改服朱砂安神丸来养阴清热,镇心安神。要是阴虚还夹有瘀热,可以加丹参 15 克、赤芍 10 克、丹皮 10 克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要是夹有痰热,就可以用黄连温胆汤来清热化痰。

 心阳不振的话,就会心里慌慌的,胸口闷,气短,一动就更严重,脸色苍白,手脚冰凉。舌头颜色淡,舌苔白,脉搏虚弱,或者沉细无力。这就得温补心阳,安神定悸。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 10 克、炙甘草 10 克能温补心阳;生龙齿 20 克、生牡蛎 20 克能安神定悸。要是出大汗,就得重用 人参 20 克、黄芪 30 克,再加煅龙骨 20 克、煅牡蛎 20 克、山萸肉 15 克,或者用独参汤煎服。要是心阳不足,寒象很突出,就得加黄芪 20 克、人参 10 克、附子 10 克来益气温阳。要是有瘀血,就加丹参 15 克、赤芍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阴虚火旺者忌用

 水饮凌心的时候,会觉得心慌,胸口闷得慌,不想喝水,下肢浮肿,手脚冰凉,还可能头晕恶心想吐,流口水,小便少。舌头淡,舌苔滑或者沉细而滑。这就得振奋心阳,化气利水。用苓桂术甘汤。茯苓 15 克能淡渗利水;桂枝 10 克、炙甘草 6 克能通阳化气;白术 10 克能健脾祛湿。

要是恶心呕吐,就加半夏 10 克、陈皮 10 克、生姜皮 10 克来和胃降逆止呕。尿少腿肿,就加泽泻 10 克、猪苓 10 克、防己 10 克、大腹皮 10 克、车前子 10 克来利水渗湿。要是水湿影响到肺,肺不能正常宣发肃降,出现咳嗽喘,就加杏仁 10 克、桔梗 10 克来宣肺气,葶苈子 10 克、五加皮 10 克、防己 10 克来泻肺利水。要是有瘀血,就加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丹参 15 克来活血化瘀。要是肾阳虚衰,不能控制水液,水气侵犯心脏,出现心慌、咳喘,不能平躺,浮肿,小便不利,就可以用真武汤来温阳化气利水。附子 10 克能温肾暖土;茯苓 15 克能健脾渗湿;白术 10 克能健脾燥湿;白芍 10 克能利小便,通血脉;生姜 6 克能温胃散水。

 心血瘀阻会心慌,胸口不舒服,心脏时不时地疼,像针扎一样,嘴唇指甲发紫,舌头紫暗或者有瘀斑,脉搏涩或者结代。这就得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用桃仁红花煎。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丹参 15 克、赤芍 10 克、川芎 10 克能活血化瘀;延胡索 10 克、香附 10 克、青皮 6 克能理气通脉止痛;生地 15 克、当归 10 克能养血和血。

要是觉得胸口闷得厉害,就把生地去掉,加沉香 6 克、檀香 6 克、降香 6 克来利气宽胸。胸痛特别严重的,加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五灵脂 10 克、蒲黄 10 克、三七粉 3 克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要是有气虚,就把青皮去掉,加黄芪 20 克、党参 15 克、黄精 15 克来补中益气。要是有血虚,就加何首乌 15 克、枸杞子 15 克、熟地 15 克来滋养阴血。要是有阴虚,就加麦冬 10 克、玉竹 10 克、女贞子 10 克来滋阴。要是有阳虚,就加附子 10 克、肉桂 6 克、淫羊藿 10 克来温补阳气。要是夹杂着痰浊,胸口满闷疼痛,舌苔浑浊腻,就加瓜蒌 10 克、薤白 10 克、半夏 10 克来理气宽胸化痰。心悸是因为瘀血导致的,也可以选用丹参饮或者血府逐瘀汤。注意孕妇忌用。

 最后说说痰火扰心。症状是心慌时不时发作,受到惊吓容易发作,胸口闷,心情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头红,舌苔黄腻,脉搏弦滑。调理的办法是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用黄连温胆汤。黄连 6 克能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温胆汤能清热化痰。让痰热去掉,心神就能安定下来。可以加栀子 10 克、黄芩 10 克、全瓜蒌 10 克来加强清火化痰的作用。还可以加生龙骨 20 克、生牡蛎 20 克、珍珠母 20 克、石决明 20 克来镇心安神。要是大便秘结,就加生大黄 6 克来泻热通腑。要是火热伤阴,就加沙参 10 克、麦冬 10 克、玉竹 10 克、天冬 10 克、生地 10 克来滋阴养液。

 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病情也有轻重之分,所以用药的剂量和加减还得根据具体情况来。而且,要是用了一段时间没效果,或者感觉不舒服,就得赶紧找医生看看,调整治疗方案。

 朋友们,关于心悸就跟大家聊到这儿,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啦。希望大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辩证用方,祝大家都可以身体健康,幸福生活哦。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我再善意提醒一下,中药方也是针对特定患者,不一定适应每个人,如病情复杂需找医生辨证用汤剂为妥,自行购药存在风险!

版|权|声|明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