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病、或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性原因引起的。桥本病由日本学者桥本策1912年首先报道。以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为主要病理特征。
【桥本与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策(Hakaru Hashimoto)1881年5月5日生于日本三重县桑名市伊贺町。1907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福冈(Fukuoka)医学院(现九州大学医学院)。当时的福冈医学院作为京都大学医学院分院创立于1900年。首任校长Ohmori教授邀请了主要来自东京大学的年轻学者担任系主任,并从日本各地的高中生中寻找有抱负的学生,共同成为大学的基础,因此,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大学毕业后,桥本进入第一外科学系。当时的系主任三宅(Hayari Miyake)教授是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专门从事内脏和癌症手术。他曾发现一种称为“十二指肠移动症”(Das primäre Duodenummobile)的新疾病。三宅师从东京大学Scriba教授,曾先后两次赴德国跟随维也纳大学德国腹部外科之父毕罗斯杰出的学生之一Mikulicz学习。Mikulicz曾描述一种由淋巴组织过度生长引起的泪腺和唾液腺的对称肿胀,现称为Mikulicz病。
师承关系见图
1912年,30岁的桥本在德国临床外科杂志《Archivfür Klinische Chirurgie》上报道了一种新疾病。他的论文由30页和5张插图组成,讨论了取自4名妇女的甲状腺组织样本,病理特征显示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伴生发中心,纤维化,实质萎缩和一些甲状腺滤泡细胞嗜酸性改变。组织学上与Mikulicz病相似。他自信地表示,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将其命名为“淋巴瘤样甲状腺肿”(struma lymphomatosa)。
同年,桥本来到哥廷根大学师从德国著名病理学家考夫曼(Kaufmann),进行了两年的肾结核研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回到日本。1916年,他接管了家族生意。由于毕业于帝国大学并在国外深造,他的名声很快传遍了全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以同样的奉献和关心对待所有的病人。他于1934年1月9日死于伤寒,享年52岁。
不幸的是,当时的欧洲人认为淋巴瘤样甲状腺肿与当时欧洲常见病里德尔甲状腺炎(Riedel’s thyroiditis)没有区别。尽管Simmonds(1913)和Heineke(1914)等发表了与桥本描述相似的病例报告,但德国学派认为桥本淋巴瘤是里德尔甲状腺炎的早期阶段。直到1931年,Allen Graham等人报道了桥本淋巴瘤的详细描述,并赞同桥本的结论,即它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至此,该病被命名为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
70年以前,诺埃尔·罗斯(Noel Rose)加入布法罗大学医学院欧内斯特·维特布斯基(Ernest Witebsky)实验室。工作是制备纯甲状腺球蛋白。罗斯将各种不同变性程度的兔子甲状腺提取物注射到兔子体内观察是否会引起免疫反应。当时流行的教条认为,由于“恐怖自体毒性(horror autotoxicus)”的目的论现象(teleological phenomenon),身体无法识别自我蛋白质,因此任何免疫反应都意味着蛋白质被降解,不再是“自我self”。“虽然静脉注射后确实没有反应,但随后的实验使用佐剂注射到兔子的脚垫(animal’s footpad)刺激免疫系统,导致意想不到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形成。他的上司起初对这个发现表示怀疑,并让罗斯重复了很多次。最终,1956年,罗斯纯化了甲状腺球蛋白。将其注射回同一只动物体内,不仅发现了抗体,还发现了甲状腺炎症:甲状腺组织学改变与HT相似。
这一开创性的发现促使伦敦米德尔塞克斯(Middlesex)医院的Doniach和Roitt首次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并断言HT患者对人甲状腺球蛋白有免疫反应。提出桥本淋巴瘤是一种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发现确立了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HT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1962年Doniach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致编辑的信”中有一张桥本策的肖像,这张照片是1912年在哥廷根拍摄的。从那一刻起,桥本策的形象和成就为全世界所熟知,桥本病和HT这两个术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科书中。
自发现桥本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来,在许多其他疾病中也发现了自身免疫性异常,并被认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表现】
桥本甲状腺炎的器官系统表现因疾病的性质而异。发病初期,由于甲状腺细胞的破坏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增加。患者可能表现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而随抗体反应造成的甲状腺组织破坏,患者表现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这些症状隐匿且多变,几乎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器官系统。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的典型皮肤特征是黏液性水肿,这是由糖胺聚糖沉积增加引起的水肿样皮肤状况。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严重的病例中。皮肤可能有鳞片和干燥,特别是在伸肌表面、手掌和脚底。增加的真皮粘多糖导致水潴留,从而导致皮肤苍白。头发的生长速度减慢,头发会变得干燥、粗糙、暗淡和脆弱。弥漫性或部分性脱发并不少见。甲状腺功能下降可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50%至60%,心输出量减少30%至50%。心动过缓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窦房细胞的变时作用丧失所致。然而,大多数患者有一些直接归因于心血管系统的症状。疲劳、用力性呼吸困难和运动不耐受可能与肺和心脏储备有限以及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疲劳增加有关。生化变化显示丙酮酸和棕榈酸盐的肌肉氧化减少,糖原储存的利用率增加,脂肪酸动员减少。肌肉无力和肌病是重要的特征。1966年,Brain等人描述了一例与HT相关的发作性脑病。从那时起,许多皮质类固醇反应性脑病与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相关的病例被报道,这种类型的脑病现在被称为桥本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
桥本病体检发现包括:
·皮肤干冷
·面部,尤其是眶周水肿,以及累及手足的非凹陷性水肿。
·指甲易裂,
·心动过缓
·肌腱反射松弛期延迟
·血压升高
·言语缓慢
·共济失调
·巨舌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与临床管理】
治疗/管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甲状腺激素替代。选择的药物是左旋甲状腺素钠。半衰期约为7天,每日口服。它不应与铁或钙补充剂,氢氧化铝和质子泵抑制剂一起服用,以避免不理想的吸收。最好在清晨空腹服用,以达到最佳吸收效果。标准剂量为1.6-1.8ug/千克体重/天,但可能因患者而异。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应开始标准全剂量;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应使用较低剂量。对于年龄大于50岁,推荐起始剂量为25微克/天,6-8周后重新评估。相反,在怀孕期间,甲状腺素的剂量需要增加30%,在短肠综合征患者中,需要增加左旋甲状腺素的剂量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
对于甲状腺肿大压迫症状明显者;伴有结节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因】
HT是由遗传、环境、情绪、饮食、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紊乱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在美国和世界上那些碘摄入量充足的地区,6岁以后的桥本氏症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最常见原因。据估计,男性每年的发病率为千分之0.8,女性为千分之3.5。相比之下,世界范围内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中碘摄入不足。双胞胎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的一致性率为55%,而异卵双胞胎为0%。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一致性在同卵双胞胎中也高于异卵双胞胎(80%比40%)。因此,HT是由遗传易感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环境因素,如感染、饮食因素(碘)、压力和妊娠,可能启动甲状腺自身免疫。虽然过量摄入碘直接阻断激素合成或对甲状腺细胞有直接毒性,但碘可以通过增加甲状腺球蛋白分子的免疫原性和/或通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酶促反应释放自由基来诱导甲状腺自身免疫。其他环境因素,如吸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硒缺乏,可能会增加自身免疫反应和随后的甲状腺炎症。
自1912年桥本策第一次描述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已过去111年。桥本病已成为甲状腺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概念为医学认识疾病本质开创了一个新领域;有关桥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20世纪60年代首次描述的甲状腺-胃综合征、桥本氏脑病等,为似已揭开的盖头蒙上了新的面纱。扑朔迷离的疾病继续考验医学的发展。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文章
参考文献
HashimotoK. My father and his teachers. Endocr J. 2002 Aug;49(4):389-91. doi:10.1507/endocrj.49.389. PMID: 12402968.
Hiromatsu,Y., Satoh, H. & Amino, N.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istory and Future Outlook.Hormones 12,12–18 (2013). https:///10.1007/BF03401282
Mincer DL, Jialal I. Hashimoto Thyroiditis. 2023 Jul 29.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Jan–. PMID: 29083758.
Tabassom A, Chippa V, Edens MA. De Quervain Thyroiditis. [Updated 2023 Jul 17].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Jan-.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books/NBK526066/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68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