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如何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025
05-20

如何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简明扼要地道出了保持健康的关键所在。

关于正气,狭义的理解就是上篇所说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的总和。广义的理解,正气就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维持人体健康的内在力量,包含气、血、精、津液等物质基础,以及脏腑、经络的协调运作。免疫力和自愈力都属于正气的一部分。阳气也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温热、向上、外散的正气,比如上篇提到的卫气就是一种阳气,中医称之为卫阳。

实际上,正气存内,表达了一种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所处环境之间达成了良好生态平衡的状态。即正气是人体健康的总概括,说一个人正气足,也就是在说这个人身体健康、强壮、不容易得病。正气也可以理解为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因为人体也是运动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化反应,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自我调节,出了问题则表明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调节到平衡的状态,某些地方失衡了,症状也就显现了。正气也有阴阳,比如寒邪入侵,就需要人体的阳气发挥温煦作用;燥邪入侵,就需要人体的阴气发挥濡养作用。也就是说,正气的基本作用,是保证人体处于健康状态,也就是阴与阳的平衡状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体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二者协调是健康的基础。

那么,要如何做到正气充足呢?这就需要从正气的对立面,邪气入手,我们先要了解邪气是如何侵犯到人体的。

中医认为,邪气侵犯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外感和内伤。也就是分为外感之邪和内伤之邪两大类。其中,外感之邪来自环境,以前主要是自然环境,现在的工业化社会,也可以来自工作环境等人类营造出来的社会环境。外感之邪主要分为风、寒、火、湿、燥、暑六邪,又称六淫,主要与气候和自然环境有关。其中火邪等其它五邪可以随时发生,只有暑邪通常只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即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及其前后一段时间。实际上,暑邪是由热和湿两种邪气相合而成的。对付外感之邪,除了调养好身体以外,通常可以通过一些防护措施来预防。比如,医院的医护人员带口罩是标配;再比如,天冷了要多穿衣服,甚至需要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这些,都是把人体尽量和外邪隔离开来的手段。

和平年代,更难对付的往往是内伤之邪,或者说是内生之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过度劳累甚至是过度安逸,都会导致邪气从内而生。内生之邪也会有寒、热、风、湿、燥等邪气,只不过它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身体内部因为失衡而自己生出来的。比如,酒局多,暴饮暴食,酷爱肥甘厚味,会导致体内产生痰湿之邪;再比如,在家辅导熊孩子做作业,经常生气郁闷,有可能会肝火上亢,甚至引发心火上亢。此外,饮食、情志、劳逸等因素还会导致人体内四种主要物质气、血、水、谷运动的失常,一旦它们停下来聚集在某处,不仅不能发挥它们原本的作用,还会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邪气,即:气滞、血瘀、痰湿、食积。通常,郁闷难解、紧张焦虑,好逸恶劳会导致气滞,气滞时间久了就会生血瘀;而饮食不节,恣意生冷、肥甘厚味,则会成积,久则化为痰湿。

大致了解了邪气的由来,我们也就基本知道了维持正气充足的方法。因为正气和邪气的强弱始终是相对的,比如一个人18岁时可以不打伞在雨中疯玩没啥事,偶尔通宵刷个剧也没啥事,甚至经常暴饮暴食也没事,那么,到他80岁时还能这样恣意妄为吗?80岁时的他体内正气肯定不如18岁时的他呀!邪气还是那个邪气,可是正气的强弱不同了,正邪交争的结果也就不同了。当然,如果这个原本强壮的18岁青年,在18岁到80岁的岁月里基本能够做到物质层面爱惜身体,适当锻炼,劳逸结合,精神层面自律自强,修身养性,恬淡从容,说不定到了他80岁的时候,依然可以拥有一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好身体呢。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告诉了我们让正气存内的途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