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芳香之木——桂皮(之一)
2025
05-18

芳香之木——桂皮(之一)

【别名】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山桂皮

【科属】樟科、樟属

【性味】味辛,温,无毒。

【归经】入心、肝、脾、肾四经。【主要化学成分】肉桂醛、丁香酚。

【功能主治】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

【功效】补元阳(补火助阳)、暖脾胃(散寒止痛)、除积冷(引火归原)、通血脉(温经通脉)。

①补火助阳:肉桂辛甘大热,补命门之火而助人体阳气,对平素阳气不不足,体寒怕冷者用肉桂佐餐或泡脚都是很有益的。现代研究表明,肉桂醛可以促进健康的新陈代谢,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诱发脂肪细胞自主性产热及代谢重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此同时血糖胰岛素、 糖肝原、高密度胆固醇均有明显增加。

②引火归原:即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将肉桂稀释后涂抹于足底,可以用于虚阳外浮,虚火上炎导致的上热下寒、口腔糜烂、生疮。此外,肉桂中的丁香酚可以有效对抗口腔细菌,维护口腔健康。

③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关节冷痛、宫寒痛经,常与生姜、茴香配伍。现代研究表明,肉桂具有强大的抗菌抗感染特性,可维护健康的免疫系统,应用于消化系统炎症,如幽门螺杆菌引发的胃溃疡及胃痛。

④心灵呵护:肉桂辛甘大热,气味香甜,给心灵带来欢乐与勇气,帮助驱散恐惧,建立自信,支持灵魂看到自身的价值与潜力。其温暖、安抚的特质,帮助产生愉悦兴奋的效果,是种催情剂。

摘录:

《四川中药志》:性大热,味辛甘,有小毒。

《本草拾遗》:治腹内诸冷,血气胀痛。

《海药本草》: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

一、主要品种

在我国主要以中国桂皮为主,也是东南亚地区常用的香辛料,西方饮食用的较少(在西方主要以錫兰肉桂为主)。中国桂皮又名筒桂,俗称桂皮,又称肉桂、官桂、香桂、阴桂等。为生长于南亚热带地区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

中国桂皮常与錫兰肉桂(今斯里兰卡)相混淆。人们以产地分别冠以锡兰肉桂及中国桂皮以示区别。尽管两者在香味上和价格上有很大不同,但是在许多国家仍被认为是同一种东西。

1、中国桂皮

“桂”在中国文化里的含义有着曲折的演变过程,东晋以前文献里提到的“桂”,指的是现代植物学定义的“中国肉桂”或“锡兰肉桂”,其树皮干燥以后是重要的香料;南北朝以后,江南常见的木樨科植物–桂花树才逐渐出名,成了唐宋以来最为人所知的“桂树”,树上带有香味的小花朵也是一种地方性的香料,人们用它泡茶或者点缀糕点。

木须肉的名字也是从“木樨肉”讹传而来,此菜因肉片上的点点金色蛋花形似木樨(桂花)而得名。只不过,这道菜跟肉桂倒也没有啥直接关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桂”就出现在我国的典籍中,比如《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比如屈原在《楚辞-九歌》之中曾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说楚国贵族把肉桂调入米酒、把花椒调入米浆中进献神灵,当时的宫廷还用肉桂一类香料熏染国王出行时的旗帜。楚国靠近广西,容易获取大量的肉桂皮。

这些文献中作香料的“桂”应该都是指中国肉桂(Cinnamomum cassia),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夏季开小白花,花瓣6片,树皮叫桂皮,嫩枝叫桂枝,是常见的药材、香料和调料。

广西之所以简称为“桂”,原因之一是当地自古盛产肉桂。在广西还有许多以“桂”字命名的地名,故称“八桂大地”。秦始皇派军队占领广西的一大目的或许就是为了获得带有香辛味的肉桂,他把这里命名为“桂林郡”,至今桂林附近地区还以出产肉桂出名。

《南方草木状》中提到汉朝曾在交趾(今越南北部)设置“桂园”,这应该是专门供应皇室的肉桂林。对当地人来说,肉桂的皮是可供出口的商品,人们把肉桂树上的皮和枝条剥下来,去除外层的软木质并晾干,卷曲成卷,卖给各地的商人,辗转运到更远处的城镇出售。

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明确指出桂皮可以治疗中焦不调、口渴欲饮、腹微痛者。而在唐朝时期,桂皮开始进入到民间,成为人们最常用的香料之一。这一时期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方》中也详细描述了桂皮的药用价值,如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等。

宋代的范成大认为:桂叶不同于其他树叶,其叶心有两纹,形如圭。

宋代陆佃所撰的《埤雅》认为:桂为百药之长,因地位尊贵如圭而得名。在关于月宫的一系列神话中,桂不仅代表延年益寿的仙药,还与求子祈福有关。

肉桂除了给食物调味,流传最久远的就是调制“桂酒”,从屈原到清代都有许多诗人提及,其中写得最雅致的是南朝时的《子夜四时歌》:

碧楼冥初月,

罗绮垂新风。

含春未及歌,

桂酒发清容。

古人使用的肉桂包括广西桂林、越南等地盛产的西贡肉桂(又名中国肉桂)、印度的柴桂以及斯里兰卡所产的锡兰肉桂,但是人们常常并不详细区分。锡兰肉桂或许在晋代曾通过四川传入过中原,如西晋官员孙楚列举当时的美食时曾说“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他认为巴蜀的特产就是姜、肉桂、茶叶。

桂皮在中国不仅是香料,也是重要的中药。历代君主都把桂皮作为滋补养生佳品,百药之长。古人把上等桂皮称为“官桂”为贡品,极其昂贵。自古以来与北方的人参、鹿茸齐名,素有南桂北参之说。过去在中药铺的招牌上刻以“官桂、燕窝、鹿茸、人参”来显示药店的品级。为中医推崇的中华四大养生补品。

锡兰肉桂和中国肉桂都长期被人工栽培,相比之下,锡兰肉桂比较软甜、滋味温和,桂皮呈浅棕色而且比较薄;而中国肉桂的桂皮颜色较深,树皮较肥厚,滋味较辛辣,而芳香较前者略逊一筹。但持久性好,有强烈肉桂醛香气和微甜辛香味(先感甜味,后感辣味),有一些辛辣和涩的味感,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芬芳馥郁,而且具有很强的辨识度,能为菜肴增添浓郁而持久的香味。无论是炖肉、烧菜还是煲汤,桂皮都能迅速提升整道菜品的香气层次。

桂皮入口时,气味芳香怡人,首先感受到的是微甜的味道,入口先是柔和的,然后变热,有点灼烧感,让人联想起丁香和胡椒的香气。有些树木和土味,香味比较浓郁。其主要香气分子是肉桂醛,而桂皮精油中还包含肉桂醇分子,其香气比肉桂醛柔和,带有一些苦杏仁的味道。

随后是淡淡的辛辣感。这种甜中带辣的味道柔和而不刺激,能够与肉类等食材完美融合,起到去腥解腻、刺激食欲的作用。在烹饪过程中,桂皮的味道能够迅速渗透到食材表面,为食材增添独特的风味。

中餐烹饪使用的桂皮,其表面通常为瓦状。国人饮食调味讲究“君臣之道”:选四五种起增香、定味、去腥功效的香辛料作为君料,其份量占五六成;臣料也是四五种,可弥补君料的不足,让风味更完善,令菜品香味与滋味更丰富,其份量占二三成;佐使料占一二成,通常有两种,用来平衡食物的燥、热、寒、凉等属性。

中国人最熟悉的红烧味,要依仗桂皮和八角;川菜的麻辣味要靠桂皮的醇厚来平衡花椒与辣椒的燥热;五香粉、十三香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在用于烹饪猪牛鸡鸭的卤水中,桂皮往往是首选君料。中国肉桂产地广西的桂林米粉、螺蛳粉,其汤头需用桂皮调味。

2、錫兰(今斯里兰卡)肉桂

△ 锡兰肉桂 / 图片源自《科勒药用植物》

樟科下面有好几种“桂”都可以做香料,如原产于爪哇与苏门答(Sumatra)的锡兰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 )、原产于印度北部的柴桂、越南的西贡肉桂。

欧洲人说的肉桂一般指锡兰肉桂。锡兰肉桂比中国肉桂的味道甘甜,晒干以后能看出一层层薄层,容易研磨成粉末,味道芳香而温和,如今常用来制作甜点以及给肉类调味。而中国肉桂要坚硬一些,味道也更辛辣,常常成块出售。南欧人对锡兰肉桂的喜爱胜过中国的桂皮,北美的人一般不会区别中国肉桂或者锡兰肉桂,因为他们都是买磨成粉末的肉桂粉做菜。

锡兰肉桂很早就从东南亚出口到南亚、西亚,古犹太《旧约》里提到过这种香料,当时是君主才能享受的年(John珍贵物品。古希腊人在寺庙中焚烧甘甜且略带刺激味道的肉桂皮,用于祭祀;在希腊萨摩斯岛上的赫拉圣殿,人们发现了公元前7世纪的肉桂遗迹;公元前6世纪,诗人萨福描述了古城特洛伊中的一场婚礼上人们熏燃没药、桂皮、乳香;稍后的希伯来文献说,当时的富人会把没药、沉香木、肉桂粉末撒在床上为夜生活助兴。它似乎是地中海东部富贵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珍贵香料,许多诗文都以散发出桂皮的香味形容贵族女子的出场,比如罗马士兵进驻埃及后发现当地妇女的头发浸染着肉桂油的香味。

由于不清楚肉桂的产地和来源,当时出现了许多关于它的神奇传说,比如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阿拉伯人声称干肉桂是一种大鸟叼来做巢的,人们就杀牛并砍成大块放在鸟巢下面,大鸟把牛肉叼到巢里后,巢穴无法承受牛肉块的重量会掉落下来,人们乘机捡拾肉桂。

肉桂和锡兰肉桂的滋味对西方人有着无穷的魔力。早在公元前2000 年,肉桂的香料价值就被埃及人发现了,并且成为珍贵的香料。在老普林尼时代的罗马,一磅肉桂的售价曾经达到1500 银币,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相当于一个普通劳动力15 个月的收入。在公元65 年,为了纪念去逝的妻子,古罗马皇帝尼禄焚烧了罗马一年的肉桂储备。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这个皇帝挥金如土了。

如今,我们的主流意识认为肉桂是一种食品调味料。但在中世纪以前,它更为人所珍视的身份是香水–浸泡在脂肪或油里,然后逐渐加热至香气被释放出来。(“香水”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 fumum”,是“穿过浓烟”的意思。)莎孚则曾告诉我们,肉桂的香味弥漫在赫克托耳和安德洛玛克的婚礼上。而在卢坎的史诗《内战记》中,恺撒在一场为了向他表示敬意的盛宴上被克利欧佩特拉和她的随从迷得神魂颠倒他被香气和味道同时引诱,因为“她们的头发里充满了肉桂的香味——还没飘散到空气中,香味就消散了”。

在古埃及、希腊和罗马,肉桂与葬礼仪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罗马皇帝尼禄一怒之下谋杀了自己怀有身孕的第二任妻子波皮亚–苏维托尼乌斯告诉我们,他在一次比赛后晚归,于争吵中踢向了她的腹部;塔西佗将这一行为描绘成了家庭暴力的一次偶然爆发。尔后,尼禄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下令在她的葬礼上烧掉了足够用上一整年的香料。

和其他用于尸体防腐的香料不同,使用肉桂的意义并不在于防腐,甚至也不是为了除臭,而是为了赐予尸体圣洁,保佑灵魂从一个世界通往下一个世界:庆祝它的重生,而不是哀悼它的消逝。这种联想的有趣之处在于将死亡与凤凰的传奇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了上文中希罗多德的山鸟和泰奥弗拉斯托斯的为太阳献身的故事,显示它们是源自同一个神话时代的。

肉桂在欧洲为何如此昂贵?因为这时的肉桂供应是被阿拉伯人垄断的,而阿拉伯人编织的故事也一度让埃及人和罗马人相信肉桂就产自阿拉伯半岛周边。后来罗马人发现了贸易风,开始引导船队穿梭于印度和非洲之间。来自中国和香料群岛的香料也开始通过海运向印度聚集,海上丝绸之路初现。

遗憾的是,罗马帝国的衰败再次阻断了欧洲与香料之间的联系。在随后的很多年里,欧洲人都相信,“肉桂其实来自于凤凰的巢,而凤凰建巢也不是为了繁育后代,而是要在这里浴火重生。而那些采集肉桂的人就需要与凤凰斗智斗勇”。这个传说为中世纪欧洲的肉桂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直到16 世纪,葡萄牙人发现了绕过非洲前往亚洲的新航线,最终到达锡兰肉桂的原产地——锡兰(今斯里兰卡),肉桂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在随后的日子里,这座岛屿的控制权几度易手,荷兰人和英国人各领风骚。这里也被经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锡兰肉桂生产基地之一。

像肉桂这种性温且带辛辣的香料,放在夏天是热上浇油,但用于寒冷的冬季却是恰逢其时,闻起来就让人感觉温暖,是冬日抗寒必备,尤其是没有暖气的南方人。

也正因为如此,外国人喜欢把肉桂棒用于圣诞树或圣诞花环的装饰中,以增加节日气氛。

锡兰肉桂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贵重的香料之一。其品质上乘——呈浅棕色或驼棕色,质地相对较厚,约为0.2~0.8 厘米,其口感温和细腻,味道绵厚甘甜,略带橙味芳香,风味清新,不带有强烈的刺激性,相较于其他种类的肉桂,如中国肉桂或越南肉桂,锡兰肉桂的辛辣感更为柔和,更适合用于需要温和香气的烹饪场景,能够为食品带来高品质的香气和风味,提升食品整体品质,常被人工卷成鸡蛋卷状。

锡兰肉桂中肉桂醛的含量在1%以下,故与中国肉桂相比,少了些辛辣味道。因其含有芳樟醇和丁香油酚,所以拥有较为迷人的花香和甘甜。肉桂中散发的独有香气,其实都来自于其中的肉桂醛,正是这种化合物赋予了肉桂特殊的风味儿,而不同肉桂中的肉桂醛含量是有差别的,中国肉桂中的肉桂醛含量要多于锡兰肉桂,而后者因为含有芳樟醇和丁香油酚拥有了复杂的花香,因而在品尝时,锡兰肉桂除了具有中国肉桂的香气,还多了些许丁香样香气。这才是中国肉桂和西方肉桂用法不同的原因。

因此,中国肉桂无疑是中餐的肉桂正料,而锡兰肉桂的花果香气,则使其成为西餐的肉桂正料。二者做对比时,因为烹饪中对其需求不同,所以很难区分孰优孰劣 ,但整体来讲两者可以互用。

无论是烘焙蛋糕、制作甜品,还是调制奶茶、饮品,锡兰肉桂都能为食品增添一份独特的香气和风味。同时,由于其溶解性佳,也适合用于制作各种调味酱料和调味料。

如肉桂卷、饼干等,加入锡兰肉桂可以增添独特的香气和风味。

在炖煮肉类时,锡兰肉桂也是不可或缺的香料之一,能够去腥增香,提升肉类的口感。

锡兰肉桂可以制作成肉桂茶,这是一种具有舒缓效果的饮品。将锡兰肉桂棒或肉桂粉加入热水中冲泡,即可享受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3、肉桂(清化肉桂)

进口肉桂常称为安南肉桂(cinnamomum sp),又以越南清化所产最有名,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肉桂的生长,使得清化肉桂成为了肉桂中的佼佼者,名为“清化玉桂”。与国产肉桂的主要区别为:进口肉桂皮厚,内表面颜色较深呈棕色至棕褐色,具细密纵纹,内表皮腻滑如玉,油性足、嚼之清香化渣的特点而著称。栓皮比较薄,“彩皮”明显,断面白细胞环带不明显,内表面细致光润,香气浓郁,辛味淡而甜味厚,品质上乘,是肉桂中的精品。

风味特点:

①香气浓郁:清化肉桂的香气十分浓郁,开泡即能俘获人心。其香气中既有桂皮香,又有花果香,层次丰富,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②持久耐泡:清化肉桂的香气持久,耐泡度高。即使是多次冲泡后,其香气依然浓郁,余韵悠长。

口感特点:

①醇厚甘爽:清化肉桂的口感醇厚甘爽,不苦不涩,带有一种平稳的顺口感。品饮时,能够感受到茶汤的顺滑和饱满。

②回甘迅速:清化肉桂的回甘迅速且持久,饮后齿颊留香,仿佛整个口腔都被那浓郁的香气所包围。这种独特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4、天竺桂

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的一些味道温和甘甜的肉桂品种(如天竺桂)大概是在唐代引入东南沿海,唐代人或许是从波斯人、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使用天竺桂、阴香来调味。不过,中原人对这种过于浓郁的味道并不是很喜欢,没有葱、蒜、生姜用途那么广泛。现在,它也仅仅是“五香粉”里的一种而已,在炖肉的时候才用得上。

天竺桂的叶和树皮具有一种独特的芳香,这种香气清新宜人,略带柑橘和花香的味道,不会过于沁人,闻起来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天竺桂的树皮、枝、叶等部分在中药材中常被用于熬汤或泡茶。其口感温和,带有一种自然的甘甜和香气,能够迅速为食材或饮品增添一份独特的风味。同时,天竺桂的香气也能够持久地留存在口腔中,令人回味无穷。

5、阴香桂(阴香)

阴香桂,即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Nees et T.Nees) Blume),

称为官桂皮,又名野桂皮、山桂皮,为樟科植物银叶樟(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细叶香桂(Cinnamomum subavenium)和阴香(Cinnamoum hurmanni Nees Blume)的干燥树皮。

主产于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可作为肉桂皮的代用品,树皮含芳香油,功效与肉桂相似,但皮薄,质地较硬,干燥不油润,香气淡,味微酸涩,效力薄,一般作香料或调味料,不作药用。和肉桂相反的是,它是性凉的。

①风味特点:阴香桂的风味主要体现在其树皮提取的芳香油上,这种芳香油被称为广桂油。广桂油具有浓郁的香气,略带肉桂的怡人气味,同时又有一种独特的清新感,不会过于浓烈,非常适合用于调味和香薰。

②口感特点:阴香桂的树皮、叶等部分在中药材中常被用于熬汤或泡茶。其口感温和,带有一种自然的甘甜和香气,这种香气能够迅速为食材或饮品增添一份独特的风味。同时,阴香桂的香气也能够持久地留存在口腔中,令人回味无穷。

二、产地及分布

肉桂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山区,世界桂皮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亚洲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中国、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泊尔、马达加斯加、乌干达、塞舌尔群岛、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和斐济等。

其中印度尼西亚肉桂的种植面积约最大约占世界的35%。其次是中国,我国肉桂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26%。越南肉桂种植面积为第三,约占世界18%。以下依次是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尼泊尔、印度和乌干达。

肉桂经过数千年的自然、人工选择等原因,如今在肉桂产区形成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肉桂,其中主要有以下5种:中国肉桂(在广西按产地分为“东兴桂”又称“防城桂”和“西江桂”)、越南肉桂、锡兰肉桂、土肉桂、柴桂。

我国主要以中国肉桂为主,其他像越南肉桂、锡兰肉桂等虽有引种,但规模很小。我国桂皮主要产区是广西、广东、云南和福建省等。

广东省高要市,罗定市,郁南县,广西梧州市藤县,防城港市等县市先后被评为“中国肉桂之乡”的称号

肉桂全身是宝,其产品种类很多,我国目前栽培种植的肉桂主要是以生产桂皮系列产品为主,同时利用肉桂枝叶生产桂油,其它产品如桂枝、桂子、桂盅等只在我国作中药原料,数量不多。桂皮系列产品是指采用不同树龄肉桂树皮加工而成不同形状规格的多种产品的统称。我国桂皮系列产品有桂通、刮皮桂、烟桂、卷筒桂、企边桂、板桂、油桂、桂碎、桂皮粉等。每年3-6月和7-9月砍树剥皮最为适合,在这2个时间段里树皮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树液,较容易剥皮,而且加工出来的桂皮质量也较好。

各种规格桂皮介绍如下:

①从5~10年生的肉桂或粗枝剥取树皮、清洗、晒干,单片卷成筒状称为桂通。桂通即没去“栓皮”的肉桂,也叫玉桂。

②桂通刮去外层粗皮及内层薄皮的叫作刮皮桂,因呈烟卷状也称烟桂、桂芯条。

③树龄10~15年的肉桂皮,较薄的制成多层卷筒状皮块叫作卷筒桂。

④较厚的加工成中间平槽状,两边对称卷起的皮块叫作企边桂。

⑤树龄20年以上树皮,加工成板桂,板桂中油层厚、色泽亮者称为油桂,油桂因肉桂醛含量较高,规格质量普遍较好,是价值含量最高的桂皮,一直被奉为中餐的上乘桂皮,市场上几乎买不到。

⑥把上述加工成各种规格的桂皮剪下来的边皮和不符合加工规格的桂皮,去净杂质,晒干即成桂碎。

⑦另外,把桂皮加工成粉末状称为桂皮粉。

桂皮产品加工的基本流程:刚剥新鲜桂皮→洗桂→晒干→扎桂→压桂→包装→销售。

世界桂皮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而桂皮的消费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欧洲。桂皮的消费与饮食文化关系密切。早在古代,亚洲国家出产的桂皮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欧洲人用桂皮做香料,因为量少价高而十分昂贵,老普林尼(23~79年)在其著作《博物志》中,记载了当时罗马每磅(1磅≈0.45kg)桂皮油价格相当于一名罗马士兵6年的工钱。

据FAO统计数据,桂皮贸易总的趋势逐年增长。亚洲在五大洲中桂皮出口量最大,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90%左右,是桂皮主要生产地。在桂皮进口贸易方面,亚洲桂皮进口量同样最大,占世界桂皮进口总量的40%~50%,其次是美洲,占30%~35%,欧洲排第三,占15%左右。

印度尼西亚、中国、越南和斯里兰卡四国桂皮合计出口总量占世界桂皮出口总数的88%左右,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其次是中国,越南排第三,斯里兰卡排第四。然而,桂皮出口量与出口额并不一致,虽然斯里兰卡桂皮出口总量不高,但其桂皮出口额最高。这是因为斯里兰卡的锡兰桂皮质量好,国际认知度高。

我国每年生产数万吨桂皮,其中近80%的桂皮出口,国内每年桂皮需求量约1万吨左右。我国桂皮出口销往世界十几个国家,以美国、欧洲、中东、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要市场。其中广西和广东是国内最大的桂皮生产和销售基地,每年两广生产的桂皮之和占全国的90%左右。

市场上流通的桂皮产品中桂通及烟桂约占75%,企边桂及卷筒桂约占10%,板桂及油桂约占5%,桂碎约占10%,其中企边桂、板桂、油桂在市场上很难买到。

桂皮经加工晒干后,受压容易开裂破碎,导致成品等级降低。因此,需长途运输时特别是出口,桂皮包装最好用较坚硬的纸箱,并且注意密封干燥。(文小林)————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李良松 香药本草 修订版 [M] 学苑出版社 2020.5

徐龙 滇香四溢 [M]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6.8

周文翰 中国味道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8刘建伟 香料包里秘密 [M]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19.9王建新 衷平海 香辛料原理与应用 [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1.2[英]约翰·奥康奈尔–著 黄瑶-译 龙茂松 张雨婷 -绘 香料之书 [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5

[爱尔兰 ]凯特琳·彭齐穆格 译者 陈溪 味道的颗粒 一部香料的文化史 [M] 文化发展出版社2002.5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