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吴光炯治疗突发性耳聋案
2025
05-16

吴光炯治疗突发性耳聋案

吴光炯,首届全国名中医,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深研中医经典,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举其临床诊治突发性耳聋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龙某,女,11岁,2023年11月16日因咳嗽半月,语言及听力倒退3天,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半月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为刺激性呛咳及犬吠样咳嗽,伴呼吸困难,气促、喘息,胸闷,于某三甲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鼻吸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呼吸困难及气促好转。1周前出现咳嗽加重,为阵发性呛咳,喉间有痰不易咳出,无气促、呼吸困难及发绀等不适,继续予药物(具体不详)治疗。3天前跑步后突发晕倒,持续时间约30分钟,就诊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清醒,但听力及语言倒退。1天前语言恢复,但听力无好转,无发热等不适,于某三甲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门诊以“听力减退”收入院治疗。患儿精神、饮食尚可,二便如常。既往诊断鼻窦炎3年,未予特殊处理;8个月前突发晕倒1次,于当地诊所扎针后清醒(具体不详);2个月前西医诊断癔病性耳聋。

2024年1月12日,患者来诊。刻下:晨起耳聋,睡眠醒后耳聋头昏几分钟至几小时,甚至持续1~2天,可自行恢复,恢复后一切如常。情绪可,月经初潮3个月,睡眠偏差,舌淡红苔白腻。

辨证:风热上扰。

治则:疏风清热开窍。

方用翘荷汤合泽泻汤加减:连翘12g,薄荷6g(后下),炒栀子9g,桔梗9g,炒黄芩9g,泽泻15g,茯苓20g,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葛根12g,石菖蒲12g,甘草6g,淡竹叶9g。7剂,水煎服,日1剂。

1月19日二诊:服药后耳聋恢复,耳鸣发作几次。现睡眠差,情绪不良,烦躁,舌淡红苔薄黄,月经可,怕冷,饮食一般。

方用翘荷汤合四逆散:连翘15g,薄荷6g(后下),炒栀子9g,炒黄芩9g,桔梗12g,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甘草6g,泽泻12g,茯苓20g,石菖蒲12g。6剂,煎服法同上。

1月26日三诊:右耳鸣,发则伴头晕,睡眠失调,舌红苔黄腻,怕冷,月经可。6剂,煎服法同上。辨证:痰热内郁。治则:化痰清热。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9g,白术12g,天麻片12g,陈皮6g,防风9g,石菖蒲9g,郁金10g,葛根10g,泽泻10g,茯苓15g,甘草6g,木通6g,淡竹叶12g。6剂,煎服法同上。

2月2日四诊:耳鸣减轻,怕冷,情绪不调,不耐烦,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方用翘荷汤合四逆散加减:连翘9g,薄荷6g(后下),炒黄芩6g,炒栀子6g,柴胡9g,枳壳9g,白芍12g,葛根10g,甘草6g,石菖蒲9g,桔梗6g,泽泻10g。嘱咐注意饮食作息规律,避免寒凉,预防感冒。药后痊愈。

按 患者于感冒之后出现耳鸣、耳聋症状,此乃外感风邪诱发。风热之邪上扰清窍,致使耳部气血失和,窍道不利,故耳鸣、耳聋随之而起。在治疗上,当以解表开窍为法,选用翘荷汤以清热解表、开窍通络。然患者耳聋、耳鸣症状较为显著,此为脾湿上扰之象。脾主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湿邪内生,上扰清窍,可致耳部气机不畅,加重耳鸣、耳聋之症。故在翘荷汤的基础上,加用泽泻汤以健脾利湿,使湿邪得去,清窍得畅,耳部症状得以缓解。如此配伍,标本兼治,以期达到祛邪扶正、恢复耳聪之效。

二诊患者耳鸣症状较前明显减轻,然而情绪方面却出现烦躁易怒,难以自控。此乃病机转化之象。耳鸣减轻,说明清窍之邪气已得部分疏散,耳部气血运行稍有改善。患者烦躁易怒,多因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所致。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则肝郁化火,肝火上炎,扰乱心神,故而出现烦躁易怒。在治疗上,综合考虑患者当前病机,选用翘荷汤合四逆散。翘荷汤清热解表、开窍通络,可进一步清除余邪,巩固耳鸣减轻之疗效;四逆散疏肝理气、调和脾胃。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达肝气;白芍柔肝缓急,养血敛阴;枳实破气消积,导滞下行;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和中。二者合用,既能清解余邪,又能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使肝气得疏,气机调畅,肝火得降,心神得安,烦躁易怒之症自可缓解。此方药合用,标本兼治,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调和脏腑的整体治疗理念,有望使患者耳鸣进一步改善,情志亦得调和,身体机能逐步恢复平衡。

三诊患者舌苔厚腻,此为痰湿内蕴之征象。痰热壅滞于内,阻滞气机,扰乱脏腑功能,是当前主要病机。痰湿之邪,犹如雾露胶结,非轻浅之药可除,故治疗当以化痰祛湿为先,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化痰祛湿之剂。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化痰要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可培土生金,从根本上改善痰湿生成之源;天麻平肝息风,止痉定眩,既能平息肝风,又能缓解痰湿阻滞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状。三药合用,共奏化痰祛湿、平肝息风之效。通过服用此方,患者痰湿得以逐步化解,痰浊之象逐渐减轻。痰湿减少后,继续使用翘荷汤以疏散余邪,使清窍得畅,气血调和,从而巩固疗效,收全功之效。

翘荷汤一方出自《温病条辨》,为轻清辛凉方,主治眼、耳、口、鼻等五官疾病。该方清上宣肺,可用于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者。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该方有健脾利水之效,主治饮停胃脘,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主治肝气郁结,阳气内郁,气机不畅。此方有疏畅气机,透达郁阳,行气开郁,推陈致新之功,故为疏肝行气之祖方。吴光炯说,该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有时可将其作为复杂病证的投石问路之用。《景岳全书》中的柴胡疏肝散和《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皆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来。(龚小雪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