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癌症的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有人谈癌色变,认为癌症=死亡;有人盲目追求“神药”,轻信偏方而延误正规治疗;也有人过度恐惧化疗放疗,拒绝科学干预……
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中药辅助调理,能够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中药的价值在于“扶正祛邪”,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从而为抗癌斗争提供更坚实的身体基础。
下面为大家推荐两味适合癌症患者长期调理的中药,但需强调:用药前务必咨询主治医生,根据体质、病情、治疗阶段等综合评估后使用。
大家好!我是何生奇医生,中国中医科学院望,肿瘤科的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始终坚持只开对药不开贵药,在众多中药中,许多抗癌效果良好且价格合理的药物,都在治疗癌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实效,是我始终坚守的原则。
1、党参:健脾益气,扶正抗癌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为补气健脾之要药。癌症患者经手术、放化疗后,常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短懒言等气虚症状,党参可通过补中益气改善上述表现。其所含党参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提升机体免疫监视能力。现代研究证实其有一定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多数体质偏虚的癌症患者均可长期服用,但实热证(口干、便秘)者需慎用。
2、茯苓:利湿健脾,安神抗瘤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癌症患者常见腹胀、水肿、失眠,茯苓可健脾助运、利水消胀,其茯苓多糖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及调节免疫的双重作用,还能减轻化疗对脾胃的损伤。适合脾虚湿盛或心脾两虚者,可配伍山药、白术增强健脾之效,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
案例分享:
王先生,62岁,确诊为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出现严重胃肠功能紊乱:持续腹胀、恶心呕吐、食欲极差,西医治疗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措施效果不佳,寻求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湿浊内阻证,治则健脾益气以固本,化湿降浊以治标。
开方:党参、茯苓、炒白术、陈皮、姜半夏、厚朴、炒麦芽、炙甘草等
方解:
重用党参,直接针对脾胃气虚之根本,增强胃肠蠕动功能;茯苓与党参相须为用,茯苓通过利水渗湿作用消除腹胀,同时健脾以杜绝湿浊再生。
白术+陈皮:白术健脾燥湿,陈皮理气化痰,二者形成“补而不滞”结构,解决单纯补益易致腹胀的弊端;
半夏+厚朴:半夏降逆止呕,厚朴行气除满,针对恶心呕吐、腹部膨隆的标实症状;
麦芽+甘草:麦芽消食健胃促进食欲,甘草调和药性并增强补益效果。
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治疗,王先生的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显著缓解,营养指标逐步改善;3个月后完成化疗耐受良好,复查未见复发,生活质量评分大幅提升。
我是何生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肿瘤科的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84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