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x,男性,年33岁。患慢性肝炎,经xx医院治疗,已一年余,仍有轻度黄疸不退,谷丙酶高达1570单位,于1971年6月15日会诊。切其脉左关浮弦,右脉滑大,望其舌中部有干黄苔。自诉胁微痛,心下痞满。综合脉舌症候,是少阳阳明并病而阳明证重。选用大柴胡汤,治少阳蕴热之黄疸与阳明痞结之胀满,更辅以涤热散结专开心下苦闷之小陷胸汤。处方:
柴胡9克、枳实6克、白芍9克、川军6克、清夏9克、黄芩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壁)、糖瓜蒌30克、川黄连3克。水煎服,7剂。
6月22日:复诊,弦滑脉见减,舌黄苔见退,残余黄痘消失,痞满稍舒,谷丙酶降至428,是方药已对证,续进10剂,谷丙酶正常,出院。
按:大柴胡汤为治“少阳证少,阳明证多”者,能消除严重性胸胁心下郁窒感,舌多干燥有黄苔,易便秘,腹肌紧张。因少阳证少,阳明证多,故去小柴胡中之参草,以免助阳窒胃。大黄与芍药配合使用,可以治腹中实痛;枳实芍药配合使用,可以治腹痛烦满不得已。本方有解热、泻实,除烦、缓痛诸作用。
关于小陷胸汤,程知云:“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寒润涤之,皆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何廉臣谓:“此汤是苦辛开泄法,治伏火熏蒸津液,液郁为痰者。此法与苦寒清泄有别,清泄是直降,一意肃清伏火,开泄是横开,兼能清化痰浊,分际最宜斟酌。叶天士所谓舌白不燥,成黄白相间,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虽有脘中痞痛,宜从苦辛开泄是也。”
这一病例,按中医辨证,左脉浮弦为柴胡汤证,右脉滑大为陷胸汤证,因之取大柴胡汤小陷胸汤合剂治之,残余黄疸很快消失,自觉脘满亦基本解除,同时谷丙酶亦随之下降至正常。由此见到经方若能用之得当,确能取到如鼓应桴的捷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72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