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今天星期六,大家都在休息,但是最近不少针灸群对李定忠老中医的环挑针刺法议论的很多,许多针灸群友们都觉得这个针刺法值得学习。但是,从大家的议论來看,我深切地觉得大家对经络的本体及其天人合一等基本概念,还是不十分清楚。所以有些针灸師说:“学针灸時,教我的师傅只让我背下來,我就窂窂记住而已,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些颇有经验的针炙師,问我为什么这种针刺法,都特别关注太阳经和少阴经上,为什么要在这些经络上,下的挑刺功夫很大?又为什么这种针刺法对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生殖病等方面表现得很有疗效呢?我说,我也不是医生,回答这些问题只能从《黄帝内经》的基本原理和当代生命动力科学角度说个看法,没有任何临床经验可言。
大家可能都记得中国中医科学院经络权威張维波教授在群里所公示过的十二正经原穴上发出的二氧化碳(C02)数据和资深教授罗广英先生有关24小時流注時间里口温变化曲线(相对面积Tq)的情况。还有资深发明家钟伟东先生公示过的十二正经原穴上的汗液生命动力源5+11元素分析的结果,从中看到人类的穴位里,充滿着带有d轨道电子的阴阳源。毫无疑问人是一具电磁能体,也是宇宙暗势能场的聚焦体。这些阴阳精是在一切生命化学反应中起催化激活动力作用的核心。正因为人类的每一个经络线,是从相关的脏腑细胞群引岀来的一条同样细胞的脉带,所以经络隧线里的细胞与相联脏腑里的细胞是一样的,而在每一种经络穴位里的细胞,都有从爸妈的各一半组合的DNA细胞核和远古第一个妈妈遗留给我们的线粒体的DNA,而在不同经络线上不同经络细胞里,有不同数量的线粒体,这个数量不管白人、黄人、黑人基本都差不多,都是从远古第一个妈妈那里传下来的,所以线粒体在阴阳精帮助下分解各种糖分之类营养之后,所发岀的热量都差不多,故凡是人类的体温大体都在~36~37度。但是十二正经细胞里由于线粒体数量各自不同,所发出的二氧化碳(C02)的量也不同,所体现的温度〈Tq)当然不一样,故有的经络线上的细胞发热多多,有的少少。在这里,我们先从张维波教授公示的一个一个原穴上的C02数据来看,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果,使您无限感激宇宙的暗势场中微子等宇能,是多么关心我们人类!如:
1、太阳经(小肠/膀胱) A=24.4单位C02 共有穴位数△=862、少阳经(三焦/胆)A=19.2单位C02共有穴位数△=673、阳明经(大肠/胃)A=16.8单位C02 共有穴位数△=65
由上看岀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凡在手六经里,原本C02只是从一个一个原穴里岀来的气量,但是和天空接触的穴位数△有关,即△越大,使一个一个穴位上的C02量也越大!也就是人体穴位数△越大,从宇宙拿来的能量越大,就算对一个原穴而言,其中发生的生化反应越厉害!这就是人天合一的最直观的证据!那么足六经的情况如何呢?
1、少阴経(心/肾)A=22.8△=362、太阴经(肺/脾)A=19.1△=323、厥阴经(心包/肝)A=18.1△=23
由上可以看岀,虽然C02是一个原穴位的发气量,但是同样是随△越大,C02的发气量也越大。再次说明人类的天人合一的“窗口”穴位数目△越大,致使一个原穴上生化反应也越厉害,C02的发气量也越大。从这里我们再次真正体会到《黄帝内经》为什么那么強调天人合一、五运六气的根本原因。所以有些老中医说的有道理,即说针灸实际上为病人的“天人合一”干向导的事!
不过现在说到这里只说了一半。我们再来看看罗广英教授的Tq和张维波教授的C02之间的关系,大家不难想到不同线粒体随C02的发气量,同時发热和升温,这样我们来看看Tq/C02=A之间比例关系,可以看到非常有意思的结果,真使人感到罗張两位干岀了非常了不起的事!一、阳六经 A1、太阳经 0.6 (膀胱/小肠)2 、 阳明经 0.4 (大肠/胃)3、少阳经 0.3 (三焦/胆)
可见,太阳经的发热效应最高,也就是膀胱和小肠经的穴位对天人合一的敏感性最高,所以李定忠老医生对人背上大量的膀胱经穴位的挑刺格外重视,是很有道理的。我听说现在比较重视对背部的拨罐子和刮痧。
二、阴六经 A 1,少阴经0.76(心/肾) 2, 厥阴经0.70 (心包/肝) 3,三阴经 0.4 (肺/脾)
可见六阴经里少阴(心/肾)的热敏性最高,厥阴经(心包/肝)也相当高,所以李定忠老医生也特别关注在涌泉穴、劳宫穴相关经络线上,加强挑刺是很有道理的!
通过以上的解读,可以这样说上述经络中太阳经、少阴经、厥阴经细胞的线粒体是分解葡萄糖等营养的大户,而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都与这些大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通过挑刺针法来,多激活上述热敏经络,对治疗上述病就有特殊的意义了!
今天先说这些,我衷心期待着,我的解读如能使针炙界的每一位医生,能够把每一个穴位看成<天道>相关的治病机关,那么我就达到了今天解读的目的了!谢谢各位提问!
常州《黄帝内经》解读馆主持人 :金日光
2022.10.5
好物推荐:防疫杀菌又美白肌肤的艾草皂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63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