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蒸九晒九制熟地黄】是传统补益佳品,是入肾、补肾不可替代之要药,其柔润多汁,最能濡润阴血、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祛病延年。这款九制熟地黄,可直接入口嚼服,味道甘甜、柔糯感堪比高级零食,不像煮汤熬药甚是麻烦,容易坚持长时间食疗、缓慢补养,点击小程序链接下单、了解详情:
喉咙里老有东西卡着,吐不出咽不下,像裹了团湿棉花?别急着当“咽炎”治!中医一看这症状,立马摇头:这是“梅核气”,名字诗意,实则难受得要命,就像梅子核卡在嗓子眼,现代医学常叫“癔球症”或慢性咽炎。
但关键来了!这“痰”不是真痰,而是“气滞成痰”!《金匮要略》说得明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啥意思?情绪一堵,肝气不舒,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就停在喉咙,结成“无形之痰”。您越焦虑、压力大、生闷气,它越顽固!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就是铁证。
这时候,您咳也咳不出啥,吃消炎药更是白搭——火上浇油!真正“王炸”是:半夏厚朴汤!张仲景老爷子留下的千古名方,专治“气滞痰阻”,一招“理气化痰,顺气降逆”,把那团“情绪痰”化得干干净净。
方子简单有力:半夏6克、厚朴6克、茯苓10克、生姜6克、苏叶6克。
半夏是“化痰猛将”,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厚朴行气除满,专破咽喉“堵感”;茯苓健脾渗湿,断痰之源;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助散水气;苏叶芳香行气,一缕清香就把郁结之气给“冲”开了。五味药联手,气顺了,痰化了,喉咙立马“天高云淡”!
现代研究也撑腰:这方子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咽喉肌肉紧张,对焦虑相关性咽异感症有效率超七成。不少患者喝三天,那团“梅核”就神奇消失了。
但注意!如果痰黄黏、喉咙红肿热痛,那是“实热痰火”,得加点清热药;若是阴虚干咳、舌红少苔,此方偏燥,不宜久用。
喝时别急,小口慢咽,让药气缓缓抚过咽喉。配合“开心”服用效果更佳,少生气,多深呼吸,饭后散散步,肝气条达,痰从何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79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