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讲辩三焦病证中的中焦及下焦病症。
1、中焦病症
中焦病症是指温热之邪侵犯中焦脾胃,从燥化或从湿化所表现的证。临床表现主要有身热气粗,面红目赤,腹满便秘,渴欲饮冷,口燥咽干,唇裂舌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苔黄燥或焦黑,甚则神昏谵语,脉沉实有力;或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细而濡数。来分析一下,温邪从上焦顺传入中焦脾胃。邪入阳明则易化燥伤津,出现阳明的燥热证,邪入太阴则易湿化,而出现太阴脾经的湿热证。故中焦病证有“阳明燥热证”和“太阴湿热证”。而阳明燥热症又有阳明胃和阳明肠之分,阳明胃主要以白虎汤加减化裁。阳明肠主要以承气汤类进行加减化裁: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用不同的方。太阴湿热,我们也可以称为中焦湿热,可以用连朴饮作为代表方剂。
2、下焦病证
下面看一下,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以劫夺肝肾之阴为主的变现症状。
主要表现:身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颧红,口舌干燥,神倦,耳聋,舌红少苔,脉虚大;或见手足蠕动,或瘛瘲,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
证候分析:温热病邪,久居中焦,燥热消灼下焦之阴液,而至肝肾受累,故多为肝肾阴伤之证。下焦病证我们也分几种情况。一,肾阴耗损,代表方剂用加减复脉汤。二,阴虚风动证,用的代表方剂是大定风珠或者用三甲复脉汤。第三种情况下焦湿热证,有的表现在小便异常,有的表现的大便异常。小便异常的下焦湿热,我们用茯苓皮汤。大便异常的下焦湿热用宣清导浊汤进行加减化裁。
好,关于这个三焦辩证,基本上讲完,我们总结一下,由于这一个三焦辩证是治疗温热病的一个辩证方法,所以,在上焦中焦和下焦他都同时出现了一个湿热证型。而上焦湿热,我们用的是藿朴夏苓汤。中焦湿热,用的是连朴饮。下焦湿热,用的是茯苓皮汤和宣清导浊汤。而下焦湿热,由于大小便的不一样,我们给出了两个代表方剂,小便异常用茯苓皮汤,大便异常用宣清导浊汤。上焦辩证主要是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所以在手太阴肺的时候,用到了桑菊饮和银翘散。邪热壅肺,用麻杏石甘汤。邪陷心包,用安宫牛黄丸和止血丹来抢救。如果是痰湿蒙蔽心包,用菖蒲郁金汤来化痰通窍。如果急救,用苏合香丸。而中焦辩证,分为阳明燥热证和太阴湿热证。阳明燥热有阳明胃和阳明肠。阳明胃,用白虎汤类加减。阳明肠,用承气汤类加减。而太阴湿热,也说成中焦湿热,用连朴饮。而下焦病证主要是肝肾阴虚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所以我们分肾阴虚:肾阴耗损用的复脉汤;肝阴虚:虚风内动,用的是大定风珠汤或三甲复脉汤;那么说三焦辨证非常简单,比六经辨证简单的多。
END
我们真诚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多评论、多转发。让我们一起共建一个充满互动和分享的中医学习平台,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张胜兵
武汉名中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79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