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气分的凉药与血分的凉药
2025
05-12

气分的凉药与血分的凉药

​气分凉药‌是指那些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功效的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气分热证。这些药物通常性寒、味苦,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因热邪引起的各种症状。

常见的气分凉药包括: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

这些药物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凉药对胃部的刺激较大,特别是对于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加重病情‌1。

凉血

[liáng xuè]

医学名词

共2个同名词条

凉血,医学名词.是治疗血热的一种方法。凉血就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使血分有热而运行过速的血恢复正常运行,以避免血行过速而造成出血等。适用于血热炽盛,而出现吐血、衄血、妇女崩漏、内热烦躁、舌质红绛者;若温邪热入血分,则兼见壮热,发狂,斑疹等症。

中文名

凉血

类型

医学名词

解释

治疗血热的一种方法

凉血食物

茯苓、鲜鱼、鲜茅根等。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25个贡献者:w_ou、xingxing_006、专心快乐呀、商务BAR

简介概念凉血食物凉血药物TA说参考资料

简介

中医讲,血热乃体内阳盛阴虚。血热导致人体发燥,火气大,使人发热,会出现出血症状,如皮肤斑块,鼻衄、齿衄等出血症状。这种情况下需凉血,象牡丹皮、犀角、赤芍、生地黄、玄参、紫草、青黛等中药具有上述作用,清热而凉血。

凉血也是治疗学术语。系清热法之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热性病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或热扰心神。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紫斑,或神昏谵语,舌绛脉数等。常用药物有玄参、生地黄、丹皮、赤芍、犀角等,方如犀角地黄汤。

概念

中医里“凉血”和“活血’是相悖的吗?

不是,比如——

丹参

味苦性微寒,一味丹参顶四物,既能养血活血,又能凉血安神。

赤芍

苦、凉,能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方剂有犀角地黄汤,清营汤等。

凉血食物

鸭肉、赤豆、荸荠、冬瓜、鲜藕、荠菜、莲子、茄子、大枣、薏米、生地黄、茯苓、鲜鱼、鲜茅根等。

凉血药物

犀角

苦、咸,寒 归心、肝、胃经

1.凉血止血:血热吐衄(犀角地黄汤)

2.解毒化斑:热毒炽盛;斑疹紫暗(化斑汤,犀角大青汤)

3.安神定惊:邪入营血,神昏谵语,惊厥抽搐(清营汤,清宫汤,紫雪,至宝丹)

生地黄

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1.清热凉血:温热病热入营血(清营汤),热迫血溢之出血证(四生丸,犀角地黄汤,消风散)

2.养阴生津:热病伤阴(益胃汤,青蒿虌甲汤,增液汤),消渴证(滋膵饮),肠燥便秘

细生地滋阴力较弱,但不甚滋腻,大生地滋阴之力较强,生地酒炒可减弱寒凉腻滞之性,炒炭多用于止血,脾虚有湿及腹满便溏者忌用。

玄参

苦、甘、咸,寒 归肺、胃、肾经

1.清热养阴:热入营分,伤阴口干(清营汤,清宫汤),肺燥干咳(百合固金汤)

2.解毒散结:热病发斑(化斑汤,玄参升麻汤),咽喉肿痛(玄麦甘桔汤,养阴清肺汤),痈肿疮毒(四妙勇安汤),瘰癧痰核(消瘰丸)

脾胃寒湿者忌用,反藜芦。

牡丹皮

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1.清热凉血:血热发斑疹,吐衄(犀角地黄汤),月经先期,经前发热(宣郁通经汤),阴虚发热(青蒿虌甲汤,丹栀逍遥散)

2.活血散瘀:血滞经闭(桂枝茯苓丸),症积,外伤内痈(大黄牡丹皮汤)

生用长于清热凉血,酒炒长于活血散瘀,炒炭多用于止血,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用。

赤芍

苦,微寒 归肝经

1.清热凉血:血热发斑疹及吐衄(犀角地黄汤,紫草快斑汤),热淋,血淋

2.祛瘀止痛:血滞经闭(滋血汤),痛经,跌打损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痈肿(仙方活命饮)

虚寒证忌用。

紫草

苦,寒 归心、肝经

1.凉血活血透疹:麻疹不透;温热病发斑疹(紫草快斑汤,紫草消毒饮)

2.解毒疗疮:疮疡;湿疹;阴痒;烫伤(生肌玉红膏) 本品性寒滑,脾虚便溏者忌服

金银花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此有极为生动的描述:“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又名“忍冬”“银花”“双花”“二宝花”等,为药食两用品。因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而广泛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炎症、SARS 及禽流感等各种细菌病毒感染,有”药铺小神仙““中药中的青霉素”之称。有凉血止痢之用。

冠 血 氧

丹参 川芎 红花 坤草 当归 赤芍 徐长卿

促 进 纤 溶

郁金 丹参 红花 泽兰 益母草 三七 姜黄 僵蚕 薤白 木香 土虫 

地龙 木耳 茵陈 地黄 苏合香

抑 制 纤 容

丹皮 儿茶 伏龙肝 生花生衣

降血红细胞

茄根

降血红蛋白

茄根

增血清蛋白

核桃仁 鳖甲

增 红 细胞

何首乌 党参 禹余粮 虎杖 沙棘 阿胶 三七 琥珀 血余炭 藕节 白茅根

减 红 细胞

生蒲黄 滑石 

增 白 细胞

龙葵 女贞子 茜草 蚕沙 白术 巴戟天 穿山甲 阿胶 补骨脂 川芎

减 白 细胞

当归 川贝 

促造血功能

鳖甲 沙棘 阿胶 补骨脂 川芎 丹参 文术

促 微 循 环

赤芍 川芎 桃仁 牛膝 泽兰 文术 丹参 元胡 姜黄 蔓荆子 蒲黄 地龙 坤草

降血中CAMP

血余碳

升血中CAMA

大枣 鸦胆子 

扩 血 管

鹿含草 白术 牛膝 山楂 木贼 穿山甲 蒲黄 坤草 玉竹 沙棘

增白细胞吞噬

黄连 鱼腥草 金银花 大青叶 白花蛇舌草 野菊花 

抗动脉粥样硬化

荷叶 穿山龙 玉竹 黄精 银柴胡 大蒜 泽泻 金樱子 何首乌 山楂 陈皮 薤白 

蒲黄 水蛭 土茯苓 

促淋巴母细胞转化

黄连 黄芩 生地 蒲公英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青黛 

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昆布

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性

槐花

增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

广豆根 白花蛇舌草 

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决明子 泽泻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

糖皮质激素 黄芩 槐花 连翘 陈皮 丹皮 前胡 石决明 枳实

促血凝(寒)

茵陈 白芨  

促血凝(温)

鹿含草 灶心土 三七

咸寒入血

玄参 芒硝 水牛角 白薇 土元 血竭 水蛭 穿山甲 决明子 白鲜皮 

大青叶 青黛 玄参 水牛角 白薇 泽泻 蝼蛄 穿山甲 海藻 昆布 海蛤壳 

海浮石 磁石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羚羊角 地龙 龟板 鳖甲

咸温入血

威灵仙 蕲蛇 五灵脂 皂荚 蜈蚣 鹿茸 海狗肾 海马 海螵蛸 紫河车 阳起石 肉苁蓉

咸平入血

苏木 水蛭 瓦楞子 礞石 紫贝齿 天虫 蛤蚧 桑螵蛸

活血补血

鸡血藤 当归

增血小板

羊蹄 仙鹤草 紫珠 蒲黄 川芎 虎杖 

抑血小板

水蛭

血水同治

马鞭草 泽兰 牛膝 琥珀 坤草 半枝莲 天葵子 水红花子 透骨草、水蛭 土牛膝

血湿同治(凉)

马鞭草 三丫苦 肿节风 穿山龙 虎杖 紫荆皮 独一味 地锦草

飞廉 接骨木 土牛膝 侧柏叶 清风藤 六月雪 马齿苋 败酱草

血湿同治 (温)

莲房 凤仙花 徐长卿 千斤拔 

血毒同治(凉)

马鞭草 三丫苦 肿节风 丹参 红藤 紫荆皮 飞廉 小蓟 土牛膝 半枝莲

天葵子 败酱草 紫草 虎杖 白梅花 地锦草 六月雪 坤草 泽兰 郁金 

青风藤 紫草 地锦草 马齿苋 

血毒同治(平)

红藤

血毒同治(温 )

莲房 徐长卿 千斤拔  

血风同治(凉)

独一味 三丫苦 肿节风 天葵子 穿山龙 六月雪 飞廉 接骨木 

血风同治(平)

红藤 

血风同治(温)

徐长卿 凤仙花 千斤拔 川芎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