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难经》第71~74问:为何五脏与四季相关联?为何“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
2025
05-11

《难经》第71~74问:为何五脏与四季相关联?为何“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

      《难经》第71问,揭示了“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的针刺方法?第72问,揭示了为何调治经脉之气,一定要诊察疾病在阴在阳?何谓“迎随”?第73问,揭示了井穴难以运用补泻法,怎么办?第74问,提示了为何“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五脏与四季相关联,是什么道理?

       本四问,整理的重点内容如下:

       1、“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的针刺方法是什么?

       答:针刺属阳的卫分,应将针身卧倒沿皮刺入。针刺属阴的营分,先用左手确定腧穴部位,并加以揉按,使局部的卫气散开,然后进针。这就是刺营不要伤卫,刺卫不要伤营的针刺方法。

       2、为什么调治经脉之气,一定要诊察疾病在阴在阳?

       答:这是因为诊察疾病在外在表,或在里在内的部位,根据所在部位的阴阳虚实属性加以调治,所以说调治经脉之气,必须首先辨别疾病在阴在阳。

       3、何谓“迎随”?

       答:所谓迎随,是在了解营卫之气的循行和各经脉来去走向的基础上,或逆经脉之气的走向针刺,或顺经脉之气的走向针刺,这就是迎随。

       具体以足三阳经为例,从头走足为顺,从足走头为逆,所以在行针刺时,针尖向上逆其走向行针为泻实,为迎;针尖向下顺其走向行针为补虚,为随。

       4、井穴难以运用补泻法,怎么办?

       答:各经脉的井穴,都在肌肉浅薄的部位,经气微少,难以运用补泻的方法时,可以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改刺荥穴或合穴。

       5、为何“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

 答:春季宜刺井穴,是因为病邪在肝;            夏季宜刺荥穴,是因为病邪在心;

        季夏宜刺俞穴,是因为病邪在脾;

        秋季宜刺经穴,是因为病邪在肺;

        冬季宜刺合穴,是因为病邪在肾。

       6、五脏与四季相关联,是什么道理?

       答:五脏中一脏发生疾病,则可能有色、臭、味、声、液五方面的表现。

       假使肝脏发生疾病,面色发青是肝病的症状,有臊臭气是肝病的症状,喜嗜酸味是肝病的症状,常常发出呼叫声是肝病的症状,常常流泪是肝病的症状。

       五脏疾病的表现很多,不可能都全部列出。四季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而井、荥、俞、经、合穴是与春、夏、秋、冬的气候相联系的。针刺的重要和微妙之处,就在于这些毫毛般纤细精微变化的地方。

附:

【原文】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荣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七十二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藏一病辄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白话文】

       第七十一问:医经上说,刺营不要伤卫,刺卫不要伤营,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针刺属阳的卫分,应将针身卧倒沿皮刺入。针刺属阴的营分,先用左手确定腧穴部位,并加以揉按,使局部的卫气散开,然后进针。这就是刺营不要伤卫,刺卫不要伤营的针刺方法。

        第七十二问:医经上说,能够知道迎随经脉之气的运行来进行针刺,可以使经脉之气得到调和。调治经脉之气的方法,一定要诊察疾病在阴在阳。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所谓迎随,是在了解营卫之气的循行和各经脉来去走向的基础上,或逆经脉之气的走向针刺,或顺经脉之气的走向针刺,这就是迎随。调治经脉之气的方法,必须首先辨别疾病在阴在阳,是说诊察疾病在外在表,或在里在内的部位,根据所在部位的阴阳虚实属性加以调治,所以说调治经脉之气的方法,必须首先辨别疾病在阴在阳。

       第七十三问:各经脉的井穴,都在肌肉浅薄的部位,经气微少,难以运用补泻的方法,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

       答:五脏经脉的井穴,都属木;荥穴属火,木能生火,火为木之子。应该针刺井穴的,可以改用泻荥穴的方法。所以医经上说,应该用补法的疾病,不可妄用泻法,应该用泻法的疾病,不可妄用补法,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第七十四问:医经上说,春季宜刺井穴,夏季宜刺荥穴,季夏宜刺俞穴,秋季宜刺经穴,冬季宜刺合穴,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春季宜刺井穴,是因为病邪在肝;夏季宜刺荥穴,是因为病邪在心;季夏宜刺俞穴,是因为病邪在脾;秋季宜刺经穴,是因为病邪在肺;冬季宜刺合穴,是因为病邪在肾。

       问:至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关联,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五脏中一脏发生疾病,则可能有色、臭、味、声、液五方面的表现。假使肝脏发生疾病,面色发青是肝病的症状,有臊臭气是肝病的症状,喜嗜酸味是肝病的症状,常常发出呼叫声是肝病的症状,常常流泪是肝病的症状。五脏疾病的表现很多,不可能都全部列出。四季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而井、荥、俞、经、合穴是与春、夏、秋、冬的气候相联系的。针刺的重要和微妙之处,就在于这些好像秋天鸟兽的毫毛一样纤细精微变化的地方。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