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肠鸣、屁多、大便频,多脾肾虚弱!一张方子,温肾补脾,巧妙化解
2025
04-28

肠鸣、屁多、大便频,多脾肾虚弱!一张方子,温肾补脾,巧妙化解

肚子动静比人还大,屁多得让你怀疑人生,大便频繁到厕所成了“第二办公室”——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明明没吃啥不对劲的东西,为啥肠子却比小孩闹腾得还欢?

别急着怪天气、怪饮食、怪压力,这背后的根源,可能更深、更复杂。肠鸣、屁多、大便频,乍一看是“小毛病”,却往往是身体在给你敲警钟:脾肾虚弱。

有人可能会跳起来反驳:“我身体倍儿棒,脾肾怎么可能虚?”别急着矢口否认。中医里讲,脾主运化、肾主封藏,这两位“内脏大咖”一旦出问题,气机紊乱、功能失调,肚子里的“乐队”自然就开始演奏。

今天这篇文章,咱就从中医、西医、营养学到心理学,深挖这些症状背后的真相,同时奉上一张温肾补脾的方子,教你如何把这事儿彻底摆平。

“肠鸣、屁多、大便频”:这背后藏着啥玄机?

肠鸣,通俗点讲,就是肠子“说话”。正常人肠道里有气体、有液体,这些东西被蠕动的肠管推动时,会发出一些声音,听起来像打鼓、流水或者风声。

正常的肠鸣音轻微、规律,但如果肠鸣声过于活跃,甚至你站在人群里都能听到自己的肚子“咕咕”叫,那就得小心了。

中医认为,肠鸣多与脾胃虚寒、肠道气滞有关。脾胃虚寒的人,肠道蠕动能力会变差,肠内容物聚集,“气机不畅”,于是肠鸣声就此登场。

更要命的是,这类人往往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吃点凉的、油腻的东西,肚子立马闹罢工。从西医角度看,肠鸣过度可能和肠道菌群失衡、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肠易激综合征有关。

比如,有些人吃了高纤维食物后肠道菌群发酵产气过度,结果肠鸣声此起彼伏;还有些人因为压力大、睡眠差,肠道神经系统过度敏感,肠鸣声也随之“升级”。

屁多:气从哪儿来?

屁这个东西,大家都有,但有些人真的是屁多得离谱。你有没有想过,屁到底从哪儿来?

其实,屁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吃进去的空气,二是肠道菌群分解食物时产生的气体。正常人每天放屁10到20次不稀奇,但如果你每天屁多得“如雷贯耳”,甚至伴随臭味,那可能是肠道在“报警”。

中医里,屁多常见于脾虚湿盛或脾肾阳虚。脾虚的人,消化吸收能力差,食物在肠道里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发酵产气;而肾阳不足,则会导致肠道寒湿内盛,肠蠕动异常,屁的“产量”自然居高不下。

西医则认为,屁多可能和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高脂高糖饮食有关。

比如,有些人喝了牛奶后马上“屁滚尿流”,这是因为体内缺乏乳糖酶,乳糖在肠道内发酵后大量产气;而饮食中摄入过多的油腻或辛辣食物,也会刺激肠道,导致产气量增加。

大便频:厕所跑得勤,是祸是福?

大便频繁,尤其是每天三四次甚至更多,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信号。中医认为,大便频多与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有很大关系。

脾虚的人消化功能差,食物不能被充分吸收,残渣积存于肠道,刺激肠蠕动,导致排便频繁;而肾阳不足,则会使肠道“封藏”功能减弱,便意频频。

西医学对此也有一套解释:大便频繁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或功能性腹泻。比如,某些人进食后肠道敏感性过高,肠蠕动加快,食物还没被彻底消化,就被“赶”出了肠道。

脾肾虚弱的深层次原因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代人脾肾虚问题这么多?其实,脾肾虚弱的背后,埋藏着饮食、生活习惯甚至心理健康的多重因素。

饮食无节制:暴饮暴食、过度依赖外卖、经常吃凉的、辣的,都会让脾胃负担加重,久而久之损伤脾阳。

作息紊乱:熬夜、久坐不动、不爱运动,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肾的封藏功能。

压力过大:中医讲“思伤脾”,长期压力大、情绪紧张,会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而肾主藏精,过度劳累和压力会消耗肾精,导致肾虚。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肾气自然衰退,脾的运化功能也随之下降。

温肾补脾:一张方子化解烦恼

针对脾肾虚导致的肠鸣、屁多、大便频,一张温肾补脾的方子可能是你的救星。这张方子的核心思路,是通过温补肾阳、健脾益气,调理肠胃的功能紊乱。

方子如下:

· 熟附子 10克

· 干姜 10克

· 党参 15克

· 白术 15克

· 茯苓 15克

· 陈皮 10克

· 炙甘草 5克

用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取汁饮用,每天一剂,连服7-10天。

为什么这个方子有效?

温补肾阳:熟附子和干姜是中医里的经典温阳药材,能够增强肾的封藏功能,改善肠道寒湿问题。

健脾益气:党参、白术、茯苓是“健脾三宝”,能够提升脾的运化能力,改善消化不良、肠鸣等问题。

理气化湿:陈皮具有理气作用,能够缓解肠道胀气、屁多的问题。

调和诸药:炙甘草能够调和药性,同时起到补益作用。

调理脾肾虚,生活中还能怎么做?

饮食均衡:少吃冷饮和油腻食物,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尽量避免熬夜。

适当运动:每天坚持快走、瑜伽或八段锦,可以改善气血运行。

放松心情:学会释放压力,比如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来舒缓情绪。

艾灸调理:可以尝试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穴,这些穴位有助于温补脾肾。

结语

脾肾虚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带来的肠鸣、屁多、大便频,足以让人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调理脾肾,既需要药物的帮助,更需要饮食、作息、情绪的全方位调整。

人生如肠道,畅通无阻才是福。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摆脱这些“小烦恼”,让你的身体状态重回巅峰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素问》

2. 《伤寒论》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健康科普丛书》

4. 吴中朝主编:《脾胃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指南》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