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治痧宜知脉证不合
2025
04-28

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治痧宜知脉证不合

九、治痧宜知脉证不合  

痧证脉多微缓细涩,有时弦数,即或浮大,亦必虚而无力,徐疾不伦;或有六脉俱伏,伏亦无妨,痧气既退,脉既渐还,假如证有厥冷不语脉应沉细而反滑数;证有头痛壮热,脉应洪实而反微迟;此皆脉证不合,须识其痧,一取其靑紫筋而辨之,自有确见,俟放过之后,再诊脉之来复何如,以断病之寒热虚实而爲之施治,若无痧筋,则凭脉断其寒热虚实,而为之用药可也。

或曰:犯痧似伤寒何如?曰:肺主皮毛、心主血、肝主筋,伤风犯痧,三部脉现者居多,且风阳也;风伤卫在表,故脉浮,伤风有汗,表虚也。故脉缓,犯痧证,脉不浮缓,反见沉紧,或洪大,此痧胀之一验也。若伤风带寒,鼻寒畏冷,脉当浮而微紧,今脉反沉伏,或芤长,此痧胀之二验也。若伤风热,鼻寒声重喉痛,脉当浮而微数,今脉反沉紧,或芤或伏,此痧胀之三验也。若伤风有痰,气急发喘,脉当浮滑,今脉反微细沉伏,此痧胀之四验也。以此推之,即可知矣。

或又曰:犯痧似伤寒究何如?曰:冬月正伤寒,身热无汗,人迎脉紧盛,若余月虽有头疼恶寒,身热无汗,总名伤寒,人迎脉未有紧盛者,假如冬月有正伤寒之证,不见正伤寒紧盛之脉,或变为沉迟,或变为微细,是脉证不合,为痧证之发可知,且如伤寒有两手无脉曰双伏,一手无脉曰单伏,必有正汗也。此以汗之将来,一时脉伏言之,非云时时脉伏而有汗也。若所犯伤寒证已如是,而脉之伏也,日日如是,则脉与伏脉正汗之说不合,独不可验其为痧乎,又如伤寒传经逆证,有云气口紧盛,伤寒之验,若证犯胸中饱闷,宜气口紧盛,今脉反若空虚,脉证不合,更可验其为痧之发矣。

痧有眩晕,与诸眩晕证不同,大都血晕脉芤,气晕脉沉,痰晕脉滑,火晕脉数,湿晕脉濡,暑晕脉虚,血虚发晕脉微,风中而晕脉浮数,寒中而晕脉弦紧,劳力而晕脉有尺浮洪,此晕脉之大略也。若病似血晕脉反短,似气晕,脉反浮,似痰晕,脉反濇,似火晕,脉反迟,似湿晕,脉反劲,似暑晕,脉反实,似血虚发晕,脉反滑,似气虚发晕,脉反大,似中风而晕,脉反沉紧,似中寒而晕,脉反微缓,似劳力而晕,脉反细实,是皆脉证不合,历验之而信为痧也。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