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藏生杀百味化精津。杀得秽浊之滓,生得百味精津,布输周天脉络。我们吃人间百食,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气性,不同的味,称之为“百味”。而其中有五辛,是修行修道之人的禁忌,容易让人发出淫心、恚心,起嗔恨之心,十方天仙都嫌弃这味,只有阴性的生命体才喜好它。但在中医里,却不这样认为。人本来就是阴阳二气结合而成,所以是肉眼凡胎,而有些病情的调理是离不开它的,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食用。另外,我们学八卦的时候,讲到过兑卦,它对应着我们人的肺藏,五行为金。这一卦前面接的是脾土,后面接的是肾水,所以它也是一个精气流通的门户,兑之肺金生化出来的精,纯还是不纯,就要看这里了。就跟生孩子一样,男人精的质量有问题,那么是很难怀上的,对吧?原因何在?脾土跟肺金相接这一块如果有问题,容易伤到脾所化出来的精。为什么?食物是由脾胃来化生的精微物质,然后在肺金的带领下将精微物质进行输送,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正如我们有一堆宝库,搬运的人如果手很脏,那么这些宝物就会受到污染,精微就会受到浊气的污染,那么这个精就有质量问题了,品质就没法保障了。而这个精一旦受到了伤,那么精就不容易固,会变得像稀泥一样,不仅不成形,还容易到处流溢,也就是说这个精就不精纯了。如此,精不固,不固就容易妄淫,像水一样到处流,它就有了这样的性气在里面,所以人也容易起各类低层阴暗的欲念,容易欲望横生。而肺金跟肾水相接这一块出了问题,那么其流溢出来的精中性气也容易散掉,精气就藏不了在精里了。所谓同气相求,好的性气是不会跟着浊精走的,它会离开。正如浊水散发的是恶臭气息,清净之水散发出来的则具有灵气,灵气是不会藏在浊精里的,所以精气会散掉。在内炼修行人眼中,将这两种现象称为“二兑”。前兑出问题就容易伤精,后兑出问题则容易伤气。伤精,则横流;伤气,则贼流。贼,一般是指盗,所谓“盗贼”嘛,在这里就是指盗气,那么人就容易变成流氓地痞子,也就是“二流子”。所以在养生之道中,我们讲要能善养精气,少思寡欲。中医五脏理论中,我们只知道肾藏精纳气,但它的源头是出自后天的脾上,而脾是主思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思念不纯,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妄想太多,那么精就容易不纯,会出现横流现象,所以绝思可以养精。因此,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多静坐一会,不生念头的静坐是非常不错的。能够真精内固,那么人就不会好色荡摇,就不会杂念纷尘了。现在很多中医也讲,吃这个肥肉,牡蛎等,可以加强性欲,吃那个姜蒜容易脾气大等等之类,原因就在这里。脾所主的思这一块,跟饮食也离不开,所以他们选择淡饮淡食以保清净。而辟谷呢,就是让脾胃少纳或不纳外界的气,不过分受到外在的影响,所以少思少欲念,静坐效果也会好很多。精气纯正,免疫力也会加强。所以有人提出辟谷可以重启免疫力,原因也在这里。但我不强调这个,该吃的时候还是要吃。因为这里面的注意事项很多,深挖起来是很多的。比如辟谷期间,如果你还要不停地起念头去思考这思考那,虽然效果会特别好,因为精气纯正嘛,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的原因,但容易得结石病。为什么?人在思考的时候,体内的行气是会加快往上走的,这个气血一旦上行起来了,相应地,人体的火性就加强了,火容易烧干体内的水份,剩下的就成了污垢,长期以往,就会凝聚成石。所以很多修行人容易得结石病,原因就在这里。所以辟谷期间,一般的饮水是少不了的,要把下面的通道打开,否则就容易闹笑话。有时,我看见很多年轻人在网上发言,说什么自己努力修行金丹大道,好不容易结的金丹,就这么被医生给粉碎了,指的就是这个结石。在群里,我看到有朋友在问搭雀桥是指什么,就是舌顶上颚。为什么要舌顶上颚?今晚我也讲一讲。我们人体的上部就是天庭,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洞府。一个叫乾灵洞,乾为首为头,里面有一个神灵,所以叫乾灵洞,是一个通道。另一个,叫玉神洞,里面是琼浆玉露,是仙露,是长生池、长生水,是甘露。把乾灵洞打开,里面就是清阳之气的聚集处,这里面呢就是我们先天神的住处,且称为灵台。而玉神洞呢,它也是一个通道,当我们舌顶上颚时,就是连接了这个通道,然后玉神洞里如果有琼浆玉液,那么它就会通过上颚与舌头的连接而流下来,这个玉液是非常甘甜的,也就是饮琼浆玉露,得品长生水,修行人是很喜欢品偿它的。然后就将这个玉液漱咽,往下吞,这一步就称为“灌鼎”,也就是我们讲的吞到下丹田去,这对我们的身体很好。这也是“养福田”,“种心田”。所谓心田,便是“思”这个字了,而思是由脾所主,也是得以加强人体周天的运化,人身的内天地得以生态循环。这个行为呢,也可讲是心肾相交,任脉督脉气血精津相搬运,让小周天得以运行。在地支上,则是指丑牛与未羊二兽,丑牛在下面,未羊在上面,这二兽不停地搬运人体的精气,进行往复循环,从上田搬到中田,中田搬到下田进入下面的气海,让体内真气得以循环。到了一定程度,三田之气得以聚焦,也就是周天炼到了一定火候,那么就会产生活子时,这就是修行练功的关键之际了。在自然界中,这个玉神洞里流下来的琼浆玉液就是指“天降甘露”,也就是天上下的雨水,也就是天癸,但它也并非完全就是清阳的,也有污浊的部分,就像雨水一样,它并不绝对干净,如果绝对干净清阳的话,它就不会往下流了。然后这个雨水就会掉到大地之上,对万物进行滋养,所以又把下面称为“福地”。没有福田福地,也就养不了人,养不了万物。内天地也是如此,要将甘露下流到心田。而在人身上,这个玉液往下流的时候,如果情志抑郁了,或者心肝火旺,就会气息不稳,那么玉液中的灵气就会在这里被蒸腾掉,甚至堵在这里不往下,而是流溢到周边去了,然后这个火就烤着它,烤完后剩下的就是污浊了,从而就会聚集堵在这个地方。所以女性朋友就很容易得乳腺病,乳腺增生,会有块状物小疙瘩,甚至乳腺周边也是如此,所以需要按揉,加强其中的气血循环,让它跟体液相综合,从而把它给化散掉。如果情志很好,肝火不旺,那么它就可以滋润乳房。所以,古人的修炼养生之道比起今天的医美效果,在本质上就有很明显的高低内外标本之别。所以,现在再来看,自然界有“洞天福地”,在道藏中称为十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而人自身有一个内天地,我们自身也是有“洞天福地”的,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所以,可以粗糙地理解为,上田就是洞天,下田就是福地。洞天与福地的精血精气要相互循环起来,让内天地也像大自然一样能够良好运行,那么内天地才会有一片勃勃生机,人的身体才会健康。自然界中有冬至夏至,这是大环境下的阴阳变化的转折之机,是寒暑的开始,对应人则是指心与肾。如果我们人不顺应着它进行自身性气的升降,那么就是违背自然常度,那么就会身体不好。而春分与秋分,在人体内,则是阴阳交半的时候,也就是肝木与肺金,这个时候的升降要有序,不能颠倒。因为,逆之则杀。违背了它,走的就是消亡的道路。冬至与夏至,春分与秋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应该按照内天地里心肾两大君主进行气的升降。比如:春天肝木旺,但不能发火,你一发火,肝木就耗泄掉了,这就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讲的“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肝木的精能漏掉了,到了夏天心神就会变虚,也就是容易心气虚弱。很多人认为夏天热,所以人们才一个个都病殃殃的样子,没有精气神,实际上就有这个原因在里面。包括为什么发火之后的人,会虚脱一阵子,都是这些原因。而如果春天肝木泄气了,那么是会容易出现肝病的,所以现代人容易在春天出现肝病。春天,既是养肝的大好时机,也是肝病发作的高峰期。就跟春天一样,如果肝木之气泄掉了,那么自然界是容易出现蝗虫之灾的,为什么?因为它们就是来食这个木泄出来的气的。所以,如果人体内肝气泄了,那么也是容易出现肝虫肝毒的。所以,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容易动怒生气,那么其除了身体上出现问题,在看不见的空间也必定会有相应的灵体,尤其动怒的时候。我记得刚出来那会儿,不是很懂行,恰好遇到一位老师。他听闻我有某个能力后就让我攻击他,说不用害怕伤到他,只是想检验一下。我当时是很懵的,心想:你又没招我惹我,我干嘛要攻击你呢?然后就在言辞心念之间纠结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听了对方的意见,就准备动手。但心生万法,既无伤你之心,又怎么真能动用大杀伤力的攻击呢?然后心平气和地随手召了一团火,这团火确实有点小。结果呢,就被旁边的人给笑话了。年轻气盛的,哪里受得了这嘲笑?于是就不知分寸不谙人情世故,是有了一点生气。下一瞬间就招来了铺天盖地的磅礴队伍从身后奔涌而至,个个杀气腾腾..所以,人的这个内气啊,一定要平和。不要随意跟着环境而起伏不定,不然就很容易伤身。一般来讲,人的内里生气是伴着外气同生的。所以,人在生气的时候,呼吸上就不一样。为什么生气?其实一开始是心神不定,心神失控了。比如听到别人当面说你坏话,激怒你。然后心神就动摇了,心神一动摇,那么脾胃运化就不良,在做事情上就容易走极端,抓不住主次。相应地,人体的精微之物质就乱走了,对应在十二经脉上,就是十二经脉就变浑浊了,而且心也是主血脉,血脉一乱了,就像自然界中的河水变浑浊了一样,它会发出恶臭,是很让人厌恶的。所以,生气的人周身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气场,一般人不敢靠近。这个气需要净化,需要循环,要快速把它清理掉,就得快速接入自然界中的气到内天地里去,所以就大口呼吸,大口喘气。所以人在静坐时的吞气吐气,也就是“吐故纳新”,是把内天地的浊气给排出来,身心才能清净。所以,为了更好地调整自身的内天地,打坐的环境就是有讲究的,一定要山清水秀有灵气,这样才会感到舒服。人在生气的时候,其实也是内天地的自我调节。如果内天地的神,也就是指我们人的这个心神控制得当,那么稳住心神,多深呼吸几下,内天地的浊气就会沉静下来,就不会生气发怒暴走了。但很多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在呼吸的时候,肺金就激发了肾气,把信号传给了肾水,这就像现在讲的肾上腺激素就升了起来。然后因为心火失控,肝木要来补上,所以肝木又把肾水给疯狂地抽走了。所以人在生气之后定下来心神后,会萎靡,人会感到后悔,这时就是心神回归了。在修行之中也是如此,修道中的人会遇到十魔,也就是十大磨难。在《灵定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中称为“天魔、地魔、人魔、鬼魔、神魔、阴魔、阳魔、病魔、妖魔、境魔”。现在的修行人,很多都在渡“人魔、神魔、病魔、妖魔、阴魔、阳魔”,渡境魔的人都是极少的。这些魔的本质,就是心上生出来的,都是自身的神识所化出来的。所以静坐之中,见到诸景诸象,一般是不要去理会的。心若不乱,见如不见,魔道自然消。也就是《金刚经》讲的,叫“凡所有象,皆是虚妄”。正如上面讲的中医一样,你心不动,就不会生气,不会怒烧功德林了,不会自毁内天地。也正如佛陀菩提树下悟道,十方外魔入侵,他都能寂然不动,外魔也就伤不了他,他就能证道了。所以,人在要生气的时候,我们就要来看看这个肺了。肺呢,五行为金,在五脏上,它是在上面往下垂掉着的,下面遮盖的就是心,因为心为天地君,就像君王一样,肺在心的上面,所以就把肺称为“华盖”。在颜色中,兑肺金是指的白气。在身体上,这个白气是指肺与肾相连这一块,所以肾中也有白气。而肺在心之上,它的作用就是“调气”。调气也包括呼吸之气,如果呼吸的气浑浊了,它是会蒙昧心神的。所以,家里的屋子要收拾干净,垃圾要及时清理。静坐的时候,有的不是要观息止念吗?就是用心神静静地观着这个气。心为五脏君主,肺气由它来调动,所以肺又称为心君之王的兵符。肺为金,主西方白虎,所以古代的兵符又叫作“虎符”,可用于调兵遣将。也就是说,肺的这个调气功能可以帮助君王消灾解厄,保护内天地,保护心所主宰的这片天下。此外,肺的调气功能好,气够清阳清纯,那么气就能清通七窍,人就会变得耳聪目明。所以,七窍之气,也就是七窍元气。肺藏,在头上主的是鼻。鼻在中间,为中岳。在腹部,则为脐,也就是神阙穴。所以搞养生调气的人,又会艾神阙穴,它是一个元气通道。就像我们还在受孕时一样,正是这个通道的存在,我们的生命才得以成长。自然界中,我们把灵气元气的源头称为“昆仑山”,所以道家又把神阙这个地方称为“昆仑山”。肺呢,又主魄。它是兑金之精气所化,这一部分精所化也有神,形如狩,共有七个,也跟我们的七窍功能分不开。因为肺是调气的,所以人动怒,跟七魄也有关系。想要把七魄给强大,那么就要在思上下功夫,也就是收思敛欲,要明其中道义,这样七魄才会更加大,稳重,言行举止之间才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肺又跟大肠相合,在脑部又为鼻,所以人的肺受到邪气入侵的伤害,鼻就会塞。如果大肠咕噜咕噜叫,一般都以为是饿了,但不全是,有的是肺气臃堵在大肠里了,也有的是食物在里面酝酿出了一些气体。怎么排出来呢?就用“呬xì”这个字。而肺下又连着肾,肾又主恐,所以人畏惧害怕,尤其惊恐的时候,会把魄给掉下,所以真正惊恐的时候,人会瞬间变呆滞,原因就是魄给吓掉了。兑宫肺金为白色,所以身体上有发白的一些点,也是肺导致的,这种白尤其在中老年身体上容易见到,原因就是生理机能衰退了。肺金所主的五味,是辛,所以喜欢吃辛味的人,是因为肺气不足。在奇门遁甲中,兑宫肺金又主惊门,讲究的是信义,为人要中正。肺功能强的人,一般身体健壮,就像学校的那些体育生,肺活量大,是吧?这放古代,那就是武功好。但若是没有仁义信义,那么七魄就不是安分的,它也容易耗泻。所以一些习武的人,大多在言行举止之间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侵略性,有点杀气腾腾的流氓脾气。其实那真不是魄力好,而是七魄妄动的表现,有其气,无其形。所以仁道不在时,惊门更多主的是动手打架,是指的吵吵闹闹,没有规矩。#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60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