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堂】李振华治疗肺系疾病验方(之一)
医药卫生报 2025年04月14日 15:33
李振华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200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一生热爱和忠诚中医药事业,心怀苍生,以大医精诚之术、仁心仁术之德,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和理念,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清肺理痨汤
组成:辽沙参30克,麦冬15克,天冬12克,生百合、生白芍各15克,百部、白及、贝母、杏仁各9克,生桑白皮12克,桔梗、炙紫菀各9克,甘草3克。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杀虫。
主治:肺痨(阴虚肺燥型)。症见干咳少痰,咯吐不利,痰黏色黄,口燥咽干,胸部刺痛,五心烦热,或见午后潮热,夜间盗汗,有时咯血,或痰中带血,头晕失眠,食欲不振,体倦无力,逐渐消瘦,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脉细数。
方解:本证乃肺阴耗伤,阴虚肺燥,肺失肃降,阴火灼肺,损伤肺络,肺气上逆所致。方中辽沙参、麦冬、天冬、生白芍,滋肺阴、清肺热;生百合、白及、百部,润肺、止血、杀虫(百部煎剂有抗菌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杏仁、桔梗、贝母、生桑白皮、炙紫菀,宣肺止嗽、清热化痰,适用于该病阴虚肺燥之病理。
潮热骨蒸,加丹皮、地骨皮、知母;咯血,加白茅根、地榆炭;胸痛,加全瓜萎、檀香。
滋阴理痨汤
组成:辽沙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熟地、女贞子各15克,山药30克,百部9克,生百合15克,冬虫夏草9克,生白芍15克,牡丹皮9克,地骨皮、龙骨、牡蛎各15克,白及9克。
功效:补益肺肾、滋阴潜阳。
主治:肺痨(肺肾阴虚型)。
症见骨蒸盗汗,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咳嗽气逆,反复咯血,胸胁刺痛,男子遗精,女子闭经,食欲减退,舌苔薄黄或无苔、质红或红绛,脉细数。
方解:本证乃肺肾阴虚,虚火内炎导致。方中辽沙参、麦冬,养阴清肺;熟地、女贞子、五味子,滋补肾阴;山药、冬虫夏草,益肺补肾;生白芍、龙骨、牡蛎,养阴敛肝、潜阳安神;生百合、白及、百部,润肺清热、止血杀虫;丹皮、地骨皮,清热退蒸。诸药共用,可以滋补肺肾之阴,具有清热、止血、潜阳等作用。
咯血,加白茅根、地榆炭、仙鹤草;心烦易怒,加炒栀子、莲子心;遗精,加盐黄柏、金樱子。
益气理痨汤
组成:黄芪24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炙百合15克,炙紫菀9克,炙麻黄6克,阿胶9克,鳖甲15克,地骨皮12克,炙甘草9克。
功效:益气健脾、滋阴平喘。
主治:肺痨(肺脾气虚证)。症见畏风自汗,喘息气短食少便溏,而浮肢肿,四肢无力,面色苍白,潮热咯血,舌体胖大、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数无力。
方解:本证乃肺肾阴虚日久致肺脾之气亏虚所致。方中主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益气健脾补肺;炙百合、炙紫菀、炙麻黄,润肺止嗽、宣肺平喘;阿胶、鳖甲、地骨皮,滋阴清热、养血止血。
痰白涎沫,加半夏、厚朴、橘红;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陈皮。
温肺止咳汤
组成:前胡、黄芩、干姜各9克,细辛5克,五味子、杏仁、炙桑白皮、炙款冬花、苏子、桔梗各9克,陈皮12克,半夏9克,茯苓12克,荆芥9克,甘草3克。
功效:疏风散寒,宣肺止嗽。
主治:咳嗽(风寒袭肺证)。症见喉痒咳嗽,痰白、稀薄,头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或见发热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质淡红,脉弦或浮紧。
方解:本证乃风寒束表,内合于肺,肺气壅滞,气机不畅所致。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脾益肺、止咳平喘;前胡,疏风止咳;荆芥、黄芩,解表清热,制约干姜、细辛温燥之性;杏仁、炙桑白皮、炙款冬花、苏子、桔梗,宣肺祛痰、平喘止嗽;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理气调中、燥湿祛痰。诸药共奏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之功。
恶寒发热,加桂枝;咳喘较甚,加麻黄,配伍生石膏制约麻黄发汗之力,使平喘而不发汗伤津;痰稠咯吐不利,加贝母。
益气止血汤
组成:辽沙参24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生百合15克,生山药30克,白及、百部、川贝母、杏仁各9克,地榆炭12克,生地炭15克,阿胶9克,甘草3克。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凉血。
主治:咳嗽、咯血(阴虚肺燥,热伤脉络证)。症见咳嗽痰少,咯吐不利,痰中带血或咯吐大量鲜血,口干咽干,或兼低热盗汗,舌苔薄白,质红,脉细数。
方解:本证乃肺阴亏虚,燥热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所致。方中辽沙参、麦冬、五味子、生百合、生山药,润补肺阴;白及、百部、地榆炭、生地炭、阿胶,清肺凉血止血;川贝母、杏仁,化痰止咳。
大量咯血,加水牛角、牡丹皮、玄参;低热盗汗,加牡丹皮、地骨皮、白芍;气短自汗,加黄芪。
拯阳理痨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肉桂6克,枸杞、山茱萸各12克,炙远志、五味子各9克,砂仁6克,茯苓15克,炙款冬花、白果、炙甘草各9克,紫河车粉3克(分2次冲服)。
功效:健脾温肾、补益精血。
主治:肺痨(脾肾阳虚证)。症见形寒畏冷,四肢欠温,面色苍白,咳喘气短,食少便溏,动辄心悸汗出,面浮肢肿,声音嘶哑,舌苔白薄腻、质淡胖,脉细弱。
方解:本证乃肺脾气虚日久,脾肾阳虚所致。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肉桂、枸杞子、山茱萸、紫河车粉,温肾补益精血;炙远志、五味子、炙款冬花、白果,敛肺止嗽、祛痰平喘;砂仁,行气调中,使补而不滞。
咯血,加白茅根、白及、地榆炭;遗精,加盐黄柏、莲须、金樱子;痰白涎沫,加半夏、厚朴、橘红;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陈皮。
益气补肺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山药24克,茯苓12克,半夏、橘红、杏仁、冬虫夏草、炙款冬花、苏子、桔梗、炙甘草各9克。
功效:补肺健脾、祛痰止嗽。
主治:咳嗽(肺气虚证)。症见咳嗽气短,动则喘息,迁延不愈,遇寒加剧,咯痰稀薄(色白或色质清、量多),多自汗,易感冒,感冒后不易出现高热,舌苔薄白、质淡,脉象无力。
方解:本证乃久咳不已,肺气虚所致。方中黄芪、党参、山药、冬虫夏草,补益肺气;党参、山药配伍茯苓、炙甘草,健脾祛湿;橘红、半夏、桔梗配伍茯苓,燥湿祛痰;杏仁、苏子、炙款冬花、炙紫菀,宣肺行气、止嗽平喘。诸药共奏补肺健脾、祛痰止嗽平喘之功。
食少纳差,加鸡内金、谷芽、山楂;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
(本文作者:李郑生 李志刚 李孟麒,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传承工作室,系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37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