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凭脉用药(三)
2025
04-13

凭脉用药(三)

         凭脉用药

四川老中医林孝鼎家传秘本    

 万病皆有阴阳虚实,须明辩所属,方可用药,如认证有疑问,似是而非,须舍症从脉,方能奏效。    22.太冲气滞两尺弱,随用地桂补水足。寒加升苍否北芪,杞戟鹿胶助气速。

    注:小腹板胀,二便闭结,多系冲脉之气不上行所致,肾命脉应大,今两尺反弱,属下气不足,与熟地,桂园补水,有寒加升苍,无寒加黄芪,再加甘温的鹿角胶、巴戟天、枸杞子以助气上行;这是证当升而脉弱碍于升,用坠其下以升之,如气痛而脉不弱的,可直接治疗。

    23.阳邪阴入化从阴,治贵辛温忌苦平;桂附麻黄杏附藿,少须一服汗淋淋。

注:阳邪入阴而从阴化,宜用桂枝、附子、麻黄辛温药,以温阳发表,得汗自愈;忌用苦平药物,以免误事。

    24.脾病食多饱胀翻,法当补肾养先天,若兼胃病咽难下,心火能生土自坚。

    注:食后多发饱胀,属脾阳不足,应以五行相生理论补肾阳以生脾土;以釜底添薪法,使脾运化功能加强,则虚胀自愈;若胃阳虚不纳食,则宜补心火以生艮土,胃阳恢复,自能食欲好转。

    25.爱发怒者津液亏,清肝补肾勿迟疑;沙黎参扁芍药共,归地还同肉小茴。

    注:肝肾津液亏虚,肝火必盛,烦燥易怒,宜用清肝补肾药,以生津润燥,则烦怒自止,用药如是。

    26.肿胀皆因气耗伤,阴凝不化补真阳,参芪桂附同香附,鹿杞枳苓并白苍。

    注:此阳气耗伤的肿胀,属阴凝不化,应温阳化水,健脾除湿,则肿胀自消。

    27.痰饮食多喘胀难,脉皆细数弱微兼;服宜鹿杞龙山芡,狗脊云苓桔附参。

注: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指过剩的水液不得输化而为病;如胃强脾弱能食不化;肺肾气虚、则喘气不足以息,脉皆细数微弱见证;宜健脾益气,固肾除湿以培本,则喘胀悉平。

    28.久痢皆因脏腑虚,参芪术杞鹿龙须;阳加熟地阴加附,扁豆多多疾可驱。

    注:迁延日久的痢疾,多因脾胃亏损,脏腑虚弱所致,用健脾补肾益气治之;如阳旺可加熟地以滋阴,阴盛可加附子以扶阳,还可多加除湿的扁豆以厚肠胃,则久痢可望治愈。

    29.寒热相兼脉甚微,鹿龙参芡杞同归;蝉蜕前胡花椒酒,截疟堪施似疟非。

注:证见寒热相兼,但脉甚微,属于气血亏损,脾胃虚弱;宜给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药;致于蝉蜕前胡花椒酒,用于截疟可以,似疟则不相宜。

    30.牛皮皱起眼白珠,用药须知系精枯;一服地黄归芍药,更加枸杞与山茱。

    注:白珠属肺,肺主气,若治节失调,则气血阻滞于目,是证原于阴精不上奉于肺,故白珠多起皱纹,用上药填精补髓养血,则气血调达,皱纹自愈。

    31.珠多白点号云星,淡绿难痊黄色生;实用升温散风湿,虚证补血更添精。

    注:黑睛现小点如星状,称为云星翳;淡绿多由阴寒贼邪伤肝,难以医痊;黄色属土,祛除湿邪,食滞,万物资生崇土,故可治愈;一般的治法,实证用升温药疏散风湿,虚证用补血添精药治之。

32.伤寒之证脉数洪,枯色象兼黑舌终;宜服地黄麻粉治,若生津液可无凶。

    注:伤寒脉洪数为邪热亢盛,下焦无根之阳浮越于上,故舌黑津枯,多属危候,宜补水生津润燥,舌从水则活,冀望转机。

    33.暴证咳嗽若属阳,麻苏杏贝葛防羌;属阴茯桂辛独活,姜附五味半夏香。

    注:风邪伤肺卒然发生咳嗽,属于阳邪,宜发散风寒,宣肺治嗽;寒邪伤肺属阴,则宜温阳化饮,散痰镇咳,二者遣药如是。    脉象显示的是疾病的真相,透过脉象达成内观,正邪,虚实,寒热,一览无余,遣方,用药不迷失。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