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白头翁汤-《经方100首》
2024
04-02

白头翁汤-《经方100首》

白头翁汤

【组成用法】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克。水煎,分两次温服。

【方证】

发热、下利、便脓血、里急后重。或腹痛,或口渴,或肛门灼热,或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现代应用】

1.急性细菌性痢疾;

2.阿米巴痢疾;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4.急性结膜炎;

5.急性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

6.黄带;

7.急性乳腺炎。

【经验参考】

《伤寒论》白头翁汤的条文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方”,“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陆渊雷说,热利,谓下利之属于热者,不必指身热,但脉舌腹候有热象者皆是。下重即里急后重也。热言其性质,利言其所病,下重言其证候。凡热利下重之病,今世科学分为两种,一为传染性赤痢,一为肠炎。赤痢之病灶常在大肠,而直肠为甚。直肠有病灶,肛门之括约肌挛缩,则令下重;肠炎侵至直肠者,亦会下重。赤痢又分两种,一为细菌性,一为阿米巴性,二者证候略同。鉴别惟恃验菌,惟阿米巴性者,多为慢性,或初起急剧,而转归成慢性。此外,又有小儿之疫痢。中医之治疗,不惟其因而惟其证,故不论肠炎赤痢,苟有热象而下重者,白头翁汤悉主之。最近科学家 之实验,谓白头翁治阿米巴性赤痢有特效(《伤寒论今释》)。陆氏的见解很超君,把下重解释为里急后重也符合临床。

“热利”,提示阳热病,多为急性期。“下重”,《金匮要略》作“重下”。“下”指排便,“重”当读chónɡ ,有重复、反复的意思。形象地说,就是病人刚提起裤子又感觉便意,蹲下来仅仅提出少量稀粪,或根本没有。此处是强调排便的动作而非排泄物。病人总觉得拉不尽而在厕所不敢出来。这是直肠受到炎症刺激,通过神经反射传达到脑产生的排便反射。大凡炎症波及到直肠,则不会出现这种表现的。通常,急性细菌性痢疾较阿米巴痢疾更容易出现里急后重。

“下重”是直肠的刺激症状,可借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时的膀胱刺激征。如曾红钢治宋某,阑尾切除术后尿频、尿急、尿黄灼热,尿时阴茎痛甚,小腹灼热月有余。曾服呋喃坦啶,肌注 庆大霉等抗菌素脉中药八正散加减治疗罔效。证见形体消瘦,情绪抑郁,口苦纳差,两胁不舒,少腹胀满,舌红苔黄微腻,脉细弦数。小便常规:蛋白(+),红血球(+),白血球(+)。审证求因乃肝郁气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燥湿,行气解郁。以白头翁汤清热燥湿的同时,重用桔梗宣肺气解郁,提壶揭盖以利小便。处方:白头翁5克、秦皮12克、黄连5克、黄柏10克、桔梗30克。4剂后诸证消失而愈。小便常规正常。后以知柏地黄汤善后(江西中医药)。

白头翁汤证和黄芩汤证比较,有以下几下方面不同。一是热势有轻重不同,白头翁汤证明确点出“热利”,其热势强劲,故所用苦寒之药也多于黄芩汤。二是白头翁汤波及直肠,有明显的里急后重表现,黄芩汤证则范围不及此证广泛。三是白头翁汤证大便多为脓血便。《汉医神效方》言“白头翁汤治肠风下血,妙不可言”,因此,从大便性状来看,白头翁汤所治当为脓血便,而黄芩汤所治则为糊状便、黏液便或泥状便。

【注论精选】

胡希恕:热利下重,即里急后重,以白头翁汤祛湿清热。据临床实践,本方加用6克大黄疗效更佳,便血者,可加 阿胶,若所下皆是血水,可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龙野一雄:白头翁汤为虚实的中间型,排便时直肠、肛门部有热感。充血性,鲜血中参有黏液便。从热感和处方内容上看,当作为热证处理。脉的紧张程度普通,没有什么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腹证方面,因为炎症是在乙状结肠以下,当然沿左下腹部结肠经路有抵抗压痛。(《中医临证处方入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