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基于岭南脾胃观,对痛风的治疗有着独到的经验,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和福音。
痛风从何而来又如何去
邓铁涛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责之先天禀赋不足、脾气虚损,标实则为湿邪内蕴或兼痰浊内阻,其中脾虚是关键。因此,治疗时应标本兼治,立健脾祛湿之法,如兼痰浊、瘀血,则佐以化痰祛瘀。在岭南脾胃观的指导下,邓老结合岭南地域特点,以自拟基础方灵活化裁,并酌以岭南地区药材,疗效显著。
曾有一位30岁的男性患者,于2015年1月7日前来初诊。此前,该患者在外院体检时发现血尿酸为532μmol/L,此后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包括低嘌呤饮食、适当体育锻炼等,但1周前复查血尿酸仍高达518μmol/L。患者平素嗜好冷饮及海腥发物,就诊时虽无关节肿痛,但形体偏胖,脘腹时有痞闷之感,进食稍多便易出现腹胀,平素常觉头身困重,胃纳稍差,睡眠一般,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舌淡胖且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濡缓。经辨证,属脾气虚损、湿邪内困之证,且以湿邪内盛为主。
邓铁涛教授根据患者的病情,确立了益气健脾利湿的治法。拟方如下:白扁豆15g、党参20g、五爪龙30g、茯苓20g、猪苓20g、薏苡仁20g、砂仁(后下)10g、厚朴15g、桂枝15g、陈皮15g、溪黄草15g、炙甘草5g。共20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同时嘱咐患者低嘌呤饮食、多喝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2015年1月28日二诊时,患者脘腹痞闷症状消失,食欲增加,饱餐后无明显腹胀,头身困重感有所改善,大便仍有时稀溏,舌淡稍胖,苔白腻,脉濡。复查血尿酸为463μmol/L。此时,守方基础上去除党参、猪苓、砂仁、厚朴,继服20剂以善后。
2015年2月26日三诊时,患者舌淡红稍胖,苔薄白,脉滑。复查血尿酸已降至409μmol/L,遂停药。并嘱咐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复查。
– 白扁豆、党参、五爪龙:均归脾经,具有益气健脾之功,可助虚损之脾气恢复,增强脾脏运化水液、祛除湿邪的能力,体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且与陈皮构成三补一行,使补而不滞,相辅相成。
– 茯苓、猪苓、薏苡仁:主攻利湿,能使湿邪从小便而出,加强除湿祛邪的效果。
– 砂仁、厚朴、陈皮:砂仁、厚朴性温味辛,可散湿助阳化湿;陈皮行气化滞、醒脾和胃,助厚朴除满消胀。三者共同作用,可芳香温化中焦湿邪,利于脾脏运化。
– 桂枝:温通经脉,助膀胱气化,增强利湿邪从小便而出的作用。
– 溪黄草:清热利湿,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 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许多患者在邓铁涛老师的治疗下,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疼痛减轻,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邓铁涛老师的治疗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治疗痛风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国医大师的经验, 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德艺双馨,杏林翘楚
现在展示的是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遗嘱。
邓铁涛老师的遗嘱是“我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铁涛,一位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伟大人物,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除了用“仁术”医治患者,他还以“仁心”给予患者经济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在他的遗嘱中,他明确表示,他最大的遗产是他的仁心仁术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不仅是他的个人信念,也是他一生工作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孙的期望和要求。
邓铁涛的遗嘱不仅体现了他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也展现了他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高尚品质。他的遗嘱内容虽然简短,但意义深远,是对他一生奉献的最好总结,也是对后人最好的教育和启示。他的这种精神,无疑是对中医事业和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极大贡献,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07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