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尼埃病——于氏眩晕宁(于己百方)
【组成】 柴胡18g,黄芩10g,生姜10g,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10g,大枣6枚,茯苓30g,泽泻30g,白术12g,桂枝10g,陈皮10g,川芎10g,天麻10g。
【功效主治】 用于梅尼埃病。
【体会】 于教授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肝肾阴虚和中气虚陷最多,标实又以风火与痰湿为主。
2、鼻炎——鼻塞通茶(谢海洲方)
【组成】 麻黄6g,防风6g,苍耳子6g,芦根15g,茯苓15g,杏仁9g,远志9g,白芷9g,桔梗12g,菖蒲12g,薄荷3g。
【用法】 上药共研粗粉,装茶袋(袋泡茶包装),每袋10g开水泡服。
【功效主治】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长期饮用可预防鼻过敏,防止鼻腔堵塞。
【体会】 本方为谢老于1993年在马来西亚临诊时所制。本品为茶剂(袋泡茶),携带方便,惟需热水沏服,经数百人试用,确有疗效。
3、鼻衄——黑白煎(李孔定方)
【组成】 墨旱莲50g,鲜问荆50g,白茅根120g,猪瘦肉200g。
【组成】 同置锅内文火炖50~60分钟,吃肉喝汤,1日1剂,连服5~7剂。
【功效主治】 主治非占位性、外感性之鼻衄,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者。
【加减】 此专病专方,药性冲和,一般不需加减。惟本方剂量适用于8~15岁儿童服用。临床应视患者年龄大小,增减其量。
4、鼻衄——清上温下汤(石景亮方)
【组成】 桑白皮20g,地骨皮20g,墨旱莲15g,女贞子15g,知母12g,黄柏6g,黄精15g,怀牛膝15g,玄参12g,仙鹤草20g,炒栀子15g,鲜白茅根30,炮姜10,大黄炭6,大枣3枚,生姜10
【体会】“清上温下汤”系石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拟的经验方,是诊治鼻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有效方剂,临床应用得当,常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5、咽喉病——金灯山根汤(张赞臣方)
【组成】 锦灯笼9g,山豆根9g,白桔梗4.5g,生甘草8g,嫩射干4.5g,牛蒡子9g。
【用法】 上方用清水600ml煎至300ml,日服2次
【功效主治】 用于咽喉红肿、咽痛等病证。
【体会】对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诸症,殊有卓效。
6、慢性咽炎——清咽活瘀汤(甘聚珊方)
【组成】 全瓜蒌24g,海浮石12g,紫苏子、大黄、桃仁、桔梗各10g,败酱草30g,蝉蜕、甘草各6g。
【组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用治慢性咽炎。
【体会】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进一步证明本方中大部分药物有抗菌、抗病毒及消炎止痛的作用。所以治疗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7、音哑——音哑方(说书红方)
【组成】 玄参9g,麦冬6g,连翘6g,诃子4.5g,菖蒲6g,桔梗9g,山豆根3g,川贝母6g,竹茹4.5g,蝉蜕4.5g,胖大海4.5g,甘草4.5g,藏青果6g,路路通6g。
【功效主治】 对声带疲劳,阴伤嘶哑,或微受风寒音哑者皆有捷效。
【体会】 “音哑方”是著名晋剧老艺人(说书红)所遗之方,经验证疗效敏捷、可靠。本方药味虽多,但颇有章法。
8、口腔溃疡——四三饮(李孔定方)
【组成】 栀子12g,连翘30g,桑白皮30g,神曲30g,山楂30g,麦芽50g,枳壳15g,苍术15g,草豆蔻12g,淡豆豉30g,锦鸡儿30g,甘草10g
【功效主治】 复发性口疮。
【体会】 口疮局部可用蜂蜜搽护,1日3~5次。口疮反复发作,经年不愈者.可用核桃内壳30~50g,女贞叶(鲜者)30~50g煎汤当茶饮,1日1剂,连续服1~2周,有奇效。
9、口腔溃疡——黏膜方(彭培初方)
【组成】 柴胡9g,淡芩9g,知母9g,连翘9g,玄参9g,制大黄9g,佛手片9g,预知子9g,石见穿15g,白花蛇舌草15g,石上柏15g。
【功效主治】 复发性口腔溃疡。
10、耳聋——耳聋汤(何任方)
【组成】 柴胡12g,制香附9g,川芎12g,石菖蒲12g,骨碎补9g,六味地黄丸(包煎)30g。
【用法】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耳聋已久,肾虚耳聋。
【方解】 本方为自拟方。余治耳聋、重听病人,初常难得显效。乃忆及王清任《医林改错》有通气散之设,专治“耳聋不闻雷声”。乃在该方基础上增加石菖蒲以开窍,骨碎补、六味地黄丸以益肾。用治耳聋,可使肾虚久病得补;气滞血凝散解,标本兼顾,故奏效较显。
11、鼻干——清金散(韩天佑方)
【组成】 栀子炭4g,黄芩4g,枇杷叶9g,生地黄9g,天花粉9g,连翘9g,麦冬9g,薄荷4g,玄参4g,生甘草4g,桔梗6g。
【功效主治】 鼻干。
【临证应用】每获鼻干除而肺津复布之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00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