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DEITOR
老百姓常说:“病从口入。”
什么意思呢?
一般认为,是指人吃了不洁净的食物后,引发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会产生疾病。
那么扶阳名家郑钦安为什么说“病从口入,是伤中之意”呢?
“伤中之意”即指伤了中焦的意思。也就是说,即使人吃了不洁净的食物,也不一定会得病,真正得病的原因是人吃的东西损伤了中焦脾胃,所以使人得病。
为什么伤了中焦
人就会病?
BEGINNING OF WINTER
从人体气机升降角度来说,中焦是人体三焦气机之枢纽,中焦若伤,胃气则败,人体气机在中焦被卡死,上下两头不循环,导致水不升、火不降,产生气滞血瘀,身体各部位俱为之病。
《灵枢·口问》中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
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讲到,“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不宁,精病则遗泄不秘,血病则凝瘀不流,气病则痞塞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中气。中气一衰,四维病起。”
中气无损的情况
BEGINNING OF WINTER
中气即胃气
如果中气无损的情况下会怎样呢?黄元御说:“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又说,“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则善运也。”也就是说,中焦无损、中气善运的人是健康无疾的。
中焦是怎样被伤的?
BEGINNING OF WINTER
中焦是脾胃之居所
回归到“病从口入”上来看,饮食与药物入口后的第一站就是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属土,脾土胃土的两大特性与大自然中的土之特性是吻合的,一是“土生万物”,二是“土寒不生”。
自然界中的土寒是因气候的变化,人体脾胃之寒是怎么造成的呢?贪凉饮冷、暴饮暴食、清热泄火、滋阴凉血等等,以及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造成的。
饮食入胃之后,需要高温高热的环境才能被受纳、被消磨、被腐熟、被运化,生化成胃气,也就是人身所需的气血营养,充养周身,形成水升火降、阴阳平衡、气机调达,四肢通利的“平人”格局。
然而,当过多的寒凉之物进入脾胃后,会使脾土胃土越来越寒凉,导致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气血亏损,久而久之造成寒凝血瘀、代谢失常、免疫力下降,身体各部俱为之病。
这就是“病从口入,是伤中之意”的本意。
解决之道
当中焦被伤、病出现的时候怎么办?自然是通过“温中扶阳”改善中焦的环境,使脾土胃土温热起来,使中气强起来、胃气旺起来。一个胃气充足的人,可以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以大大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END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981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