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发现还是有很多老师不是很明了化生方面的事情,比如肠化与假幽门腺化生是怎么回事,胃窦里本来就有黏液腺,能否判断假幽门腺化生
今天我们就从病理基础开始,带着切片,一起学习和巩固关于化生的那些事儿
一、化生的定义
之前学习过萎缩,实际上,化生也是适应的其中一种形式
化生: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不是已经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变成另外一种细胞,就好像把一个成年人直接变成另外一个成年人一样,这样是不现实的,它是从基因深处就把自己转化成另外一种细胞
比如气管处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但是由于外界有人不停地抽烟🚬抽烟,或者其他不好的刺激,假复层的柱状上皮有些扛不住,于是向外界的皮肤学习,给自己穿上了一层盔甲,变成了耐摩擦的鳞状上皮
因为这里刺激比较强,转变成鳞状上皮的细胞才能够抵抗地住,逐渐地,这里的上皮都分化成了鳞状上皮,这就是气管处的鳞化
二、化生的类型
化生有多种类型,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由上皮细胞化生为间叶细胞是不可能的,只能一种上皮化生为另外一种上皮,或者说一种间叶细胞化生为另一种间叶细胞一般是由特异性较低的细胞类型来取代特异性较高的细胞类型上皮组织的化生在原因消除后或可恢复,但间叶组织的化生则大多不可逆1️⃣上皮组织的化生❶鳞状上皮的化生:被覆上皮组织的化生以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最为常见比如我们上面说的,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杜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涎腺、胰腺、肾盂、膀胱和肝胆发生结石或维生素A缺之时,被覆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尿路上皮都可化生为鳞状上皮❷柱状上皮的化生:腺上皮组织的化生也较常见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Paneth)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若胃底、胃体部腺体由幽门腺所取代,则称为假幽门腺化生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时,食管下段鳞状上皮也可化生为胃型或肠型柱状上皮慢性子宫颈炎时,宫颈鳞状上皮被子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取代,形成肉眼所见的子宫颈糜烂以上的例子中🌰我们着重来讲肠化和假幽门腺化生肠化肠化,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帕内特细胞就是潘氏细胞,只在小肠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杯状细胞形似高脚杯,一般在结肠多见,为肠的特征性细胞肠化就是胃眼看着自家的孩子,长成了隔壁肠家的模样一般情况下我们分为两个类型:小肠型化生「也叫完全性化生」结肠型化生「也叫不完全性化生」但是也查阅了很多公众号文章,大家众说纷纭,甚至还有些混乱,所以看来肠化的分型也不甚重要,这里我们看一下,大概了解一下就好😎来自各家公众号小肠化生可以看到纹状缘,潘氏细胞这些小肠细胞的特点,也可以看到杯状细胞大肠化生主要看到杯状细胞现在已不怎么做区分,所以我们知道它们俩都是肠化就好上图片正常胃体黏膜上皮正常胃窦黏膜上皮正常小肠黏膜上皮正常结肠黏膜上皮肠化慢性萎缩性常伴有肠化,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肠化与萎缩性胃炎部位分布基本一致,胃窦部出现率为最高,(也是胃癌的高发部位)其次是体窦移行部位。重度肠化属于癌前病变,并不是说一定会发生胃癌,但确实发生胃癌的几率是增加的,需要密切监测与综合治疗假幽门腺化生若胃底、胃体部腺体由幽门腺所取代,则称为假幽门腺化生还有一种说法是胃底、胃体的颈黏液细胞增生,形成的类似幽门腺的腺体,称为假幽门腺化生重点是在胃底和胃体哦,因为胃窦的腺体本身就是黏液腺,所以不判断其是否是假幽门腺化生正常幽门腺体是这样的黏液腺正常胃底、胃体腺体是这样的泌酸腺重点看临床给出的部位,在胃底和胃体,见到了黏液腺,就是假幽门腺化生2️⃣间叶组织的化生 间叶组织中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后,可转变为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称为骨或软骨化生。这类化生多见于骨化性肌炎等受损软组织,也见于某些肿瘤的间质
三、化生的意义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喜欢中庸,喜欢有利有弊化生的生物学意义也利弊兼有例如呼吸道黏膜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后,由于细胞层次增多变厚,强化了局部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因鳞状上皮表面不具有柱状上皮的纤毛结构,故而减弱了黏膜自净能力此外,如果引起化生的因素持续存在,则可能引起细胞恶性变例如,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分别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胃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柱状上皮化生,则是某些食管腺癌的组织学来源。就这个意义而言,某些化生属于与多步骤肿瘤细胞演进相关的癌前病变。。图片来源 : 网络及本公众号自制参考资料:第九版病理学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956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