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春季过敏中医防治指南
2025
03-26

春季过敏中医防治指南

 

春季过敏中医防治指南 王文龙主讲 如月整理于2025.3.23

我们从生理,病理,药理三方面介绍春季过敏(从中医上介绍)

人春天容易过敏。春天万物复苏,生发之相明显。冬天放风筝飞不起来,因为是收缩的。春天地气上腾,有生发之气,万物复苏,风筝就能飞起来。冰看着挺结实,但却已经酥了。此时身体里的生发之气也会往鼻子眼睛耳朵皮肤上推,有的人表皮开始瘙痒,用指甲往胳膊上一划会鼓起来。有的人开始不停地流鼻涕流眼泪,耳朵开始流脓,出现中耳炎,脸上起红血丝。同样一个人,夏天轻,秋冬不犯病,但春天一到就开始发作了。是人体顺应这个生发之气把浊气往表皮上推。会发生发烧,打喷嚏等正邪交争的反应,说明身体有免疫保护。内经上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讲得非常精彩。

例:有人流鼻涕打喷嚏,是粉尘进入身体的正常反应,这是自身的免疫保护。如同家里的狗来人会叫唤,是好狗。外邪进入身体,无论是肉眼不可见的细菌病毒,还是可见的花粉灰尘进入身体,不要用抗过敏药。这种药只要用上十到十五分钟,过敏现象马上消失,就相当于把狗嘴堵上不让它叫了,但外邪还在,只是没有正邪交争的反应了。人是暂时舒服了,等药劲儿一过,又开始流鼻涕了,毕竟问题没解决,只是抑制了症状。所以用这种药是要遵医嘱的,它是处方药。但有些地方的小诊所不管那个,随便开,要小心。

例:王老师的大儿子小时候在老家,发烧频繁,每次发烧都去诊所打小针,马上退烧,后来给他吃中药不好使。大一点儿了,接到自己身边,还是容易感冒发烧。小时候两个月感冒一次,后来一个月一次,再后来一个月两次,最后发展到十天甚至七天就感冒一次,越来越频繁。去医院输液三天退不了烧,实在没办法了,让老家开点儿小时候用过的药寄过来,发现是强的松,一种激素类药,凡是带“松”字的都是激素类药。每次都给孩子用这种药,结果造成少白头。而且长期用这种药,别的药就不管用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只要发烧一用就好的药就要高度怀疑它是激素类药。它会造成依赖性,也伤身体。后来给他用麻杏石甘汤,因为发现他只是肺热,肠胃没影响,该吃吃该喝喝。杏仁麻黄石膏色白清肺热就可以了。之前不在身边时会想是不是桂枝汤➕葛根,要不再加上黄芩消炎,还是不能准确判断。

老咳嗽的,中医会用麻黄打开毛孔,因为毛孔闭合后容易出现肺的反应。毛孔有呼吸功能,肺也有。当毛孔闭合不能正常出汗时,肺的压力会骤增,需要用麻黄打开毛孔,让皮肤正常呼吸。

西医现在已从麻黄中萃取出麻黄素,给病人用。但有人好使,有人不好使。说明还是要辨证论治。西医是废医存药,他们没有弄清楚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

1)过敏性鼻炎,流鼻涕打喷嚏是肺中有寒湿。同样是花粉,有人是偶尔打喷嚏,有人就不同。肺里有寒会出现打喷嚏这种镇寒现象。冬天外边冷得不得了,到屋里暖和了就开始打喷嚏了,这是正常人。有过敏性鼻炎的,冬天不明显,春天这种现象就明显了。吃点儿火锅,喝点儿姜茶,身上暖和了,寒气就排出去了。用甘草干姜汤排寒,干姜与生姜不同,它色白入肺,既有姜本来的性质—温胃,同时又能温肺。寒湿用干姜,一般的干姜要煮水喝,品质好的可沏水喝。比如吹着凉风了,后脑勺疼,流清鼻涕,该上课了,没条件煮水喝,就可以用十来片干姜加五六片生甘草泡水喝,会感觉热气往外冲,稀鼻涕会越来越少,是把凉风通出去了。

前几年特殊时期,河南一家中医院,医护人员零感染,就是用甘草干姜汤作为保护的。当时走了很多人,一方面病毒厉害,另一方面医生的治疗方式无效,自己都救不了自己。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三次,回家还要带上一袋药,用的是清肺排毒汤,就是小青龙汤合并小柴胡汤和五苓散,让肺里足够热,排除寒邪。因为当时的病邪是典型的寒湿证。

甘草干姜汤针对鼻炎,冷得哆嗦,喝上它马上见好。王老师家小老二体质壮,春节前在老家,有时着凉了,还流鼻涕流眼泪,是因为总跑到阳台上玩儿。喝上甘草干姜汤十五分钟就没鼻涕了。如果没有甘草干姜汤,就又会像老大似的打小针去了,躲过了一劫。

过敏性鼻炎,老流清鼻涕,还流眼泪的就用甘草干姜汤。要灵活使用,怕冷,一占凉风就更严重的,干姜是甘草的两到三倍。抓一把干姜大约十来片,甘草五片,很快就能把寒气镇掉,身上鼻子上就不会怕冷了。生甘草能修复粘膜,还能蓄水,排寒时用。有水肿的不用生甘草,口渴时,粘膜损伤时才用。生甘草炙甘草都一样,王老师习惯用生甘草,原方中用的是炙甘草。生甘草用蜂蜜水泡几小时,上火去炒,炒到不粘手了,颜色有点儿变深红色了,有点儿焦苦之性就好了。生甘草是泛黄的,炙甘草是色深的。炙甘草焦苦入心,对心血管有保养作用,血液流速缓慢,有点儿营养液不足了,用炙甘草会有效一些。发汗也是用炙甘草,汗是血中的营养液出来了,汗为心之液。炙甘草能补充血管里的水,让营养液更充足。如果用甘草干姜汤时,流鼻涕还鼻干,是有寒又有湿,同时自身的粘膜还受损了,有坏水没好水。这时要补充好水,在消化系统里,黄色入脾,有好水要用生甘草。

甘草干姜汤的甘草和干姜有时需要反过来用,如果口干厉害,胃口又不好,有点儿怕冷,生甘草20干姜10,少少的火补充足够温的水,鼻腔马上就不干了,嘴唇也润了。伤寒论中没有提到这样一个比例搭配,但我们要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2)如果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甘草干姜汤绷不住了,需要发汗,就吃清汤挂面,放半根切碎的葱白,蒜片,花椒炝个锅,吃的时候加点儿豆瓣酱。吃完别出门,再喝点儿热水,出点儿汗,差不多两个小时,在要过敏还没过敏,要感冒还没感冒时问题就解决了,胃已经把胃,鼻孔的寒湿排出去了。这是食疗的方法,但却充满着极大的智慧。葱白能发汗,白通汤到了少阴重症时会用到,加上葱白附子干姜发汗就好了。轻的,甘草干姜汤就好了。重的,头都疼了,发点儿汗就好了。没有挂面用方便面也可以,不是非用药不可。均匀发汗两小时,不发揭衣被,不开门窗通风,没那么严重,不用像桂枝汤那样严格发汗。甘草,干姜,大葱是要家中常备的。

3)还有一种情况是擤鼻涕会带有惯性,有很多过敏性鼻炎患者,擤鼻涕会擤到肿。不仅是过敏性鼻炎了,同时还伴随感冒,用桂枝汤生姜的量加倍➕吴茱萸(15克,温燥苦辣,去水毒)也可以加干姜(不严重的不加)有很强的镇水作用。流眼泪流鼻涕,包括头晕头疼,着了凉风了,脚下发飘,说明水在往上冲,有桂枝降逆平冲,有吴茱萸治疗颠顶痛。往下沉降到了胃,生姜接力,往下去浊水。生姜到不了头,它只能在胃部帮助桂枝汤发汗。两点建议:第一不要老擤鼻涕,用纸团堵住。第二桂枝汤加倍生姜➕吴茱萸,基本上两天就好了。第三要静养,放下一切娱乐,有时甚至放下工作,不要玩手机,不用眼过度,这样会好得快一点儿。

4)有人是结膜炎,红眼病,过敏性的,用蒲公英➕半夏(眉棱骨胀)也可以用蒲公英煮水冲服五苓散。

例:王老师的姐姐在父亲临终前照顾老人,几乎赔上半条命。脸,眼睛肿得都出不了门了,春节期间没办法见人了。用了苓桂术甘汤➕蒲公英80克,因为个子大体重大,所以多加了20克。肿到里边会头晕,肿到外边会胀,本来心脏不太好,用温燥的祛湿药,在去水的同时降逆平冲。喝完药当天夜里就尿出很多尿,第二天眼睛就大幅度消肿,眼睛不那么胀疼了,眼压也降下来了。那时半夏还运用得不熟练,要是现在会加上半夏15-20克。眼睛的肿胀疼发炎,红眼病,结膜炎的,可重用蒲公英。这是张锡纯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方子,他当时在治疗这方面疾病时百治不好,是一个村间老妇告诉他的,用后很好使。用多一点儿洗干净的全株蒲公英加多一点儿的水煮出两大碗,一碗半喝,那半碗用来洗眼睛。

苓桂术甘汤王老师的习惯用法:茯苓60桂枝25(原方45)白术(或苍术)30炙甘草15。茯苓的用量加重很多。好处是:多用茯苓眼睛不肿胀了,还能止惊悸,晚上睡觉会很踏实,重用到60克能进入到深度睡眠。头晕用生白术,止眩晕。没有头晕的,生,炒均可。甘草要用炙甘草,是让它的力量到血管里,因为白术茯苓利得很凶,全在利水,炙甘草能保证血液不粘稠。用2000毫升的水,沸后煮一小时。针对坐车坐船,美尼尔氏综合征,老打晃,走不成直线的,还有耳石症等都可以。

头面部肿了,还怕冷,大概率是越婢汤证。不怕冷,有瘀血,有腹痛或头疼的,当归芍药散。没有疼,就是眩晕,不怕冷,脸肿还有点儿心慌,苓桂术甘汤。桂枝炙甘草强心针对脸肿心脏还扑腾的。

流眼泪,有外感,怕冷,后背冷还怕风吹,颈项强急的,葛根汤➕白术(或苍术)半夏。肩膀难受,流鼻涕流眼泪,葛根清凉解表,用完嗓子不干了,眼干的用完舒服了。

干眼症,用葛根➕枸杞(补肝)菊花(明目)用枸杞菊花必须加葛根,否则太慢。葛根用到30-60克,当天眼睛干涩会得到好转,第二天就解决了。

柴葛根方块状,如柴禾,是葛根藤,自身没有升提之性,是做绳子和雨披之类用的。粉葛根是白色块状,样子像粗糙的茯苓,是根,有升提之性,入药的。柴葛根用到120克也不好使,粉葛根用到30-60克就相当好使。柴葛根贵,药店喜欢,粉葛根便宜,老百姓喜欢。柴葛根与桂枝木是非常可笑而可惜的存在。桂枝去皮源于伤寒论,但人家说的是去桂枝最外边那层粗糙的没有挥发油的皮,里边那层皮有挥发油,不能去。现在有桂枝木,是里外皮全去的,一点儿作用都没有了。桂枝尖是真正的极品。葛根粉与粉葛根不是一回事儿,葛根粉只能当粮食吃了,不起作用。

皮肤上的问题要解表。中医讲八纲: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其中阴阳是总纲。表里是皮肉骨及跟空气接触的口鼻气管肺四肢。风湿类风湿是表症,最容易治。像痛风,骨关节变形,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上呼吸道感染是表症,脉是浮的。皮肤上的过敏是表症,用汗法,因为就近原则。过敏也是正邪交争于体表,有汗,桂枝汤➕白术茯苓。无汗,麻黄汤➕白术茯苓。有桂枝炙甘草强心,推动血液运转,在桂枝的托举之下,麻黄打开毛孔,宣肺发汗解表。怕把肺拔干了,加杏仁,润肺止咳。这就是麻黄汤,解表常用。

如果是荨麻疹,没汗用麻黄加术汤,针对平时没事儿,一起风就起疙瘩的。不出汗,什么时候都不出汗。有汗用桂枝汤➕白术茯苓。像日光性皮炎,花粉性的,还有玫瑰糠疹等都可以用。

桂枝汤方:桂枝白芍各15炙甘草10生姜大枣。瘙痒不起疙瘩的也可以用桂枝汤➕白术(20克)之所以痒是因为有湿,用解表的方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王老师告诉病人用三瓶矿泉水煮剩下一瓶半,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汤方:麻黄15桂枝15杏仁15(与麻黄等量或多一点儿)炙甘草10白术20-30。麻黄先煎,去浮沫,否则铲脑袋。现在的麻黄基本上没什么浮沫,不去沫也一样,煮一会儿就没沫了。说明是陈年的麻黄,麻黄以陈为美,柔和,好,不会出大汗。新的也不用担心出大汗。因为麻黄➕石膏止汗。麻黄➕桂枝才会发汗。一般起效因人而异,皮肤长期的问题三付以内,如果吃三天还没好,没大幅度减轻,说明用药方向不对,要换方子。检验方子对不对路,最多给三天时间。像肿瘤,结节之类需要的时间会长,吃上三个月去复查一次,看看是否变小了。

药不要代煎,自己煮最好。医院愿意你代煎,省事儿。一般是先泡上两个小时,再煮15分钟,稀汤寡水的,没作用。自己费点儿事儿,买个好点儿的药壶也就一百多块钱,能使好长时间,关键是自己煮的药比代煎的有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