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吴茱萸汤→呕而头痛是吴茱萸汤证的关键特征,严重的还会手足逆冷、烦躁欲死,1升(200ml)约100g(潜)
2025
02-20

吴茱萸汤→呕而头痛是吴茱萸汤证的关键特征,严重的还会手足逆冷、烦躁欲死,1升(200ml)约100g(潜)

一位36岁的女士,一周前似有轻度感冒,这天感觉病情有所加重,在苦闷呻吟中彻夜未眠。她的先生和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相识,于是前去央求火速出诊。矢数道明有事缠身,乃由其弟立即前往查看病人情况。2小时后他来电话告知,患者一切药物服后即吐,腰部及腓肠肌痛,两眼结膜发红,便秘,口渴,虽未发现明显黄染,但根据病情,怀疑为钩端螺旋体性黄疸(外尔氏病)之重症例;特别是目前脉象不佳,随时有出现险情的可能。急遽之间,很难判断阴阳,故试探着投给了一剂大柴胡汤加石膏;服药后半小时,虽曾恶心,但未呕吐,看来似乎还能耐受,但脉象却越来越坏。由于不能确诊,下一步的治疗方针也无把握,因而要求矢数道明亲自前往处理。矢数道明于午后抵达患者家,当时患者全家均以沉重心情集聚在病情不断恶化的患者周围,忧心忡忡。矢数道明观察到,患者几乎具备了重症外尔氏病的80%~90%症状,为了进一步确诊,对患者作了仔细诊察。此时,患者虽呈昏昏欲睡状态,但却以十数秒的间隔、不停地摆动头部,就像要将附着的苍蝇赶开那样。据家人称,患者约一周前有轻度感冒倾向,但来客甚多,不得不带病应酬,在呻吟中操持家务。又因大便秘结,服用下剂,致使食欲更为减低,身体状况更加糟糕。2天前,她开始呕吐,前晚似乎又作了恶梦,不断说出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谵语,几乎整夜未曾合眼,但体温不高,未超过37.1℃。经家人唤醒后,患者张开双眼,矢数道明看到她结膜充血很明显,面色也稍呈潮红,似乎有阳证之象;而脉象却呈沉、细、微、数,如飘浮的蛛丝一般,似乎随时都会消失,确实属于危急证候,心中不免暗暗吃惊。患者口唇微开、呼吸促迫。腹诊上,心下肿胀痞满,无任何挛急状态,腹部全体软弱,触压各处却均喊疼痛。在腹诊即将结束时,患者突然痛苦地扭动身体,将所服的大柴胡汤等约几百毫升液体全部吐出;同时,患者边呻吟边诉说难受,腰不能动,下肢丧失了感觉。矢数道明触摸患者足部,确实有明显的冰凉感。但虽经反复认真察看,却未发现黄疸,也无淋巴腺或肝脾肿大;因此,虽有很大的怀疑,但总感到不像外尔氏病,可是听、叩诊上均无异常,又找不到其他与现症相符的病名,矢数道明不免也有些焦急。正在此时,患者对在枕边喧闹的子女,大声叱责了几句,其声音颇为有力;这一有力声音,使矢数道明反而冷静下来。继续问诊中,了解到此时患者的最大痛苦是头痛欲裂、左乳房下方内部痛感既无法忍受又无法形容。患者表情危重、语气近乎哀鸣,矢数道明也感到非常棘手,正准备与患者家人进一步商量如何处理的时候,潜意识似乎有人提醒说,这不正是吴茱萸汤证吗?这种潜意识的产生,不是别的,正是矢数道明以往治愈类似患者时的记忆。以前只在找合适病名上钻牛角尖,却忽略了从汉方角度去找适宜的处方!想到这里,矢数道明头脑豁然开朗、愁眉舒展,立即充满自信地告知患者家人,此病既不像外尔氏病,也无须拘泥于西医病名,可用吴茱萸汤治之。矢数道明分析认为,本患者乃因误下而致病情迅速转入厥阴,乳房下方的胸内痛,也可按照有关厥阴病的描述“脉微细欲绝,四肢厥冷,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下利呕哕”这一明确的诊断标准进行解释。进一步根据《类聚方广义》中吴茱萸汤的条文“治呕而胸满、心下痞硬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此方以呕吐烦躁为主;四逆汤则以下利厥冷为主”等内容,不仅诊断肯定,而且治法也十分明确。于是,矢数道明立即调制了一剂吴茱萸汤。第1次服药时,先令服约30ml,并立即用白开水漱口,以防残留苦汁诱发呕吐,结果很顺利;共分3次,服完一剂后,患者很快就入睡,并无任何烦躁苦闷表现。于是令家人备好保暖汤罐,放入被内加温。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开始见轻、脉逐渐浮起、速度减慢、呕吐未再发。乃嘱家人于黄昏前再令患者服完第2剂,并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以保证充分睡眠。由于患者好转,家人十分振奋,矢数道明也像进入秋高气爽天气一样,心情舒畅。实际上,他当思想中闪出吴茱萸汤证的念头时,已经感到此病必定能治愈了,又一次清晰地体验到诊断及治方这一汉方医学的妙处。其后,患者病情迅速好转,有趣的是,服用2付吴茱萸汤后,原来秘结不下的大便,连续4次排出了腹泻样便,同时四肢也转为温暖。到第8天时,患者已可正常进食并起床活动,约3周后一切恢复常态。所用处方除有1天试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效果远不如吴茱萸汤)外,全部服用单一的吴茱萸汤。这个医案故事出自矢数道明所著《汉方临床治验精粹》,生动地告诉我们用经方治病要仔细辨证,不能被西医对疾病的划分和病名所局限。宋本《伤寒论》243条云:“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309条言少阴病云:“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78条言厥阴病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又云:“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归纳起来,呕而头痛是吴茱萸汤证的关键特征,严重的还会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上述医案中矢数道明辨证正是抓住了这些关键点,所以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经方家刘渡舟指出,吴茱萸汤证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变,但从其方证分析,以肝胃虚寒而气逆为其病机特点。吴茱萸气辛而味苦,气味俱厚而能降,为厥阴寒邪上逆之专药,治呕吐头痛最佳;佐以生姜之辛散,温胃而散饮;合参、枣甘温补中,益气以扶虚,所以全方具有温暖肝胃、散饮降逆的作用。(《经方临证指南》)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用经方治新冠肺炎已有很多验案,治疗时同样不能拘泥于“新冠肺炎”这个病名,而是要辨证、辨证、再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已。 (图源网络)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