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抵挡汤–国医大师验案10则
2025
02-07

抵挡汤–国医大师验案10则

01

1.产褥感染(国医大师张志远)

1956年夏,患者女,28岁,产后40日突发高热至40℃,腹胀,小腹部坠痛,当地医院以产褥感染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无改善。转我处诊治,见尿黄、小便不利,以“热结膀胱”处之,予桃核承气汤,更衣两次,仍无起色。经由反复考虑,以抵挡汤试之,加柴胡20g。日1剂,连用四天,因大黄量少仅6g,泻下黑粪不多,体温降至正常,腹胀坠痛皆已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桃核承气汤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原文: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抵挡汤证重点在于“热”、“淤”互结于阳明,且其程度较桃核承气汤更重,火热影响神志,甚则出现发狂、惊恐等表现,本案中患者产褥期血室亏虚,热入血室,血热阻碍气机,故见腹胀、小腹坠痛,热在阳明,高热不退,桃核承气汤力轻势弱,终以抵挡汤效专力宏收效。

02

2.出血性中风(国医大师任继学)

患者,男,56岁,2005年9月16日就诊。主诉:突发剧烈头痛,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8小时。现病史:发病前与人争吵发怒,查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约30ml。现症:神志不清,言语不能,躁动不安,小便失禁,色黄,大便秘结,鼻饲饮食。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烟酒史20年,血压最高220/150mmHg。舌质暗红、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出血性中风,中脏腑,血瘀痰热腑实证。治以活血化瘀,泻热醒神,通腑降浊。方以三化汤加减: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5g,羌活10g,生蒲15g,桃仁10g,煨皂角5g。1剂,每小时服用1次,鼻饲。3.5h后,患者大便1次。更换处方:烫水蛭5g,虻虫5g,桃仁10g,大黄3g。2剂,水煎每6h鼻饲1次。

9月18日二诊:神志渐清,头痛明显减轻,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可进行言语交流,躁动明显减轻,鼻饲饮食,眠可,小便色黄,大便偏干,每日1行。血压180/140mmHg,意识清楚,构音障碍,余查体同前。舌体瘀斑,苔黄厚而干,脉弦滑有力。治以破血化瘀、泻热醒神、化痰开窍,处方:烫水蛭5g,虻虫5g,桃仁10g,酒大黄3g,玳瑁3g,豨莶草20g,酒川芎10g,胆南星3g,炒莱菔子20g,瓜蒌30g,黄芩15g。5剂,水煎服,每日3次。服药后诸症明显减轻,血压维持在145-150/90-100mmHg。

按语:任老师认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应以通为用,发病3-7天内,伏邪较盛,唯有猛峻之药方能急祛之。以刘完素三化汤先导热、痰、淤从大便而下,再续以抵挡汤导热、淤出阳明。因中风者与痰息息相关,两方皆以下法通淤泻热,而前方导痰之力盛,服药3.5h后腑气得通,痰淤随之而下,邪热得以部分解除,但伏邪仍在,久淤未散。而抵挡汤破瘀之力专,淤血一去,热孤而散,气机得畅,痰浊无源而愈。

03

3.椎管占位术后(国医大师周仲瑛)

纪某,男,70岁。因椎管占位病变而行椎管狭窄手术。术后便干,用泻药后稀溏不止,心下痞满,渐见局部肿胀,腹部胀满而硬,双足浮肿,下肢麻木怕冷。口干、小便黄,舌暗红,苔薄黄中部微腻,脉小滑兼数。证属肾督受损,痰癖阻络。治以抵挡汤加味,处方熟大黄、桃仁、石斛、路路通各10g,怀牛膝、续断、细辛、水蛭,炙蜈蚣3条,附子、全蝎、土鳖虫各6g,天仙藤、莱菔子、槟榔、晚蚕砂包煎各15g,陈葫芦飘(煎汤代水)30g,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多剂,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每2天1次,质软易行,两足蹄浮肿渐消,胀痛缓解,两下肢亦渐觉有力,大便有明显改善,质软易排,仍以前方善后。

按语:周教授阐述淤热论为内伤杂病的一重要病机,痹阻脑络,中风可致;结于下焦,下焦蓄血,水热互结而成少尿水肿急症,长久之后易生腹部肿瘤;或结厥阴、或入少阴,络热血溢,肌肤甲错,斑疹隐隐。因此抵挡汤化裁临床应用广泛。本例患者椎管占位术后,便结尿黄,下肢肿胀,周教授认为此属痰淤组络,络脉不通,当祛淤通脉,化痰通络,以抵挡汤加味,药证相符。

04

4.产后发热(国医大师邓铁涛)

某,产后六七日,午后发热,但热不寒,少腹满胀。体壮自恃,未予重视。病数口张益盛,始来邀诊。诉产后三四日恶露既止。遂与桃核承气汤,晚间进药,至夜半腹痛不可忍。2h后排出部分脓血,改予抵挡汤,次日往诊,其病快然如失。

按语:产后恶露闭之过早,淤血内停,淤积化热,导致发热、少腹胀满,下焦蓄血证见,桃核承气汤下之力轻,故以抵挡汤主之,其病速去。

05

5.抗磷脂综合征(国医大师周仲瑛)

陈某,女,35岁,2014年8月22日初诊。既往有流产史。2011年11月出现下肢皮肤紫斑,疼痛肿胀,渐向上蔓延,初诊为血管炎性紫癜。2012年7月查抗心磷脂抗体-IgM为225MPLU/mL,后多次复查均升高,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予以下药物治疗:羟氯喹,每天0.2g;美卓乐(甲泼尼龙片),每天8mg;赛可平(吗替麦考酚酯),每天1g;阿司匹林,每天100mg。抗心磷脂抗体有所下降,但激素停用后反复发作。

2014年3月,月事三月未至,入院时,服用美卓乐,每天2mg,羟氯喹、赛可平、阿司匹林用量同前。2014年7月10日检查示:抗心磷脂抗体-IgM为100.3MPLU/mL↑;妇科B超: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病机为血瘀络脉,冲任失调,肝肾不足。治予活血化瘀、调补肝肾。处方:刘寄奴、生槐花、怀牛膝、苍耳草、莪术各15g,制黄精、枸杞子、制僵蚕各12g,益母草、丹参、凌霄花各25g,赤芍10g,橘皮6g。服药21剂,月经来潮,皮疹消失。

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用上方加减辨治,每次月经延期20余天,遇冷手指稍麻木,余症不著。复查抗心磷脂抗体-IgM时升时降(100.3~168.8MPLU/mL)

2016年8月12日复诊:停服美卓乐3个月。月经推迟3月,乳胀,面发痤疮,目干,口干,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苔少,脉细滑。2016年7月16日检查示:抗心磷脂抗体-IgM121.6MPLU/mL;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未见异常;妇科B超检查未见异常。病机当属瘀热阻滞,冲任失调,肝肾阴虚。治宜清热凉血、化瘀通经、滋养肝肾。处方:水牛角、赤芍、炙鳖甲、生地黄、制黄精各15g,刘寄奴35g,鬼箭羽、皂角刺、怀牛膝、益母草各25g,牡丹皮、制香附、桃仁、炒枳壳各10g,白薇12g,橘皮6g。妇科检查:雄激素明显升高,予服达英-35,8月20日月经来潮,量多。服用达英-35共3个月后复查睾酮仍然升高,为避免该药的副作用而停服。

2016年11月21日检查示:抗心磷脂抗体-IgM138.6MPLU/mL,睾酮153.44ng/dL。2016年8-12月,一直服用8月12日方。

2017年3月13日复诊:2017年1月赛可平减至每天0.75g。月经4月未至,遇寒头痛,左下肢麻木,纳差,大便正常,舌暗红苔薄,脉细滑。病机为瘀热胶结,冲任失调,肝肾阴虚。治宜破瘀通经、滋阴凉血。处方以抵挡汤加减:制大黄、制香附、炒枳壳各10g,桃仁、皂角刺、鬼箭羽、怀牛膝各25g,刘寄奴、生地黄、益母草各35g,赤芍、炙鳖甲(先煎)、制黄精各15g,炙水蛭、炙桂枝、橘皮各6g。服药21剂月经来潮,上方加减辨治1年。赛可平逐渐减量至已停服,月经基本按期来潮,自觉无明显不适,继守前法调治巩固,另予阿司匹林,每天100mg。破血药减少用量,病证缓解,检查指标已趋正常(抗心磷脂抗体-IgM27MPLU/mL,睾酮88.8ng/dL),多次妇科B超复查亦未见异常。

按语:本案患者下肢红斑,经年不愈,发时红肿热痛皆备,此为淤血内结,郁久化热;手指麻木,怕冷,经期推迟,舌质紫暗为常,故以淤为常态。加之流产,久病损正,故病机为血瘀脉络、肝肾不足,以标实为主,故治以自拟方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经治诸症稍缓,激素停后,月经不潮,面部痤疮多发,目干涩,口干,舌质暗红苔少,病机辨为瘀热阻滞,肝肾阴虚,宗犀角地黄汤加味。然药后症状虽减而未获显效,考虑患者闭经日久,瘀热胶结难解,病重药轻,遂以抵当汤破血逐淤而获显效,究其原由,此为阳明蓄血重症,淤热煎灼肝肾真阴,故不可见虚补虚,犯虚虚实实之戒。

06

6.脑梗死(国医大师颜德馨)

痴呆:丁某,男,80岁。4年前中风,入院诊断为脑梗死。两年前出现头晕头胀,健忘,失眠,左侧肢体无力。诊时:头胀,头晕,失眠,烦躁,健忘。纳差,大便硬而干,左侧肢体肌力3级,行走不稳。舌苔厚腻,脉小数。此属痰瘀互结,脑络受阻,拟化痰祛瘀,清脑泄热。处方以抵挡汤加减:水蛭3g,生大黄9g,天麻4.5g,白蒺藜9g,钩藤9g,丹参15g,赤芍9g,威灵仙9g,路路通9g,川芎9g,苍术、白术各9g,通天草9g,生蒲黄9g,石菖蒲9g,黄连3g。共14剂。

二诊:药后精神好转,大便畅,诸症减,左侧肢体仍乏力,行动不便,脉小数,舌苔薄腻。上方去生大黄,加指迷茯苓丸9g继服。上方加减出入治疗2个月,健忘失眠已渐好转,思维清晰,继以上方出入调理,随访无殊。

按:患者健忘,烦躁,纳差,舌苔厚腻,气机郁滞且瘀血内凝,脉络痹阻脑络,故中风。当化痰散淤,泄热清窍。颜师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中风,每宗“头”为诸阳之会,唯风可到”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取水蛭配菖蒲、蒲黄、川芎、通天草等通窍活血。方以水蛭、大黄逐淤化痰;生蒲黄、丹参、赤芍凉血散血;石菖蒲化痰开窍,黄连、苍术、白术燥运中焦;天麻、白蒺藜、钩藤清肝平肝;威灵仙、路路通活络止痛;通天草为引经药。该方重下淤结,淤去热散,同时兼顾痰结,终获成效。

07

7.小脑萎缩(国医大师颜德馨)

冯某某,女,54岁,2003年11月20日初诊。1998年颅脑外伤。自1998年起出现头、四肢颤动不止,动摇不停,进行性加重。近1年来出现口齿不清,大便不畅,舌头麻木,心情烦闷,舌紫苔薄,脉小弦。2004年初行脾切除术。体检:肌力正常,锥体束征(-),指鼻试验(+)。头颅MRI示:小脑轻度萎缩。诊断为小脑萎缩,小脑变性。考虑瘀浊痹阻,风中脑络。方以抵挡汤加减,药用:熟大黄4.5g,水蛭3g,桃仁9g,磁石30g,鳖甲15g,丹参15g,赤芍9g,生蒲黄9g,苏木9g,灵芝15g,石菖蒲9g,全蝎1.5g,蜈蚣2条,川芎9g,葛根9g,14剂。服药后复诊,见颤动减轻,守前法改熟大黄为6g,加百合15g。2月后,患者诸症缓解,震颤明显减轻,行走稳定,随访稳定无复发。

按语:颅脑外伤引起的淤血内结,淤血日久,化热动风。虽见内风大动之状,然病机仍为阳明蓄血,阳明淤热,损耗肝阴,筋不得濡养,故颤动不止。以抵挡汤重下淤热,加之虫类药物搜风通络,顽疾得愈。

08

8.血管瘤(国医大师颜德馨)

杜某,男,49岁。左下肢肿胀疼痛一周,伴有麻木,至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瘤。左下肢局部皮色较深发紫,行走时疼痛不适。面色黧黑,舌紫苔薄,脉细。病机为血脉瘀滞,治疗以化瘀通络为先。方以抵挡汤加减,方中含生大黄、水蛭粉、桃仁、芍药、牡蛎、丹皮、威灵仙、地鳖虫、当归、川牛膝、红花、蚕砂,14剂。2周后患者复诊诉左下肢疼痛已无,皮色趋于正常,行走不痛,舌淡暗苔薄,脉较前有力,后继以前方加减服2月余,随访无殊已愈。

按语:络病日久,血瘀凝坚,并非皆见热象,虽有疼痛,然热象不显,舌紫非红,脉细不数,此沉疴痼疾,淤阻而新血不生,因实致虚,渐如阴分。故非一般辛温通络之品所能获效,颜老投以水蛭、全蝎、蜂房、虻虫等虫蚁之类以搜剔络脉之瘀血,釜底抽薪,效如桴鼓。

09

9.强直性脊柱炎(国医大师李士懋)

患者某,男,23岁。2013年7月5日初诊。两髋关节疼痛7年余,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冬季加重。舌有裂纹,脉沉濡滑略数,沉取阳微阴弦。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痹症。证属:气滞血瘀,寒湿下注,肾阳亏虚。法宜:活血化瘀通络,温阳散寒化湿。予补中益气汤、四逆汤、抵挡汤、三妙丸化裁加减,生黄芪15g,党参15g,全蝎10g,桃仁12g,水蛭10g,地龙15g,蜈蚣10条,红花12g,苍术12g,白术12g,薏苡仁30g,麻黄7g,制川乌(先煎)15g,炮附子(先煎)15g。21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另:乳香30g、土鳖虫10g、血竭30g分冲。

二诊(2013年7月26日):诸症同前,因内痔偶现大便带血。脉沉弦濡数,左沉取阳减尺弦。舌有裂纹。上方加三七粉(分冲)6g、地榆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2013年8月3日):药后未服止痛药,觉两髋疼痛较之前减轻,尚可忍受,痔较之前减轻。脉左弦细濡数,沉取阳减尺弦,右弦细拘数减。舌裂纹,地图舌。故上方加山萸肉20g、白芍15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后随访得知晨僵及疼痛已愈,未服止痛药,便血已止。

按语:李老临床上善于凭脉之沉取有力无力来定虚实。本案患者脉沉阳微阴弦,微乃阳气不足,弦乃气血不畅,内有淤血。故治当虚实兼顾,且以虚为主。益气温肾为主,兼以祛瘀化湿通络,因病日久入络,故以抵挡汤重下淤结。值得注意的是,凡久病体弱、气血大亏、妊娠期妇女、先天不小儿及肝肾功能异常者添加虫类药应当慎重,剂量当从小量逐加,或以补虚扶正药为主兼顾使用。

10

10.多发性脑梗死(国医大师周仲瑛)

患者某,男,66岁。1999年10月29日初诊。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994年6月中风,1995年3月突发癫痫,1996年4月再次中风。当时CT查见左侧多发性脑梗死,右侧出血。现病史:行走不稳,右手肌力4级,大便干,苔黄薄腻,舌质暗,脉细滑。证型:风痰瘀络证。西医诊断: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证属风痰瘀阻证。治以熄风化痰通腑,泻热化瘀通络。处方以抵挡汤加减:熟大黄5g,生大黄5g,桃仁10g,水蛭3g,豨莶草15g,地龙10g,鬼箭羽12g,制胆星10g,炙僵蚕10g,石斛12g,生地黄15g,怀牛膝10g,桑寄生15g,续断15g。14剂,水煎分服,日1剂。

二诊(1999年11月5日):小便失禁,大便已畅,日一次,正常成型。上方加煨益智仁、路路通各10g。30剂,水煎分服,日1剂。

三诊(1999年12月5日):小便不畅通,大便四日一行,右手抖动。上方生大黄加量至10g,加炒枳实10g。30剂,水煎分服,日1剂。

四诊(2000年3月5日):小便尚调,大便可,隔日一次,苔黄厚腻,舌质暗,脉细滑。处方:生大黄(后下)10g,桃仁10g,炙水蛭10g,地龙10g,制胆星10g,炙僵蚕10g,鬼箭羽15g,豨莶草15g,石斛15g,泽兰10g,泽泻10g,怀牛膝15g,赤芍15g,红花6g。30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2001年2月18日):上方加减进退近1年,病情平稳,复查CT示梗死灶明显缩小。小便正常,大便再次干结,右下肢仍乏力,苔黄腻,质暗红,脉小弦滑。属风痰瘀阻,肠腑燥热。处方:生大黄(后下)15g,芒硝(分冲)6g,桃仁10g,水蛭15g,地龙10g,豨莶草15g,红花10g,石斛12g,牛膝12g,炙僵蚕10g,陈胆星10g,天麻10g。30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结束后,患者大便正常,小便可,行走乏力消失,随访无殊。

按:患者中风日久,愈后再发,此乃本虚不足,痰热淤结所致,急则治标,阳明蓄血,淤热内结时,当以泻热化瘀通络为先,以抵挡汤加减。周老提倡经方的变通应用,认为抵当汤所主病症的病机关键为瘀热,只要辨证准确,可不拘泥于妇科、膀胱及肾脏瘀血疾病。且生大黄攻积导滞泻下力强,熟大黄则泻下力减弱,但活血泻火作用较好,该患者既有肠腑积滞,又有瘀热内结,故生熟同用。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商业用途,若涉及书籍刊出版权问题,可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 王新彦,刘桂荣.蒲甘老人的济世情怀——张志远临证70年经验见闻札记[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论文汇编.[出版者不详],2014:52-53.

[2] 兰天野,李巧莹,张冬梅,黄清霞,卢靖,王健.任继学从伏邪论治出血性中风经验[J].中医杂志,2018,59(09):733-735.DOI:10.13288/j.11-2166/r.2018.09.004.

[3] 霍介格.周仲瑛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肿瘤验案5则[J].新中医,2009,41(02):119-120.DOI:10.13457/j.cnki.jncm.2009.02.005.

[4] 邱仕君.图书目录[M].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

[5] 周学平.经方新用辨机论治风湿病[J].新中医,2022,54(06):22-26.DOI:10.13457/j.cnki.jncm.2022.06.005.

[6] 韩天雄,邢斌,施红,孔令越,窦丹波.颜德馨治疗脑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7(06):493-494.DOI:10.13288/j.11-2166/r.2007.06.005.

[7] 张小燕,颜乾麟.颜德馨治疗颤证经验[J].中医杂志,2006(07):494.DOI:10.13288/j.11-2166/r.2006.07.011.

[8] 李露露,颜新,韩天雄,颜乾麟.国医大师颜德馨应用气血病机学说治疗疑难病的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1):1168-1170+1176.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12.11.021.

[9] 孙敬宣,侯佑柱,马凯,王四平.国医大师李士懋常用虫类药应用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8):4697-4700.

[10] 丁彩霞,盛蕾,张兰坤,顾勤.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中风后遗症验案赏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04):1267-1269.

借柳永的词,与师兄师姐们告个别。

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有缘江湖再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