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这种腹胀便秘——攻也不行,补也不行
2025
01-14

这种腹胀便秘——攻也不行,补也不行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90后青年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目前坐诊于乐清市人民医院,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擅长以经方思维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

       一谈到腹胀便秘,凡是熟悉《中医内科学》的人,都知道有两种治法,第一种是塞者通之,用大黄、枳壳、厚朴、槟榔等行气除满药泻下通便;另一种则是塞因塞用,用党参、甘草配合大量白术,健脾通便。但临床上有时候会同时出现两种情况,而且比较常见,下面举一个案例。

      汤某今年30多岁,曾经因患水饮病在我处用五苓散治愈,2024年12月2日又因来到我门诊,这次的主诉是肠胃病,他说自己从1周前开始出现肚子咕噜咕噜叫,然后肚子里有气,感觉要冲出来,但又放不出屁,堵在肛门口,导致小腹部坠胀得很难受,大便每天有2次,但量很少,不畅快,而且很粘马桶。

      听到这里我想觉得患者可能存在肠道气滞,因为他身体表现出一种想要把气往外排的趋势,但自身又无法顺利排出,所以肯定需要用行气的药物帮他一把,这里大家都会治疗,厚朴、陈皮一类药就可以。但好端端的为什么会突然排不出气了呢?肯定有别的原因。于是我先摸了一下肚子,腹部弹力中等,没有全腹无压痛,那说明肠道无燥屎,虽然大便不通,但不太适合用大黄攻下。

       我让他伸舌,发现了一些问题,

       舌苔非常的厚腻,尤其是根部,正好对应患者的病位,这说明下焦肠道有大量湿邪阻滞,导致气机不通,排便不畅,便质较黏。所以必须要在行气的基础上配伍祛湿的药物,方可奏效。祛湿效果比较好,同时又能行气的药方,笔者想到了三仁汤,这张方是化湿的强力方,蔻仁、杏仁和薏苡仁三味药清理上、中、下三焦的湿邪,配合滑石、通草将湿邪从小便出,厚朴、半夏又能行气除满。

       同时还看到中间有很长的裂纹,一般来讲裂纹主阴虚,但如果是厚腻苔中间出现裂纹,那很有可能是津不上承引起的,这时候我一般先祛湿,大部分情况下随着腻苔的消退,裂纹也会逐渐消失,如果后面还有裂纹再用养阴药也不迟。

       一般如此重的痰湿,很多情况下都伴有脾虚,于是我问他最近精力怎么样?他说自己这段时间精神非常萎靡,总爱犯困。大家注意,湿邪阻滞也会引起乏力犯困,那怎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脾虚呢?就是看脉象。我摸了一下脉,发现脉沉弱无力,那就是符合少阴病提纲“脉微细,但欲寐也”。所以这里还得配合附子理中汤健脾。

       后来又补充了其他问诊资料,患者另有少许痰,嗓子不适,睡眠多梦,口略干,欲饮水。右侧小腿怕风怕冷,有时头晕,肛门潮湿感。

诊断:少阴病,兼气滞湿阻证。

处方:附子理中汤+三仁汤

附子10g,干姜10g,太子参12g,白术20g,甘草6g,杏仁10g,豆蔻6g,薏苡仁18g,厚朴10g,半夏10g,竹叶6g,北沙参15g,陈皮10g。7付。

白术重用,可以通便。

加北沙参是考虑到患者想喝水,陈皮是加强行气的作用。

二诊:小腹胀较前缓解,排便较前顺畅,而且没那么黏了,一天二次,量适中,精神较前明显好转,肛门处仍有有潮湿感,右脚还是怕风怕冷。

我在上方基础上加了一味茯苓15g,继续祛湿行气健脾。

附子10g,干姜10g,太子参12g,白术20g,甘草6g,杏仁10g,豆蔻6g,薏苡仁18g,厚朴10g,半夏10g,竹叶6g,北沙参15g,陈皮10g,茯苓15g。14付。

三诊:患者诉小腹胀就基本消失,目前大便每天早上一次,基本成型,肠鸣还有,但比之前好很多了,睡眠较前好转,但最近有些心悸.

上方加煅牡蛎30g,14付。

后诸证痊愈,但是舌苔还是比较厚腻,于是我让他购买参苓白术颗粒巩固。

像这个患者,属于虚实夹杂,单纯健脾肯定会导致腹胀加重,一味的行气通便,大便虽然也能拉,但肯定还是不畅快的。所以中医看病就像侦探去断案,一点一点找线索,这个过程还是挺有趣的。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