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肝火二字,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了,并且都会联想到“生气”这件事情。
没错,生活中一有人容易动怒,我们就说他肝火太大。
文丨经方典谈
传统中医养生之道
首先,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这就是肝火旺,但绝不仅仅是爱生气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肝火旺,很大程度上源于肝气不疏。这就是气郁才能化火。
那么,肝经的气血怎么走呢?
大家不妨看看足厥阴肝经的循行图。
发现了什么呢?
肝经绕阴器、抵小腹、夹胃脘、属肝络胆,同时又分布胁肋,所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泛了。既然肝经所涉及的范围这么大,那么,肝气郁而化火只表现为生气吗?
当然不会了。
我们可以说,爱生气,只是肝火旺的表现之一,甚至可以说成是“初级表现”。
更深更典型的表现,应该是如下这些:出现肝火旺盛症状表现。
01
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故肝火旺盛通常会表现在眼睛中,比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等。
02
肝火旺的症状除了在眼睛里看出,还表现为头晕、易暴怒、口干舌燥、头痛、面目红赤、口苦、口臭、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等等。
03
肝火过于旺盛还可能出现呕吐、恶心的现象,综上所述,肝火旺盛不可以忽视!
这组症候,在现代医学的许多疾病身上,都会体现出来。
胃炎胃痛的人,是不是在生气的时候容易发作?
再看他(她)的舌象,舌红苔黄,脉象弦数,好,这就是肝郁化火所致。
胆囊炎患者,一旦疼起来,十有八九舌红苔黄,平时爱生气,脾气急躁。这不用多说,乃是肝郁化火。
痛经患者,往往情绪急躁、压力大、一疼起来就痛不欲生。
你看看舌头,舌红苔黄。
不用多看,十有八九是肝郁化火。
除了这些,还有带状疱疹、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盆腔炎等等,如果用中医的角度看,很多患者也都属肝郁化火。
肝火旺盛
为什么会肝火旺盛,其实从生活点点滴滴可以看出
1
日常吃油腻、辛辣食物以及服用化学合成的药物,使肝脏的负担加重导致肝脏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肝火旺盛。
2
容易生闷气也会导致肝火上升,建议日常注重情绪控制。
3
乙肝患者肝脏如发生病变,使毒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导致比正常人更易肝火旺。
4
体内垃圾毒素无法排出,导致气血不足,影响正常肝功能,而导致肝火旺盛。
调理之道
接下来,说一说调理之道。
一种食材两味药扑灭肝火!这才是华夏医学的经典。
这古方来自于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代表作《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一书,刘完素在中医发展史上是占非常重要地位的。
这方子是什么呢?
金铃子散
“
药 方:
金铃子、延胡索各30克,
研为细末,搅拌均匀,
每次服6到9克,
用白酒或者温开水送下,
也可以煎煮服用。
这金铃子散,是很有一番奥妙的。
1
其一金铃子:
什么是金铃子?
它在中医药里学名为川楝子,
此外还有苦楝子、川楝等常用名,
从植物来源来说,
川楝子属于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果实,
外表皮金黄,为圆球形,
入药者大多果皮与果肉有脱离,
从而给人有点“中空之感”,
于是便得了“金铃子”这个别名。
这味药性味苦,寒,
能入肝、小肠、膀胱诸经,
一般来说有两个作用。第一,就是清泄肝火。
清代医家汪绂在《医林纂要》说:
“(金铃子)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
楝核则能治疝,去痼冷”。
第二,就是能行肝气。
不是肝气郁滞而化火吗?
这川楝子,既能够行肝气,
还能泄肝火,
一箭双雕,都能帮忙解决了。
2其二玄胡:
玄胡又名延胡索。
入心、脾、肝、肺,
辛散、苦泄、温通,
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
气畅血行,通则不痛,
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
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
常言道:“心痛欲死,速觅延胡”,指明它能够行气止痛的。
川楝子,疏肝行气,清泄肝火,为君药。
延胡索行气活血,擅长止痛,增强金铃子行气止痛之功,为臣佐药。
两药合用既可行气止痛,又能疏肝泄热,使气血畅,肝热清,则诸痛自愈。
”
金铃子散是治疗由肝郁化火所致心胸胁肋脘腹诸痛的代表方剂。
凡临床上出现了以疼痛与情绪波动相关,并伴有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金铃子散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属于肝郁化火者。
尤其是在胃疼的时候,辨证属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用此法,见效神速。
这正是,肝火一烧,百痛难熬,巧用古法,诸症全消。
END经方典谈 千古名方汇聚一堂,中医文化传承先行者6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2956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