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天下武功
硬气功 铜墙铁壁功·刀枪不入身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点穴功,作为一种注重运气与练指结合的硬功,通过持续练习能够强健肌肉骨骼、预防疾病、提振精神以及延长寿命。对于功深者而言,甚至能够达到指触砖裂的境界,并具备一定的自卫与制敌能力。以下是根据本地拳术大师谭宏达所传授的点穴功练习方法,进行的详细且通俗易懂的介绍:
一、砂功练习准备工具:一只装有砂子的木桶。练习姿势:练功者面向砂桶,采用马步站立,双拳抱于腰侧;嘴巴微闭,牙齿紧扣,气息下沉至丹田。练习方法:1.右拳变为掌形,向后划弧再向前,以意念引导气息贯通至指端。2.当手掌到达头顶时,眼睛盯住砂桶中的预定点,然后四指猛然向下插入砂中(如图1所示)。
3.抽出手指,保持身法和步法不变,重复进行练习。进阶练习:1.数日后,开始弯曲小指进行练习。2.再过数日,收起无名指,以中指和食指呈剑诀状进行练习。3.随后在砂桶中混入小石子或铁砂,最终完全使用小石子或铁砂进行练习。4.持续练习一个月后,转入薯功的练习。二、薯功练习练功器具:使用硬度与红薯相近的砖坯,或芭蕉树杆,或在湿润的泥地上练习(如手指插入田埂)。练习方法:1.身法、步法及运气方法与砂功相同。2.眼睛盯住靶点(如图2所示),手指向前刺出,反复练习。
达成标准:当手指能够像针刺入瓜果一样轻松刺入薯砖(或芭蕉树干)时,薯功练习完成,转入砖功的练习。三、砖功练习练功器具:火砖。练习方法:练习方法与薯功相似(如图3所示)。
达成标准:练至手指能够触砖即裂,且能够徒手从墙中抽出砖块时,砖功练习大成。练习要领:1.每日早、中、晚各练习一次,具体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而定。2.练习时排除杂念,善于运气者效果更佳。3.练功前后可使用活血消肿药酒,以避免手指受伤肿胀,影响练习进度。4.此功非短期可成,需持之以恒,避免急于求成或半途而废。【丹田功练习】以下是一套丹田功的练习方法,旨在通过特定的呼吸与动作结合,来强化丹田区域的气血运行和内力积累。一、丹田功基础练习1.竖丹田:气息伏于丹田后,以意念引导气息至上丹田。双手随之升起,五指并拢,手背向前(如图1所示)。当无法再升高时,随气息由上丹田下降,用抓劲下抓至中丹田(如图2所示),身体随之下蹲成骑马势。先练单手,后练双手,反复练习,次数不限。2.搂丹田:当气息回至中丹田时,手随之而回。同时钩手用搂劲,可以从上往下搂,身体随之下蹲成骑马势(如图3所示);或从左右直搂;或两臂外伸转圈回搂(如图4所示);
或从前往回搂(如图5所示)。
无论哪种方式,身体均保持骑马势,交替反复练习。3.坐丹田:心意集中于中丹田,身体保持骑马势。气息经下丹田顺两腿下降至涌泉穴,双手随之由正前或两侧向下按,身体下蹲。当气息无法再降、手无法再按时,气息与身体、手部同时升起,气息升至中丹田,双手用抓力提起,身体还原为骑马势。一上一下以意念引导气息带劲,反复练习。4.闸丹田、开丹田:为内功练习,运气完毕后,气息回收至丹田,只收不放,如关水闸。再将闸伏之气意向四肢百骸散发,使气息充满全身,产生自发劲。5.逞丹田:练完上述功夫后,丹田气越足,周身气力也越大。内功发动时,如同生龙活虎,体力日增,体魄强健。二、四把式练习此为六合心意拳内功的基本姿势与动作,包括鹰抓、鸡行、熊膀和双把四个部分。1.鹰抓:分为上下势,上势为出手势,下势为四平势,均运用内功。练上势时,双掌齐出或单掌独上;脚踏实地,脚尖虚悬;身体下坐而手上扬,面微仰视;气息由中丹田上升至上丹田,似有“环”欲抓之势(如图6所示)。
当手似抓住“环”时紧握而下,双拳并靠胸前,双肘并力下收;头顶向前,身背前倾;同时左脚前进一步,脚尖用力踩地,膝前弓,后脚用力蹬地(如图7所示);气息由上丹田经下丹田降至涌泉穴。
2.鸡行:在六合心意拳中,无论何种式子,凡属进步动作,均需采用前弓后蹬之势,前后脚对成一线,如鸡行路之步伐。3.熊膀:因熊善用膀力而得名。练左膀时,右腿着力,脚踏实地;左腿稍向前虚立,脚尖点地;左手随肩里扣,下插于裆;右臂屈肘,手护胸前;目视前方;中丹田吸气,此为伏势(如图8所示)。
定势后即发势,随左肩之前射,呼气充实;左腿前进,脚尖喷踩,膝前弓劲;右腿在后蹬直;同时左手抬起护于胸前,右手下至裆前伸出(如图9所示)。
动作需敏捷、爽利,身势要定,步伐要稳。练右膀方法同左膀,交替多练。4.双把:练单双手掌功,为心意拳之根本拳法。开始时束身缩势,双手伏于乳际作伏势(如图10所示)。
外推如射箭之势,猛而速为出势。伏势有熊劲,出势有鹰劲。单手右推时,右脚着力蹬地;左脚向前虚立,脚尖翘起;左手护于右腕随右手推出;手掌直立掌心向前;左手之劲也传送于右手(如图11所示)。左推反之。
如练双掌则伏势如前;发势时两手掌同时推出或向左右或向前方推出均可。一伏一出交替演练。收功:练毕后意气回收至中丹田静守片刻然后缓缓散步以收功。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537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