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饮食习惯是造成人体患病的根源之一
2024
10-11

饮食习惯是造成人体患病的根源之一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4年10月05日 17:11
北京

饮食习惯是造成人体患病的根源之一

饮食是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避免因饮食失宜而内伤脾胃,影响健康。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所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有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如果饮食失宜,可成为内伤病因,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或正气损伤而发生疾病。

饮食物主要是依赖脾胃的纳运作用进行消化吸收,故饮食失宜致病,首先损伤脾胃。

TIPS饥饱无常可影响健康

过饥过饱,或饥饱无常,均可影响健康,引起疾病发生。

01过饥导致营养不良、正气不足

过饥,指摄食不足,如饥而不得食,或节食过度,或因脾胃功能虚弱而饮食减少,或因七情内伤而不思饮食,或不能按时饮食等。

《灵枢·五味》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长期摄食不足,营养缺乏,气血生化减少,一方面因气血亏虚而脏腑组织失养,功能活动衰退,全身虚弱;另一方面又因正气不足,抗病力弱,招致外邪入侵,从而继发其他疾病。此外,长期摄食过少,胃腑失于水谷充养,也可损伤胃气,而致胃部不适或胃脘疼痛等;如果有意过度抑制食欲,又可发展成厌食等较为顽固的心身疾病(过度节食导致厌食症)。儿童时期,如果饮食过少可致营养不良,则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02过饱营养过剩,损伤脾胃

过饱,指饮食过量超过脾胃的承受能力,如暴饮暴食,或中气虚弱而强食,以致脾胃难于消化转输而引起疾病。

轻者表现为饮食积滞不化,可见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泄泻、厌食纳呆等,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甚者,可因脾胃损伤,或营养过剩,而发展为消渴、肥胖等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高梁(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疔)”等。若食积日久,脾胃运化功能久不得复,还可导致气滞、湿聚、化热、生痰等病变。

此外,对大病初愈者,若过食或食肉较多,可引起疾病复发,称为“食复”;小儿喂养过量,易致消化不良,久则可致“疳积”等疾病。

03饮食不洁易腹泻、中毒饮食不洁,指食用不洁净或陈腐变质,甚至有毒的食物而导致疾病发生。饮食不洁而致病变以胃肠病为主。如进食腐败变质食物,则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若进食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则可导致各种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常表现有腹痛时作、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若进食被疫毒污染的食物,可发生某些传染性疾病,如痢疾等。如果进食或误食被毒物污染或有毒性的食物,则会发生食物中毒,轻则脘腹疼痛、呕吐腹泻,重则毒气攻心,神志昏迷,甚至危及生命。《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说:“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

此外,喜食冷饮也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寒湿内生。胃阳主腐熟食物,脾阳温煦四末、运化水谷,脾胃阳气受损,腐熟运化无力,则腹胀、腹痛,呕吐清水。若脾阳虚累及肾阳,可致脾肾阳虚,可见肢冷畏寒、腹部冷痛、面色苍白、或下利清谷(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每到黎明即腹泻)等症状。

TIPS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饮食要有规律。

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荤素搭配合理,保持大便通畅。少吃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煎炸、干硬、辛辣的食物。

2、注意保暖。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不但要注意外腹部保暖,内腹部也要少食生冷瓜果及冰冻食物等,如感到胃脘部冷痛可以用姜茶代茶饮。

养生其实并不复杂,总结起来,无非“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医药”。当我们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避寒暑、适寒温;饮食适宜、劳逸结合;精神内守,自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