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健体】世间最好的养生:善忘、少怨、不比、寡思
2024
10-03

【养生健体】世间最好的养生:善忘、少怨、不比、寡思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养生健体】世间最好的养生:善忘、少怨、不比、寡思  顺应自然,心境平和,则可延年益寿。  古人常提到,“愤怒损害肝脏,快乐影响心情,忧虑伤及肺部,沉思则损伤脾胃,而恐惧会危害肾脏。”  现代医学理论认可,心理因素在影响个体健康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有句俗话说:“心灵是万病之源,治愈诸病需从心开始。”  世上最有效的养生方法,不在于保健身体,而是在于舒缓心情与滋养内心。  01.遗忘能力强  苏轼在他的养生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故事。  某次,张鄂请苏轼为其题字,主题与养生相关。  苏轼微笑着说道:“我掌握了一种古老的长寿养生秘方,所需的药材仅有四样。今天就送给你吧。”  说完,苏轼便在宣纸上写下了:  有时候,闲暇也是一种财富;早睡是致富的关键;三是要以悠闲的步伐来抵挡马车;四是晚上吃肉。  第一味药“无事以当贵”,提醒人们在面对事情时要懂得放下和看开。  经常背负烦恼,容易让身体疲惫不堪;心中积存忧虑,却难以容纳欢乐。  轻松地放下过去,身心才能获得自由。  杨绛在晚年的时候,她的徒弟付研曾经提到:  “当时,杨绛不仅需要忍受亲人去世带来的痛苦,还要抵御市侩之徒对钱钟书名声的利用。一般人的身体或许早已支撑不住。”  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离世,尽管心中充满悲痛,杨绛却选择通过读书来陶冶情操,并以写作来排解忧愁。  她形容这为:“全心投入,以至于忘却自我。”  在超然忘我的境地中,将痛苦埋藏于岁月的褶皱之中,直到105岁时,杨绛才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  巴尔扎克曾说过:“若无法学会遗忘,生活将难以继续。”  调养心灵的关键在于让那些难以释怀的事情随风而逝,将内心的不快抛诸脑后。  如同亦舒曾向倪匡询问:“你家的盆栽照料得如此成功,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吗?”  倪匡微笑着说:“这很简单,关键在于把坏掉的扔掉,再去购买新的。”  养护盆栽就像过日子一样。  陷入无法逃避的痛楚,人会慢慢凋零。  只有对人生的花落叶黄保持淡然,身体才会始终充满活力。  02.少抱怨  曾国藩曾提到:“宽广的心态是治愈内心的良方。”  心中如果怀有怨恨,必然会让人心神不宁,食欲全无,面容憔悴。  淡然对待不公,不怨天尤人,心境放宽自然身心康健。  95岁的齐白石提到养生有“七戒”,其中之一就是要“远离悲愤”。他的得意门徒李可染也很理解这一点。  一天,李可染费了很大力气完成了一幅画作。  等出门回来,就发现这幅画被两岁的孩子涂鸦了。  李可染不仅没有感到愤怒,反而开始提笔写下了一段文字:  “在丁亥年的端午节,我恰好不在家,二岁的孩子便随意盖了我的印章。待他长大后再与我讨论这个问题。”  这件事只是李可染一生的一个缩影。  在经历人生的低谷时,尽管承受了很多委屈,他依然没有对任何人心怀怨恨。  他一生中创作了三幅布袋和尚的画作。  弥勒的性格表现为“无忧无虑,旁观世事”,李可染同样渴望摆脱执念,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一切,仿佛如弥勒佛般洒脱自如。  因此,在第三幅《笑和尚》上,他写下了这样的话:  宽广的胸怀能包容世间一切难以接纳之事,开怀时则对世上可笑的人发出微笑。  不断地抱怨他人和环境,会让自己沉浸在消极的氛围中。  不怨恨生活的起伏,才能过好每一天。  中国最后的大儒梁簌溟先生活到了95岁。  他始终抱有这样的信念:“未来的世界会更加美好,我对人生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在人生的低谷阶段,梁簌溟居住在小红井胡同,每天早晨都要接受罚扫街道和清理厕所的惩罚。  然而,梁簌溟对于这样的生活却表现得十分淡然。  每天轻松自在地打扫完地面后,我便会去护国寺的华清池泡澡,或者到北海公园练习拳术。  佛教有云:“烦恼本无根,不去执着自然消失。困惑无源头,不再纠结自会轻松。”  良好的心态就如同一剂灵丹妙药。  在生命的波折中,我们应当学会从容面对所有的变化。当我们的心态宽广时,疾病便会相对减轻。  03.不比较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们常常为周瑜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  周瑜不仅具备卓越的文采和武艺,还拥有非凡的谋略,但他始终希望与诸葛亮一较高下,最终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到:“与他人进行比较,是悲惨生活的起点。”  人和人之间的比较让人心生不满,生命相较之下更容易引发烦恼。  一旦人们感到不快乐,健康又怎能提及呢?  我们必须领会,世间的事情是无穷无尽,难以完全争论清楚。  与其关注他人,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上。  在日本奈良,有一位名叫中村恒子的心理医生,她已经在这一领域工作了超过70年。  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了大半辈子,恒子始终没有与他人产生过摩擦,每天都显得平静自若,生活轻松而无忧。  当被询问幸福的关键时,她简洁地回答道:不比较。  自从工作以来,恒子从未与他人比较过。  当比她年轻的医生获得晋升时,她毫不在意。  当同事的待遇优于她时,她也不会感到不愉快。  她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道路。与他人进行比较只会让人感到失落和嫉妒,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浪费精力。”  梅花无需与牡丹竞争美丽,依旧散发着淡雅的香气。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  有些人即使住在六尺见方的小屋中,也能心满意足;而有些人则用桌子当床,衣服当被,同样能够安享晚年。  世间的幸福终究不是用来比较的,而是要靠亲身体验。  04.沉默寡言  在当代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被称为“反刍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对让人困扰的问题进行反复且消极的思索。  一旦陷入“反刍思维”,容易滋生负面情绪。  这正好验证了《养生要集》中的一句话:“思虑过多会使精神疲惫,念头纷杂则意志难以集中。”  一个人如果内心纠结纷扰,疾病自然会随之而生。  医圣张仲景曾经为一位其他名医治疗。  这位医生名为沈槐,年逾七十,一直忧虑无人能传承他的医术,因此心事重重,身体也因此受到影响。  医生常难以自我治愈,张仲景经过望闻问切的诊断后,判定其症状源于忧虑,于是立即开具了一道药方。用五种谷物的面粉各一斤制成药丸,再涂上朱砂,让沈槐服用。  沈槐见到这张药方,忍不住笑出声来,便让家人把它挂在屋檐下,遇到路人就指着药丸调侃张仲景。  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或是同行的医师前来探访,他总是一脸笑容地说道:  “看啊!这是张仲景为我开的方子。谁见过五谷杂粮能治病?真是个笑话!太荒唐了!”  他全心想着这件事情的可笑之处,把所有忧虑都抛诸脑后,没多久就不知不觉地康复了。  沈槐这时才恍若领悟,原来张仲景用五谷杂粮来开药方,一方面是在巧妙地引导他转移注意力,另一方面则是在劝告他饿了就吃、困了便睡,不必过于纠结。  有时,并不是疾病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因为过度忧虑而主动招来病痛。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这样的实验。  实验者需要将他们预期在接下来7天内可能出现的烦恼写下,并放入“烦恼箱”中。  三周后,他打开了箱子,逐一与实验者进行核对,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并未成为现实。  接着,他要求大家将剩余的字条重新放回箱子中,三周后再来寻找解决办法。  然而最终发现,那些困扰,其实已经不再困扰了。  冯唐在《万物生长》中提到:“我不再多思考,便感到幸福。换句话说,幸福就是减少思虑。”  只要我们心思畅通,无所挂虑,就能过得轻松自在。  ▽  明朝的医生龚廷贤曾提到:“顺应自然,淡然处理事务,可以延长寿命。”  养生的至高境界,在于修心。  遗忘能力强是为了遗忘悲伤,少怨是为了消除负能量,不比是为了减缓焦虑,寡思是为了清净宁神。—The end—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