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14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2024
09-24

【14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歧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

歧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䯒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䐜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䯒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黄帝问:“厥”有时候令人腹满,有人令人昏倒不认识人。造成一个人会腹满,肚子一胀满就是中医所谓的“阴虚”。一个人突然不认识人,不识亲疏,你是他的亲人,他都不认识你,这是因为阳气太盛,阳气乱到人神志会不清楚。有的时候半天,有的时候一天,过了以后才会慢慢恢复。黄帝问为什么呢?(厥就是反逆。)

歧伯就说阴气如果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满”。阴气如果盛于上,下面就阴虚了。本来下面是阴,结果阴跑到横膈上面去了(上图所示)。本来膈上面是阳,膈下面是阴,结果……盛在上面,下面就虚掉了。我们在脉上面可以摸到,寸是阳尺是阴。上盛的时候寸脉会变得很大,我们就知道是上盛。“上盛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

阳气如果“盛于上,则下气重(chóng)上”。阳气在上面,加倍的上盛的时候,即下焦的阳气再往上走(下焦的阳气来自我们的命门,来自我们的小肠),下面是很热,再往上走,阳气再加上阳气,“重从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我们为什么称之为邪气?因为我们的阳气入头有一定的方向,它本应走正经进去,如果从旁边进入,会造成一个人的气乱,阳盛太过会造成人不识亲疏。一般如果不识人的时候阳气自己回头,是很好治的。有的人不识亲疏、不认识人的时候,“神”亡的时候,人的命就没有了,那是很危险的。

第六节 六经脉之厥状

刚刚讲的是上下阴阳的厥逆。黄帝问“我想听听六个经脉厥症的症状。”所谓六经脉就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他就不把它分成12 经络来讲了。歧伯就说了,巨阳(三阳,即足太阳)在厥逆的时候,脸会肿起来,头会重,脚不能行。一发作的时候,人就眴仆,就会目摇,人会昏倒,眼睛会发昏。诸位就可以了解,因为你学过针灸,膀胱经的经是从后面走到前面,一直落到我们眼睛里面去,所以发昏使眼睛会昏眩。膀胱经一直从背后络到脚上,脚就不能行,因为阳气厥逆。所谓阳气厥逆,我们在介绍针灸的时候,膀胱经的气本来就是从头一直往下走,现在变成逆着走的意思。逆着走人就会有昏眩、目摇、昏倒,脚不能走的现象。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这就是阳明经的精气本来是从承泣、四白、头维、下关、颊车往下走的,现在阳明经往回逆。当然这里讲的阳明经包括了大肠跟足阳明经胃经在里面,阳气应该往下走,现在回逆了。阳气会回逆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下面有挡到。胃气就是讲食物、食物的消化系统。下面大肠里面堵到了有沼气,这个气会回逆。本来这个沼气只能到胸膈为止,胸脯把它隔开,膈就是把它分隔开来。沼气上升就会造成这样子。当然这里写得比较抽象,“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就好像遛鸟、弃衣而行、登高而歌这样子。

“少阳之厥”,少阳经包括手少阳还有足少阳,胆经一样会造成人耳朵会聋,耳聋耳鸣听不到,“颊肿而热,胁痛”,两胁痛。诸位记得:以后病人只要告诉你“我这两个胸胁这里胀满胀痛”,这是少阳问题,已经讲完了。在《伤寒杂病论》讲的很详细:“两胁痛,胸胁苦满”,两胁胀满,这是少阳的位置。“䯒不可以运”,䯒就是脚的胫骨那边,足阳明胃经跟脾经中间,你摸下去骨头凸起来的地方,在胫骨上边,那个就是䯒骨,影响到它,走路就比较不顺。

太阴包括手太阴肺经跟足太阴脾经,因为“脾主少腹”,肚子那边是脾脏在管,则“腹满䐜胀,后不利”,大便就不通利了。前就是小便,后就是大便。不想吃东西,脾脏出问题的时候,都是胃口不好,肚子会胀满,大便不是很顺。一吃则吐,因为脾脏肿大在那边,里边累计很多的湿,所以不好躺下去。为什么你要知道这个?有个人胃口不好了,可能西医讲很多原因,你用不管他。胃口不好的时候,你一查他腹胀满、大便也不是很好,我们知道是脾太湿了,因为阴太盛了,脾阳不够,我们就开一些健脾阳的药,把脾胃健起来,胃口就开了。

“少阴之厥”,包括手少阴心经跟足少阴肾经,这两个都属于少阴,因为两个非常的紧密。“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因为口干,舌头下面的金津、玉液,嘴巴里面唾液的源头是来自于肾脏。现在有津液反逆,精气反走,造成口干小便“溺赤,腹满心痛”。

“厥阴”就讲我们的肝经跟手厥阴心胞经,“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小便不顺利,“好卧屈膝”,肾经有问题的时候,膝盖喜欢弯着。阴缩会肿胀,阴缩起来。“䯒内热”就是脚的胫骨里面有脾经跟肾经,还有肝经都在里面,靠在䯒的内侧也是肾经的位置。“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是一个我们治病的法则。因为你知道它是在肝经上面,我们就“虚则补,实则泻。”平常我们取该经的经穴。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