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人,身材肥胖、皮肤油腻、舌苔厚腻,平时总觉得双腿沉重,浑身虚乏无力。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这属于痰湿体质,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等密切相关,有“疾病土壤”之称。为何会形成这种易病体质,又该如何调理?下面,就来教大家哈:5大因素导致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一般体形较胖,腹部肥满松软;舌体胖大,舌边常有齿印,舌苔厚腻;面色淡黄,没光泽;容易困倦,不爱运动;手足易凉,胸闷痰多;肠胃不适,喝点酒或吃些油腻的食物就会腹泻。
中医认为,痰湿是肺、脾、肾等脏腑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气血津液运化不畅,杂质无法排出而形成的。这里的“痰”并非痰液,而是人体津液中的杂质,一种病理产物。痰湿体质的形成不仅受家族遗传影响,而且与后天饮食习惯、起居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1、爱吃“重口”
饮食是导致痰湿体质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经常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不足,从而引起痰湿聚集于体内,痰湿久聚不化就会形成痰湿体质。
2、喜怒无常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变化也是痰湿体质形成的重要原因。喜怒无常、情绪低落、压力大,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湿邪内生,形成痰湿。3、久坐不动长期缺乏运动,气血运行不畅,机体代谢变慢,容易导致杂质沉积,痰湿内生。4、湿气侵袭长期生活于潮湿之地,或经常涉水淋雨,会导致湿邪侵袭脾胃,久而久之,聚湿成痰。我国南方气候潮湿、梅雨季节长,是痰湿体质高发区。5、年老久病不少老人久病缠身,有呼吸系统疾病等,脾胃虚损、肾阳虚衰,体内运化功能不畅,水液无法代谢,留存在体内,因此容易形成痰湿。多种疾病由痰湿引起
中医自古就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的说法。痰湿一旦形成,会成为多种疾病滋生的土壤,阻碍脏腑功能,引发疾病。
1、困于头
痰湿发生在头部、神经系统时,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耳鸣、肢体活动不利等情况,容易引发中风、脑动脉硬化等疾病。
2、阻塞肺
痰湿发生在肺部,会阻塞呼吸道,导致肺气宣降功能异常,引发肺气上逆,出现咳嗽、胸闷、喘息等情况。痰湿容易因此得肺炎、哮喘等问题。
3、蒙心窍
中医认为,痰湿所生的“痰浊”是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当痰湿发生在心脏部位,会堵塞血脉,引发胸闷、胸痛、心悸、烦躁等,严重者会发展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此外,“痰浊”会随着血管遍布全身,最终引发2型糖尿病、痛风等代。
4、伤脾胃
痰湿发生在消化系统,会导致脾胃虚弱、功能失调,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引发舌苔腻、肥胖、便稀、脚肿、腹泻、面垢多油、困倦乏力等,继而导致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问题。
5、损肝胆
痰湿发生在肝胆,会令肝功能受损,出现口苦、咽干、心烦、便干、腹胀等,继而引发胆囊炎、胆结石等。
6、堵经络痰湿可能堵在经络和关节,出现腰腿无力、屈伸不利、疼痛肿胀、四肢沉重等,甚至引发关节炎、骨质增生、历节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7、伤皮肤
痰湿聚集在面部和肢体等皮肤处,会引发瘙痒、痤疮、荨麻疹、湿疹、丘疹、红疹,以及过敏、皮炎、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皮肌炎等一系列问题。
日常怎么化痰除湿
对抗痰湿,核心在于’健运脾胃’(强健土壤) + ‘温阳化气’(增强阳光蒸腾) + ‘疏通水道’(畅通沟渠):
饮食调理
严控入口:减少或戒除肥肉、油炸食品、甜点糖果、奶油制品、过度加工食品、冷饮冰品、过量饮酒。
优选食材:多吃健脾利湿、化痰消食之物。
主食:薏米(炒过更佳)、赤小豆、芡实、山药、小米、燕麦。
蔬菜:冬瓜(尤其带皮)、白萝卜、芹菜、丝瓜、绿豆芽、海带、紫菜。
菌菇:香菇、木耳。
肉类:适量鱼肉、鸡肉(去皮)。
调味:生姜、陈皮、白蔻仁、砂仁(烹饪时加入)。
烹饪方式:以蒸、煮、炖、快炒为主,避免油炸、红烧(糖油重)。
每天动起来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运动能增强阳气,促进气血运行,有助排出痰湿。推荐方式:快走、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瑜伽、游泳、骑行等中等强度运动,以身体微微出汗为佳。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利用碎片时间,工作间隙起身活动,避免久坐。生活起居调养
保暖防寒:尤其护好腹部、腰部、脚踝,避免直接吹冷风(空调、风扇)。
充足睡眠: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充分修复。
调节情志:学习减压,保持心情舒畅。肝气条达有助于脾胃运化。冥想、深呼吸、培养兴趣爱好都有帮助。
环境除湿: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必要时使用除湿机,避免潮湿环境加重内湿。
中医外调助力
艾灸:温阳化湿的强力手段。常灸足三里、丰隆、中脘、神阙(肚脐)、脾俞等穴位。
推拿按摩:日常可以按揉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穴位,如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尖角凹陷处即为此穴(左右腿各一个)。体内有湿的人轻轻按压此穴,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但按揉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身上的湿邪会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散逸。
泡脚:用温阳活血化湿的中药(如艾叶、生姜、花椒)泡脚至微微出汗。
‘痰湿’这块体内的病根土壤,是许多现代生活方式病的共同温床。
认识它、重视它、积极清除它,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核心战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坚持规律运动、改善生活起居,并善用中医外治法,我们就能有效祛除痰湿,疏通身体内环境,让健康真正扎根于洁净的’土壤’之中。
身体内涝退散,健康之树方能枝繁叶茂!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41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