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痴堂 ∣ 治疗口腔粘膜病变的“圣药”——白残花
2024
09-21

痴堂 ∣ 治疗口腔粘膜病变的“圣药”——白残花

白残花

白残花是蔷薇科野蔷薇属落叶小灌木粉团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var.cathayensis Rehd.et Wils.的干燥花。粉团蔷薇蔓藤生于灌丛或河边等处,也常攀爬庭院篱笆成趣。耐寒、喜阳光,分布于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浙江、甘肃、陕西、江西、湖北、广东、福建等省。其果实、花、根均能入药,果实名营实,花名刺莉花、野蔷薇花、柴米米花,等。江苏药材称其为白残花,遂以此名通称。果实有利尿作用,根有收敛止汗、活血通络作用。

性味归经:白残花味苦、涩、性寒,入胃、经。

功效:清暑热、生津液、化湿浊、顺胃气、止血之功效, 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等。

 

在口腔粘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古书中记载白残花为“口疮神药”,当今中医临床常以其治疗口腔粘膜病变,可谓治疗口腔粘膜病变的“圣药”。兹将近贤应用白残花治疗口腔粘膜病变的经验略述如下:

有人以白残花为君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残花15g,白芷6g,生地6g,知母12g,细辛3g,川芎9g,当归9g,牛膝15g,栀子6g。随症加减:口干口苦者加苦参6g,蒲公英15g;大便干者加生大黄6g;大便溏者加茯苓15g,炒白术15g;舌红苔黄腻者加黄芩9g,黄连6g。上方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1周为1疗程。

《医学传心录》云:“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口疮多与心脾两经有火,兼见湿浊相关。方中白残花清热、化湿浊,且能顺气和胃,为君药。白芷性味辛温,取其止痛、除湿、消肿排脓的作用,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芷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外, 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为臣药。生地性味甘、苦、寒,能清热滋阴、凉血止血、养阴生津。《本经》有“……长肌肉……降寒热积滞”的记载,然生地属甘寒阴柔之品,有凉脾败胃、导致腹泻腹胀之弊, 故脾虚便溏者不用或少用。知母性味苦、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补肾。张志聪在《本草求源》中说其“治嗽血、喘、淋、口疮、尿血、呃逆、盗汗……”,与生地配合共为佐药。细辛性味辛温,《本经》记载外用可治口舌生疮,并有止痛作用。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可止痛、消肿、排脓生肌,配川芎能活血止痛、生肌。牛膝引火下行,栀子清三焦湿热,上三味共为使药。全方共奏清热祛火、活血止痛、敛疮生肌之功效。

 

江苏杨进先生在治疗口腔粘膜病时,认为应专病专药,他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具有修复口腔黏膜作用的药物,如蜂房、蜈蚣、白残花、人中白、生甘草等。此类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的效用,临床配伍用之,大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白残花,杨先生认为其有清热解毒及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

周仲英先生治疗口腔溃疡的核心药物包括白残花、麦冬、肿节风、马勃、白僵蚕、黄连、玄参等,其中白残花使用频率最高,高达91%。

江苏金庆江先生治疗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时必以“乌梅—白残花”组成药对。他认为口疮的西医病因为唾液分泌不足、pH值改变等导致局部黏膜细菌感染,中医学认为脾津不足,虚热内生为主要病因。乌梅味酸,白残花味甘酸,酸甘化阴,脾津得复则虚热自退,且现代药理研究揭示乌梅对杆菌、球菌等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3~9克,也常用至30g,水煎服。

使用注意:古人因其香气浓烈,有耗气之虞,所以体虚者慎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