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己椒苈黄丸方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这就是我们前头讲的“昔盛今瘦”①的那种痰饮了。
①《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①(胡希恕)【这章主要讲的是痰饮咳嗽病,主要讲的痰饮】
饮这个水呀,无法被吸收消化,都走于肠间,它不能生津液而充形体,所以人瘦,同时口舌干燥,因为水饮不能化生津液。
那么这个水饮都在肠子里,这个人肚子非胀不可,“此肠间有水气”,这个是根据前面痰饮的那一条,“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同是水饮,水饮所在的部位不同也不能一样的治疗。
这个方子是治疗水饮在肚子那个位置,所以这个方子有治腹水的机会。
如果大便干、腹胀满的厉害,这个方子我都用过,效果挺好使挺好使的。
己椒苈黄丸这个方子,防己、椒目、葶苈全是利尿助水的药物,与大黄放一起用泻下力量很大,使水饮从大便而去了。大黄不仅利大便也利小便,所以吃大黄的尿特别黄,因它有利小便的作用。这个方子挺好,一般的实证,无论什么腹水,都有用的机会,用这个一点害处都没有。
我都是用汤药,这个方子药物是等分的,我们用就各10g就行。大黄可酌量,如果燥结厉害大黄也可以用10g,轻的减其量6g就行。
原书上是丸剂,如梧子大,很小了,“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一天才吃三丸,可稍增,逐渐增加。古人以知为度了,大便通利了不要再加。
冲他用这个丸药可知是个慢性病,所以他要缓治。在临床上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了,病人若慢性病用丸药也未尝不可了。
底下这个“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这是胡说了,所以他这个加味大多都是错了。口中有津液怎么还能渴呢?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药吃了,慢慢口中有津液,那就是恢复了,渴者,原方不只口舌渴者,再渴加芒硝,这也用不着,芒硝当然是去热。我认为这还是后人搞的,“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没法解释,不要它。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990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