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伤寒论》卷六学习笔记一
2024
08-06

《伤寒论》卷六学习笔记一

前言:            

       学习并了解中医经典,是守护健康所必备的最实用的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内在运行规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是每个正常人生活所必备的认知装备。当然,品学兼优且心有余力者,可恩及他人。

       自学中医用药,必在证候细辨后,慎为。每剂用药量宜控制在五至十五克上下。辅药略轻,主药略重。每剂熬三次,一日一剂。自学者限给自身或信任之家人调理,服药后要细心体会,或观察细微变化,以及时调整方剂。最宜以调脾胃、扶正气为主,慎利下与毒药;预戒过度辛劳与精血损耗,充分睡眠,适度沐阳运动,心怀就宽,均扶正祛邪,有益于身心康复。

      大众健康,唯持自救自医自助为主导观念,坚持学习中医基础与常识,坚持探究身心变化,必能自医自助。共同推动全 民学中医守健康,以减轻家国医疗过重之负荷。

本篇内容要点:

      1、太阴脾病,腹满,无胃口,便溏,时腹痛。拒按为实痛,喜按为虚痛。

        2、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欲愈。

       3、太阴脾病恢复时,必在半夜。丑时感觉饿,即脾胃功能恢复了。

        4、太阴病,脉浮,宜【桂枝汤】发汗。

        5、自利不渴者,湿在中焦,脾胃虚寒,当温之。宜【四逆汤】类。

        6、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病入太阴。若下利完精神好,乃排脾湿,会自好;若下利完虛脱,乃虚证。

        7、太阳病,医反下之,导致腹满,时痛,病入太阴了,宜【桂枝加芍药汤】;不按亦痛,宜【桂枝加大黄汤】。

        8、太阴病,脉弱,续发腹泻者,胃气弱,大黄宜少量。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9、少阴病证候,脉微细,欲睡。

      10、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欲睡,五六日,自利而渴,属少阴证。小便色白,乃下焦虚寒。

       11、左右手脉均浮紧,大虚大弱,反出汗,乃亡阳之象,危。阴病一定会下利;吐,湿在中焦。

        12、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阳气被劫,小便难。不可发汗,不可伤阳。宜【真武汤】。

      13、少阴病,脉细沉数,不可发汗。

      14、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尺脉弱涩,不可攻下。

       15、少阴病,脉紧,手足反温,即肠胃功能恢复了,气血又壮起来,紧脉缓和了,虽烦,下利,必自愈。

        16、少阴病,下利,恶寒而蜷卧,若利自止,手足温者,胃气还在,可治。宜【通脉四逆汤】、【四逆汤】。

        17、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即胃气还在,阳气还在,可治。

        18、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渐浮,欲愈。

        19、少阴病,欲解,会半夜肚子饿。

        20、少阴病,上吐下泻,手足不冷反热,不死。脉一时不至,灸少阴【太溪】穴七壮。

        21、少阴病,八九日,手足一身都热起来,病愈。若热在膀胱,会小便带血。倪海厦注,膀胱结石,宜【桃核承气汤】。

        22、少阴病,误发汗,口或目出血,为“下厥上竭”证,难治。倪海厦注,宜【炙甘草汤】或【小建中汤】。

        23、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即无胃气,不治。

        24、少阴病,上吐下泻,躁烦,脉证不合者,死证。

      下面,随附《伤寒论》卷六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注:太阴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部胀满,呕吐,吃不下饭,腹泻日益加重,腹部经常疼痛。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导致胃脘部痞结胀硬。)

       2、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注:太阴中风,四肢剧痛,脉浮取而微,重取则涩,来去皆长,这是病将愈的征象。)

       3、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注:太阴病即将解除的时间,大多在夜晚九时至凌晨一时之间。)

       4、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注:太阴病,如果见到表证而脉浮的,可用桂枝汤解肌发汗。)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开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取汗。

       (注:以上五味药,加水七升,熬煮至三升,去药渣,温服一升,稍后喝热粥一升,以助药力,使其微微汗出。)

       5、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注:腹泻而不口渴的,属于太阴病,因为脾脏虚寒的缘故,应当以温里法进行治疗,宜服用四逆汤一类的方药。)

       6、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注:外感病,脉象浮而缓,手足自然温暖的,是病属太阴。太阴寒湿内郁,全身应显发黄,如果小便通畅的,就不会发黄。到了七八天,病人突然岀现心烦,一日腹泻十多次,但也会自行停止。这是因为脾阳恢复,可推动肠中腐秽积滞之物,以下利形式排泄出去。)

       7、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注:本是太阳病,医生误用攻下药,致太阴本身之气血不和,气不和则腹胀,血不和则时有疼痛,当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如果肠中有积滞而大实痛的,用桂枝加大黄汤主治。)

       方八十六: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开

       生姜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注:以上五味药,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去药渣,分三次温服。本是桂枝汤,今加芍药。)

       方八十七: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开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以上六味药,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去药渣,温服一升,一天三次。)

      8、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注:太阴病,脉象弱,病人虽暂时没有腹泻,其后一定续发腹泻。如果需要使用大黄、芍药的,应减少剂量。因为这类病人脾胃虚弱,正气容易受到损伤。)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9、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注:少阴病的证候特征,为脉象微细,总想闭眼睡觉。)

       10、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注:病人想吐又不吐不出来,心里发烦,精神萎靡,只想睡觉。到了第五、第六天,腹泻而口渴的,属于少阴证,这种口渴,是因津液不足而饮水以自救。如果小便色白,则少阴病阳虚的病证完全具备。小便色白,是因为下焦虚寒,不能化气制水,所以会颜色清白。)

       11、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注: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病人本应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按病理应当岀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状。)

       12、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注:少阴病,咳嗽而腹泻谵语的,是被火攻强行治疗的缘故,小便必然困难,是因为强迫少阴发汗。)

       13、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注: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治疗时不宜再发汗。)

       14、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注:少阴病,脉搏呈现若有若无的微象,不可用发汗药治疗,这是阳气受损伤的缘故。阳已虚,而尺部脉搏弱涩的,也不可用泻下剂。)

        15、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注:少阴病,脉象沉紧,到第七八天时出现腹泻,脉象突然变缓,手脚由厥冷转温暖,紧脉消失,是病转愈的佳兆,虽然会觉心烦,但寒邪会随腹泻而去,病自然会痊愈。)

       16、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注: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能自行停止,虽然怕冷蜷卧,但手脚转温的,容易治愈。)

        17、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注:少阴病,怕冷蜷卧,时有心烦,且想去掉衣被的,是可治之证。)

        18、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注:少阴中风证,寸脉微而尺脉浮的,这是病将要好转的征象。)

        19、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注:少阴病将解的时间,是凌晨十二时到凌晨四时之间。)

        20、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注:少阴病,虽呕吐下利,但手脚不厥冷,反而发热的,预后尚可。如果脉搏一时不至,可急炙少阴经穴七壮来扶少阴阳气。)

        21、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注:少阴病,到了八九天,全身和手足都发热,这是热在膀胱,必将引起便血。)

        22、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注: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出血部位不确定,有的从口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作下厥上竭,属难治之证。)

        23、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注:少阴病,恶寒怕冷,身体蜷卧而下利,手足逆冷的,为不治之证。)

        24、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注:少阴病,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四肢逆冷的,属于死证。)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